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雨声淅淅沥沥地敲打着窗棂,仿佛无数指尖在叩问着这个不平静的夜晚。我独坐在老宅的客厅里,四周弥漫着潮湿与压抑的气息,昏黄的灯光在墙上投下摇曳的阴影,如同我心中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残片。
母亲已经失踪十年了。
这个念头像一把钝刀,每天都在切割我的心脏。十年过去了,我仍然无法接受母亲消失的事实。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她身上特有的味道——那是书香与淡淡茉莉花香的混合,如今却被霉味和尘埃所取代。
我起身走向母亲的书房,脚步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沉重。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书架,上面堆满了关于古代文明与轮回的古籍。一切都保持着母亲离开时的模样,只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我的指尖轻轻划过书脊,最终停留在一本泛黄的《轮回考》上。当我抽出这本书时,一张卷轴从书页间滑落,轻轻摊开在地板上。
那是一只古朴的卷轴,纸质已经发黄脆化,上面绘着奇特的符号和图案。我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拾起它。就在我的指尖触碰到卷轴的瞬间,一阵剧烈的刺痛突然窜过我的太阳穴。
眼前浮现出一个画面:母亲惊恐的眼神,她的嘴唇微微颤动,低声说着:“不要相信预言……”
我猛地松开手,卷轴重新滚落在地。我扶住书桌边缘,大口喘着气。这是十年来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母亲的影像,不只是回忆,而像是真实存在的瞬间。
雨声忽然变大,窗外街灯忽明忽暗,仿佛在应和着我内心的不安。我颤抖着再次拾起卷轴,这一次更加小心翼翼。
我将卷轴放在书桌上,借着昏黄的台灯仔细端详。那些奇怪的符号似乎有着某种规律,但我无法解读。卷轴的右下角有一个小小的签名——“林素云”,那是母亲的名字。
我闭上眼睛,努力回忆母亲失踪前的那些日子。她是否给过什么暗示?是否曾经透露过什么?但记忆就像被迷雾笼罩,总是在关键处断裂。
我记得母亲最后那个晚上穿着她最爱的蓝色衬衫和米色百褶裙,短发微微烫卷,已经花白了很多。她站在书房门口,轻声说:“夜儿,有些事情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得多。”当时我并没有在意,如今回想起来,那语气中藏着难以忽视的忧虑。
“不要相信预言……”
母亲的声音再次在我脑海中回响。我猛地睁开眼,决定仔细搜查这个书房,寻找任何可能解释母亲失踪的线索。
搜查工作进行得缓慢而细致。我几乎翻遍了每一个抽屉,每一本书,直到深夜。
在书架最底层一个不起眼的暗格里,我发现了一本日记。日记本的皮革封面已经磨损,露出里面的硬纸板。我深吸一口气,翻开了第一页。
那是母亲的笔迹,清晰而有力:“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希望夜儿能找到这本日记。有些事情我必须记录下来,即使它们可能令人难以置信。”
我的心跳加速。我继续往下读,母亲记录了她对古代文明中“记忆碎片”理论的研究——一种能够窥见过去或未来片段的能力。她相信某些人天生拥有这种能力,只是需要特定的触发条件。
日记的最后一页写着:“他们告诉我预言不可改变,但我必须尝试。为了夜儿,为了所有可能被改变的未来。如果我失败了,那么——”
文字在这里中断,仿佛母亲是在匆忙中合上了日记。
我感到头痛欲裂,眼前的文字开始模糊。我扶住额头,试图缓解那突如其来的剧痛。就在这时,另一个画面闪入我的脑海。
母亲被一道黑影拖入虚空,她的眼睛睁得很大,里面充满了恐惧,但还有一种决心。她的嘴唇动着,似乎在说:“去找——”
画面突然中断,我跌坐在地上,大汗淋漓。这是我从未有过的记忆,或者说,这根本不是记忆,而是别的什么。
“记忆碎片……”我喃喃自语,想起母亲日记中提到的理论。难道这就是那种能力的觉醒?
我挣扎着站起来,决定再看一次那个卷轴。也许它与母亲的研究有关,也许它能解释这些突然出现的画面。
当我再次展开卷轴时,注意到那些符号在灯光下似乎有细微的变化。我拿出手机,拍摄了几张照片,准备日后仔细研究。
突然,卷轴上的某个符号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个类似于眼睛的图案,与我刚才在幻觉中看到的那个黑影旁边的标记一模一样。
我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升起。这些符号与母亲失踪有关,与那些突然出现的记忆碎片有关。也许与我一直寻找的答案有关。
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夜深得可怕。我将日记和卷轴小心地收好,准备离开书房。
就在这时,我听到了敲门声。
低沉而规律,仿佛敲击者有着无限的耐心。
我的心跳骤然加速。这么晚了,会是谁?我慢慢走向门口,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透过猫眼,我看到一个身影站在门外。那人穿着一件深色外套,领子竖得很高,遮住了大半张脸。但最让我心惊的是那双眼睛——冷冽而锐利,仿佛能看透一切。
我犹豫着是否开门。就在这瞬间,另一个记忆碎片闪现在我脑海中:
母亲被黑影拖走的那一刻,那个黑影的袖口上有一个独特的标记——一个类似于眼睛的符号。
我倒吸一口冷气,再次看向猫眼。门外那人的影子投在走廊壁上,其轮廓竟然与我记忆中那个黑影惊人地相似。
敲门声再次响起,这次更加急促。
我屏住呼吸,不知道是否应该回应。我的目光落在门把手上,看着它缓缓转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