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社年度书展是业界盛事,整个出版社提前一个月就进入了备战状态。作为重点项目,昼川的新书自然是展区的重中之重,而林夕设计的整套视觉方案将被首次公开展示。
布展当天,展厅里一片忙乱。林夕站在元月社的展区中央,指挥着工人悬挂巨幅海报——那是她为昼川新书设计的主视觉,一抹冲破暗夜的光束,与她最初被批评为“甜腻”的风格截然不同。
“左边再高一点...好,停!”林夕仰头喊道,险些被身后经过的推车撞到。
一只有力的手及时拉住她的手臂,将她带到安全区域。“站着指挥都能差点被撞,你的安全意识和你最初画画的水平差不多。”
林夕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谁。昼川今天穿着深蓝色衬衫,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看起来比平时更加文质彬彬,可惜开口依然毒舌。
“昼川老师,您怎么来了?布展很乱的。”林夕惊讶地问。按行程,作者们应该是第二天书展正式开始才到场。
“来看看某些人会不会把我的书展布置成游乐园。”昼川推了推眼镜,目光却落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你几天没好好睡觉了?”
林夕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这么明显吗?最近一直在调整展陈设计...”
“黑眼圈快垂到下巴了。”昼川毫不留情地评价,却从手提包里拿出一罐咖啡递给她,“初礼说你喜欢这个牌子。”
林夕怔怔接过咖啡,温热透过罐身传到掌心。她没想到昼川会注意到这种细节——两周前他们偶然在便利店遇到,她只是随口提过喜欢这个牌子的咖啡。
“谢谢...”她小声说,心跳莫名加速。
昼川已经转身去检查展板,神情专注得像在审阅自己的手稿:“这个展板的倾斜角度不对,从主入口看会有反光问题。”
林夕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发现了问题。她赶紧叫来工人调整,内心暗暗佩服昼川的观察力。
“你是怎么一眼看出来的?”她好奇地问。
“写小说的人习惯观察细节。”昼川轻描淡写地带过,指向另一个区域,“那边的展示台间距太窄,人流高峰期会堵塞。”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昼川出乎意料地留了下来,与林夕一起调整展区细节。他有着敏锐的空间感和视觉判断,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而林夕则能迅速将他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设计调整方案。两人配合默契,效率高得让布展工人都感到惊讶。
“没想到昼川老师对布展也这么在行。”休息间隙,林夕忍不住感叹。
“我出道前在书店打过工。”昼川简短解释,目光落在她手中的设计稿上,“这个互动区的创意不错。”
得到他的认可,林夕眼睛亮了起来:“您觉得读者会喜欢吗?”
“至少比你的初稿水平高。”昼川式的夸奖虽带着刺,却让林夕忍不住笑了。
书展第二天,人流量远超预期。元月社展区因昼川新书的预热宣传而备受关注,林夕设计的视觉系统获得不少好评。她站在角落,满足地看着读者们在展区前驻足拍照。
“林小姐?”一个声音从身后响起。林夕转身,看见一位面带微笑的年轻男子——畅销书作家周昀,以温暖治愈的风格闻名,是元月社近年力捧的新星。
“周老师您好。”林夕礼貌问候。她为周昀的新书画过插图,合作颇为愉快。
“展区设计很棒,特别是这个主视觉。”周昀赞赏道,“听说你最近在负责昼川老师的新书项目?压力不小吧?”
林夕笑了笑:“确实有挑战,但学到了很多。”
两人交谈时,不远处的昼川正被媒体包围采访。然而他的目光不时瞥向林夕和周昀的方向,眉头微蹙。
采访一结束,昼川便径直走向他们。“周作家,”他语气平淡地打招呼,然后转向林夕,“互动区有设备故障,需要你处理。”
林夕急忙告别周昀,跟着昼川离开。走出一段距离后,她困惑地问:“哪里的设备故障了?我刚刚检查过都正常啊。”
“预防性排查。”昼川面不改色,“与其闲聊,不如多做点实事。”
林夕眨眨眼,突然意识到什么——昼川该不会是...吃醋了?这个想法让她心跳漏了一拍,但又不敢确定。
下午两点,展区迎来最高峰的人流。就在这时,主展板上方固定的一盏射灯突然松动,直直坠落下来——正下方是排队等待签名的读者群!
“小心!”林夕离得最近,几乎是本能地冲过去想接住灯架。但有人动作更快。
昼川一个箭步上前,一手拉住林夕将她护在身后,另一只手精准地抓住了下坠的灯架。动作干净利落,灯架在离地面仅半米处停住。
人群中发出惊呼,随即是 relieved 的叹息。
“你没事吧?”两人异口同声地问对方,然后都愣住了。
林夕率先回神,赶紧检查昼川的手:“您的手有没有受伤?那么重的东西...”
“没事。”昼川放下灯架,眉头紧锁,“你刚才想干什么?徒手接灯架?你的安全意识果然需要重修。”
虽是责备,但他护住她的动作和语气中的关切显而易见。林夕低头看着他还搭在自己肩上的手,脸颊微热:“我当时没想那么多...”
工作人员迅速处理了后续,幸好无人受伤。这个小插曲反而让展区更加热闹,不少读者拍下了昼川英雄救美(虽然当事人坚决否认这一说法)的一幕。
“刚才真的很感谢您。”人群稍散后,林夕再次道谢。
昼川轻哼一声:“我只是不想临阵换插画师,耽误进度。”
典型的昼川式回答,但林夕已经学会读懂他话语背后的含义。她笑了笑,没有戳破。
书展最后一天下午,大部分工作已接近尾声。林夕在整理资料时,无意中听到两个读者的对话:
“昼川老师的新书视觉好棒,听说是个新人设计师做的?”
“是啊,而且你看这张插画,完全抓住了书的精髓,一定是和作者沟通很深入才能做到吧...”
林夕心中泛起一丝暖意。几个月前,她还是个被批得一无是处的新人,如今她的作品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傻笑什么?”昼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收拾完了就去帮忙拆展,别站着发呆。”
“这就去。”林夕转身,笑容不减,“昼川老师,谢谢您。”
昼川被她突如其来的道谢弄得一愣:“谢什么?”
“谢谢您给我的机会,还有...所有的指导。”林夕真诚地说。
昼川沉默片刻,推了推眼镜:“是你自己的努力。不过别松懈,下次作品我希望看到更大进步。”
“我会的。”林夕重重点头。
拆展工作持续到晚上八点。一切结束后,林夕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向地铁站,却看到昼川的车停在展厅门口。
“上车,”他降下车窗,“这个时间地铁很挤。”
这一次,林夕没有拒绝。车内放着轻柔的古典乐,与昼川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书展成功,辛苦了。”等红灯时,昼川突然说。
林夕惊讶地转头,这是昼川第一次明确表示认可。她微笑道:“您也辛苦了。”
车窗外,城市的霓虹灯一一闪过。林夕偷偷看了眼专注开车的昼川,想起书展上他护住自己的那一刻,心中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
也许,这位表面毒舌的傲娇作家,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冷漠。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到达公寓楼下,林夕下车前,昼川递给她一个U盘:“新书追加的两个场景描述,插画不急,下周给我初稿就行。”
林夕接过U盘,感觉它比想象中要重。回家后打开,发现除了文档外,还有一个文件夹,名为“参考素材”,里面是她曾提过喜欢的几位插画师的高清作品集,以及一条简短备注:
“参考学习,但保持自己的风格。——昼川”
林夕握着U盘,脸上浮现出连自己都未察觉的微笑。这位口是心非的作家,关心人的方式总是如此别扭,却又如此暖心。
书展结束了,但某种新的东西,似乎才刚刚开始。
(第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