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第三十三章 邀歌排队,制度规范

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 “晚星娱乐” 的玻璃幕墙,前台小妹就抱着一摞厚厚的文件冲进办公室,声音里满是焦急:“张萌姐,这是今天早上收到的邀歌合作函,已经堆了快半米高了,还有十几个合作方在会议室等着,说想当面和苏总谈!”

张萌接过文件,指尖划过封面上的合作方名称 —— 既有《长安十二时》这样的大制作影视剧组,也有《音乐狂欢夜》这类顶流综艺团队,甚至还有几位老牌歌手的工作室,每一份函件上都标注着 “紧急”“优先对接” 的字样。她快步走到林晚星的办公室,刚推开门就忍不住感叹:“林总,您公开身份后,邀歌需求简直要把公司门槛踏破了!”

林晚星正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一份《江湖令》剧组的邀歌函,函件里详细描述了 “侠客江湖情” 的故事背景,希望她能创作一首兼具 “豪迈与柔情” 的主题曲。而旁边的《青春合唱团》综艺合作函,则要求歌曲风格 “青春活力,适合合唱”,两者风格截然不同,却都标注着 “希望两周内出 demo” 的紧急需求。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林晚星放下函件,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如果不做规划,要么为了赶进度牺牲质量,要么顾此失彼得罪合作方,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她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在上面写下 “邀歌规范” 四个大字,“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既保证作品质量,又能高效对接合作方。”

当天上午,林晚星召集张恒、张萌、法务部负责人和新入职的版权专员,召开 “邀歌制度制定会议”。会议室的长桌上,堆满了各类合作函和行业数据报告,白板上很快被密密麻麻的关键词填满 ——“需求分类”“排序标准”“版权费定价”“创作周期”。

“首先,我们需要设立专门的版权对接部门,由张萌牵头,配备 3 名专职专员,负责统一接收、筛选和跟进邀歌需求。” 林晚星率先提出核心方案,“所有合作方必须提交详细的‘需求表’,包括作品背景、风格要求、时间节点、预算范围,不提供完整信息的,一律不纳入排队序列。”

张萌立刻补充:“我建议按‘作品类型’对需求进行分类,比如影视主题曲、综艺插曲、艺人个人单曲,每类设定不同的对接流程和反馈周期。比如影视主题曲需要先看剧本片段,综艺插曲需要了解节目定位,这样才能确保歌曲与内容高度契合。”

法务部负责人则在 “版权费标准” 上提出建议:“根据行业数据,影视主题曲的版权费普遍在 80 万 - 200 万之间,综艺插曲在 50 万 - 120 万,艺人个人单曲在 30 万 - 80 万。考虑到苏总的创作实力和市场热度,我们可以将价格区间设定为影视主题曲 100 万 - 200 万,综艺插曲 60 万 - 150 万,艺人个人单曲 50 万 - 100 万,同时明确‘加急费’标准 —— 若要求在 15 天内完成创作,需额外支付 50% 版权费,避免合作方随意压缩创作周期。”

“排序标准也很关键。” 张恒指着白板上的 “排队机制”,语气里满是专业,“不能只按预约时间排序,还要结合‘作品匹配度’。比如某剧组的武侠题材,正好契合苏总擅长的‘国风 + 流行’风格,即使预约时间稍晚,也可以优先安排;而那些风格模糊、需求反复的合作方,需要排在后面,避免浪费创作精力。”

经过三个小时的讨论,一套完整的 “邀歌排队制度” 终于成型,核心条款清晰地呈现在白板上:

需求接收与筛选:

设立版权对接部门,统一接收合作函,要求提供 “作品背景 + 风格要求 + 时间节点 + 预算” 四大核心信息,缺失任一信息则暂缓对接;

每周五汇总需求,由林晚星、张恒、张萌组成评审小组,筛选出 “高度匹配”“一般匹配”“低匹配” 三类需求,优先处理 “高度匹配” 类。

排队与周期设定:

按 “预约时间 + 匹配度” 排序,“高度匹配” 类可插队至当周需求前列,“低匹配” 类顺延至次周;

明确创作周期:影视主题曲 3-4 周(含沟通、创作、修改),综艺插曲 2-3 周,艺人个人单曲 1-2 周,不接受 15 天内的紧急需求(特殊情况需支付 50% 加急费)。

版权费与合作条款:

按类型定价:影视主题曲 100 万 - 200 万(根据制作规模浮动),综艺插曲 60 万 - 150 万,艺人个人单曲 50 万 - 100 万;

签订正式合同,明确版权归属(默认林晚星拥有著作权,合作方获得使用权)、修改次数(免费修改 2 次,超出部分每次收取 10% 版权费)、商业授权范围(避免后续纠纷)。

创作质量保障:

林晚星每月最多创作 3 首歌(影视 / 综艺 / 个人单曲各 1 首),留出时间打磨细节、沟通修改,同时保证身体调理时间;

每首歌创作前,需与合作方进行至少 2 次深度沟通,确认核心情感与风格,避免后期反复修改。

制度落地的第一天,版权对接部门就迎来了第一个 “大考验”—— 顶流导演陈凯歌的新电影《山河故人》剧组,希望林晚星创作主题曲,要求 “兼具家国情怀与个人乡愁”,预算 200 万,却只给 2 周时间。

版权专员小李接到需求后,立刻按制度要求沟通:“您好,根据我们的制度,影视主题曲的常规周期是 3-4 周,2 周时间过于紧张,若需加急,需额外支付 50% 加急费(即 100 万),同时需要提供完整的剧本片段和导演的情感诉求,方便我们评估匹配度。”

剧组制片人起初有些不满,认为 “以苏总的实力,2 周足够完成”,但在小李的坚持下,还是提供了剧本片段和导演访谈视频。评审小组看过资料后,一致认为 “家国情怀 + 乡愁” 的主题与林晚星擅长的 “细腻情感表达” 高度匹配,最终决定接受需求,按加急流程安排,将其排在当周优先位置。

林晚星与陈凯歌导演的第一次沟通,就碰撞出了火花。视频会议里,陈导拿着剧本,语气里满是期待:“我想要的主题曲,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像‘故乡的云’那样,能勾起每个人心底乡愁的旋律。主角在海外漂泊多年,回到故乡时,看到熟悉的老房子、老槐树,那种‘物是人非’的怅惘,是歌曲的核心。”

林晚星认真记录下关键词,拿出提前准备的 “情感图谱”:“我理解您想要的‘乡愁’,不是悲伤,而是温暖的怀念。可以用钢琴前奏营造‘静谧感’,加入二胡元素体现‘东方韵味’,歌词里融入‘老槐树’‘青石板路’等具体意象,让听众有画面感。” 她还现场哼唱了一段旋律,简单的 “啦啦啦” 带着淡淡的怅惘,让陈导当场拍板:“就是这个感觉!苏老师,我相信您能写出最好的主题曲。”

与此同时,另一位老牌歌手周传雄的工作室也发来邀歌需求,希望创作一首 “中年男人的人生感悟” 类个人单曲,预算 80 万,周期 2 周。评审小组评估后,将其归为 “高度匹配” 类,排在《山河故人》之后,安排在第二周创作。

版权对接部门按制度流程,向工作室发送了 “需求确认函”,明确 “创作周期 2 周,免费修改 2 次,版权归属苏晚星,工作室获得使用权” 等条款,工作室负责人回复:“晚星娱乐的制度太专业了!之前找其他创作人,总是因为需求模糊、修改次数不明确闹矛盾,你们这样规范,我们更放心了。”

制度执行的第二周,就出现了 “低匹配” 需求的处理案例 —— 某网红综艺《快乐蹦蹦跳》希望林晚星创作主题曲,要求 “魔性洗脑,适合短视频传播”,预算 60 万,却无法提供具体的节目定位和受众画像,只反复强调 “要火、要出圈”。

评审小组讨论后,将其归为 “低匹配” 类,由小李回复:“您好,目前我们的排期已至下月,且您的需求中‘魔性洗脑’的风格与苏老师擅长的‘细腻情感’风格匹配度较低,建议您先明确节目定位和受众画像,我们会在后续排期中优先考虑。” 虽然对方起初有些不满,但在看到晚星娱乐清晰的排序标准和过往作品风格后,最终同意等待。

一个月后,“邀歌排队制度” 的效果逐渐显现:林晚星按计划完成了《山河故人》主题曲《归雁》和周传雄个人单曲《半生》的创作,两首歌的 demo 都获得了合作方的高度认可 ——《归雁》的钢琴 + 二胡旋律,完美契合电影的乡愁主题,陈导赞其 “每一个音符都落在了观众的心坎上”;《半生》则以 “中年回望” 的细腻歌词,让周传雄当场唱红了眼眶,直言 “这是我近年收到的最贴合心境的作品”。

更重要的是,行业内对晚星娱乐的专业度赞誉有加。某影视公司制片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晚星娱乐的邀歌制度,解决了行业内‘创作混乱’的痛点,明确的流程、透明的定价、保障质量的周期,让我们合作起来更安心。” 甚至有其他娱乐公司主动联系,希望借鉴他们的制度框架,规范内部创作流程。

就在这时,林晚星的脑海里响起系统的提示音,带着明显的行业认可意味:

【检测到宿主建立行业规范的邀歌流程,提升合作效率与专业度,获得广泛认可,触发 “制度落地” 特殊奖励。】

【获得奖励:积分 3000 点(来自制度价值评估与行业反馈)、爱意值 1500 点(来自合作方的正向认可,已自动兑换 15 天生命值)、解锁 “行业标准参与权”(可参与制定音乐行业创作流程标准,提升品牌影响力)。】

【当前状态更新:】

【积分:9450 点(此前 6450 点 + 新增 3000 点)】

【爱意值:0 点(1500 点已兑换生命值)】

【剩余生命值:764 天 0 小时(此前 749 天 + 新增 15 天)】

【解锁新任务:【完成《山河故人》主题曲《归雁》的正式录制与推广】,任务奖励:积分 2500 点、爱意值 1800 点、“影视音乐合作优先权”(可优先获得国内外大制作影视剧组的邀歌机会)。】

林晚星还没来得及消化系统提示,张萌就拿着一份特殊的邀歌函走进来,语气里满是兴奋:“林总,国际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新电影《长城回响》剧组发来邀歌函,希望您创作主题曲,预算 500 万,还说可以等您的排期,不需要加急!他们特意提到,就是因为看到您为《山河故人》创作的《归雁》,才认定您是主题曲的不二人选。”

林晚星接过函件,指尖划过 “张艺谋” 三个字,心里满是惊讶 —— 这是她重生以来,接到的最高规格的影视邀歌需求。函件里详细描述了《长城回响》的故事背景:以长城为载体,讲述三代人的家国情怀,希望主题曲 “兼具东方美学与国际视野”,能在国内外同步传播。

她翻开函件附带的剧本片段,看到 “老人抚摸长城砖上的刻痕,回忆年轻时守护长城的岁月” 的描写,脑海里瞬间浮现出旋律的雏形 —— 或许可以用交响乐搭配古筝,既有宏大的家国情怀,又有细腻的个人情感。

“张艺谋导演的团队,还希望下周能和您面谈,详细沟通创作思路。” 张萌补充道,“另外,《归雁》的电影原声带也收到了海外发行公司的邀请,想在欧美市场同步上线,这可是咱们公司的作品第一次走出国门!”

林晚星看着函件上的文字,又看了看白板上 “邀歌排队制度” 的条款,突然意识到,这套制度不仅规范了流程,更让晚星娱乐在行业内树立了 “专业、靠谱” 的形象,才有了这样的国际合作机会。她拿起笔,在《长城回响》的需求表上标注 “高度匹配 — 优先安排”,心里满是期待 —— 这不仅是一次创作挑战,更是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机会。

傍晚时分,林晚星在中央公园散步时,耳机里循环播放着《归雁》的 demo,二胡的旋律在暮色中流淌,与远处的城市灯光交织在一起。她想起重生时的绝望,想起制定制度时的争论,想起合作方认可时的感动,突然觉得,所有的坚持都在慢慢开花结果。

回到公司时,创作室里还亮着灯 —— 张恒正在和编曲团队讨论《归雁》的交响乐改编方案,苏晓和陆哲则在排练巡演曲目。林晚星走进去,笑着说:“下周有个重要的面谈,关于张艺谋导演的新电影主题曲,咱们一起好好准备,争取交出最好的作品。” 众人围过来,兴奋地讨论起来,创作室里的灯光,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

夜色渐浓,林晚星坐在书桌前,翻开《归雁》的乐谱,在扉页上写下:“好的制度,是优质创作的保障;而优质的创作,能让更多人听到中国音乐的力量。” 笔尖落下的瞬间,她突然想起,下周的面谈不仅要沟通创作思路,还要确定《长城回响》主题曲的国际推广方案 —— 这一切,都让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上一章 第三十二章 解锁医学,调理身体 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曲库高级,多元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