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微风穿过半开的窗,拂动着淡蓝色的窗帘,也轻轻掀动了摊在课桌上的书页。高二三班的教室里弥漫着粉笔灰和旧书特有的气味,语文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解声与窗外隐约传来的操场喧哗交织在一起。
林慧敏单手托腮,笔尖无意识地在课本空白处画着圈圈,目光时不时飘向窗外那棵已经开始泛黄的银杏树。还有五分钟下课,她的脚在课桌下已经按捺不住地轻轻点着地面,像是一首只有她自己懂得的节拍。
下课铃声终于响起,慧敏几乎是第一时间合上了课本,转身拍了拍后桌女生的肩膀。
“去小卖部吗?我快渴死了。”她笑起来时眼睛弯成两道月牙,声音清脆如风铃。
“等等我,我把这行笔记写完。”后桌女生头也不抬,笔尖飞快移动。
慧敏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马尾辫随着动作轻轻摆动。她环顾教室,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开始活动,有人结伴出门,有人依旧埋头苦读。就在这时,她的目光不经意间停在了靠窗最后一排的那个座位上。顾残夜。
那个开学一个月来几乎没跟任何人说过话的转学生。此刻他正独自坐在那里,面无表情地望着窗外,仿佛周遭的喧嚣与他毫无关系。他侧脸的线条分明,睫毛长而密,在阳光下投下一小片阴影。明明是同龄人,却总给人一种疏离的成熟感。
“走啦走啦!”后桌女生终于写完笔记,拉着慧敏就往教室外走。
慧敏被拉着往前走,却忍不住回头又看了一眼。残夜依然保持着那个姿势,像一尊静止的雕塑。
“你看他干嘛?”朋友注意到她的目光,压低声音,“怪人一个,从来不理人。听说他爸妈最近离婚了,所以才转学来的。”
慧敏没接话,只是心里莫名地被触动了一下。当她再次回头时,恰好对上了残夜转过来的视线。那双眼睛漆黑如夜,却似乎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情绪。仅仅一瞬,他又移开了目光,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书低头看了起来。
小卖部的拥挤程度堪比早高峰的地铁站。慧敏凭借灵活的身姿在人群中穿梭,终于成功买到两瓶果汁。回教室的路上,她和朋友有说有笑,却在楼梯拐角处意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残夜。他正被三个男生围在中间,气氛明显不对劲。“听说你很拽啊?跟你打招呼都不搭理?”一个高个子男生推了残夜的肩膀一下。
残夜面无表情,甚至连眼神都没有丝毫波动,只是淡淡地看着对方。
“哑巴了?”另一个男生又推了他一把。
慧敏几乎想都没想就开口:“老师来了!”
那三个男生顿时慌张地回头,趁这个空当,慧敏快步走过去,一把拉住残夜的手腕:“班主任找你呢,快走吧!”
残夜明显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会有人插手。没等他反应,慧敏已经拉着他往楼上走。那三个男生发现被骗后骂了几句,但也没再追上来。
到了二楼走廊,慧敏才松开手,长舒一口气:“你没事吧?”
残夜抽回手,眼神复杂地看了她一眼,什么也没说,转身就要走。
“喂!”慧敏有些气不过,“我帮了你,连句谢谢都没有吗?”
残夜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我没让你帮忙。”
慧敏一时语塞,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忍不住嘟囔:“果然是个怪人。”
然而这件事过后,慧敏发现自己开始不由自主地关注起残夜来。她注意到他总是一个人,几乎从不参与课堂讨论,但每次测验成绩都名列前茅。他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下课时常望着窗外发呆,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像是在打某种节拍。一周后,语文老师布置了分组作业,要求两人一组完成一篇文学分析。通过抽签,慧敏和残夜分到了一组。
当老师宣布这个分组结果时,慧敏看到残夜几不可见地皱了下眉。
“太好了,”慧敏走到他的课桌前,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很乐观,“我们什么时候讨论一下这个作业?”
残夜头也不抬:“随便。”
“那放学后图书馆见?”慧敏试探性地问。
没有回应,但慧敏当他是默认了。
放学后的图书馆安静得能听到翻书页的声音。慧敏等了十五分钟,残夜才姗姗来迟,一言不发地在她对面坐下。
“我想我们可以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线索,或者对比一下《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关系发展...”慧敏热情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残夜沉默片刻,突然开口:“为什么选爱情主题?”
慧敏一时语塞,脸颊微微发热:“因、因为这是言情小说课啊...”
“《1984》中温斯顿和茱莉亚的感情也是言情的一种表现,但却充满了政治隐喻和人性探讨。”残夜平静地说,“言情不只是风花雪月。”
慧敏惊讶地看着他。这是她第一次听残夜说这么多话,而且观点独特。“那你觉得我们应该选什么?”她真诚地问道。
残夜似乎对她的反应有些意外,停顿了一下才说:“如果你没意见,我们可以分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扭曲关系。”
慧敏眼睛一亮:“太好了!我就喜欢这种有点黑暗的爱情故事!”
残夜看了她一眼,目光中似乎闪过一丝笑意,但转瞬即逝。
讨论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慧敏发现残夜虽然话不多,但每个观点都一针见血,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远超同龄人。他们最终确定了分析框架和分工,当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慧敏鼓起勇气问:
“你为什么总是独来独往?”
残夜拉书包拉链的动作顿了一下:“不喜欢吵闹。”
“但我看你也不是讨厌所有人,”慧敏大胆地说,“只是还没遇到能懂你的人,对吧?”
残夜抬起头,这次真的清晰地笑了笑,虽然很浅,但确实是一个微笑:“也许吧。”
从那天起,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慧敏会在课间主动跟残夜打招呼,有时还会分享自己的零食。残夜虽然依旧话少,但不再完全回避她的接近。他甚至开始在她遇到难题时,不经意地给出提示。一个月后,分组作业得到了全班最高分。语文老师特别表扬了他们对《呼啸山庄》的独特解读。下课后,慧敏兴奋地跑到残夜桌前:
“我们居然拿了A+!要不要庆祝一下?我请你去吃校门口那家的冰淇淋!”
残夜摇了摇头:“不必了。”
慧敏难掩失望,但很快又振作起来:“那至少让我谢谢你吧,要不是你的创意,我们不可能拿这么高分。”
残夜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你为什么总是这么...热情?”
慧敏歪着头想了想:“因为生活已经够难了,为什么不让自己开心点呢?”她顿了顿,反问道,“你又为什么总是这么...冷漠?”
残夜看向窗外,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因为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慧敏心中一紧,想起关于他父母离婚的传言,顿时感到一阵愧疚:“对不起,我不该问这个。”
“没关系。”残夜站起身,犹豫了一下,说,“明天吧,明天可以去吃冰淇淋。”
慧敏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真的吗?太好了!”
残夜看着她灿烂的笑容,眼神微微柔软了些,轻轻点了点头。
第二天午休,他们第一次一起走出校门。秋日的阳光温暖而不炙热,校门口的小街上满是穿着校服的学生。慧敏轻车熟路地领着残夜来到冰淇淋店,点了两份巧克力口味。
“你知道吗,”慧敏舔着冰淇淋,突然说,“其实班上很多人都觉得你很神秘。”
残夜挑眉:“神秘?”
“就是那种‘沉默寡言的美男子’形象,”慧敏开玩笑地说,“不少女生私下讨论你呢。”
残夜似乎被逗乐了:“那你呢?你也觉得我‘神秘’吗?”
慧敏认真思考了一下:“我觉得你只是...需要一点时间。就像一本装帧严肃的书,需要耐心打开才能看到里面的内容。”
残夜停下脚步,转头看着她。阳光从他的身后照过来,在他的轮廓上镶上一层金边。
“那你看到了什么?”他轻声问,眼神中有种慧敏读不懂的情绪。
慧敏与他对视,突然感到心跳加速:“我看到了...一个值得深入了解的人。”
两人站在秋日午后的街道上,彼此凝视,周围喧嚣仿佛突然远去。残夜的目光柔和得不像平时那个冷若冰霜的他。慧敏感到自己的脸颊在发烫,慌忙低下头,假装专注于手中的冰淇淋。
“该回学校了,”残夜最终说道,声音比平时温和许多,“下节课要开始了。”
回教室的路上,他们并肩走着,虽然没有再多交流,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融洽氛围。慧敏偷偷瞥了一眼身边的残夜,发现他嘴角似乎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课间十分钟,原本平凡无奇的休息时间,突然变得令人期待起来。
下午的数学课上,慧敏破天荒地走了神。她的目光不时飘向靠窗的那个座位,看着残夜专注的侧脸,想起他今天那个转瞬即逝的微笑,心里泛起一阵奇异的涟漪。
当老师叫到残夜回答问题时,他站起身,清晰而准确地给出了答案。那一刻,慧敏注意到几个女生偷偷交换了眼神,嘴角带着暧昧的笑意。她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不自在,仿佛属于自己的什么秘密被人窥探了。
下课铃响起,慧敏还在收拾书包,突然听到一个清冷的声音在身边响起:“明天放学后,图书馆见。”
她惊讶地抬头,发现残夜站在她的课桌旁,表情依旧淡然,但眼神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我们不是已经交了吗?”慧敏困惑地问。
残夜微微偏头:“有个新的文学竞赛,两人组队。如果你有兴趣...”
“有!”慧敏几乎立刻回答,然后为自己的急切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我是说,听起来很有意思。”
残夜点点头:“那明天见。”说完便转身离开,留下慧敏一个人站在原地,心里涌起一阵莫名的喜悦。
放学路上,好友凑过来挤眉弄眼:“我看到顾残夜主动找你说话了哦!什么情况?”
“就是组队参加文学竞赛而已。”慧敏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很平常,但微微发烫的脸颊出卖了她。
“只是这样?”好友显然不信,“那你脸红什么?”
慧敏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嘴硬道:“太阳晒的!”
好友哈哈大笑,却没有再追问,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不过说真的,他虽然怪,但长得确实好看,成绩又好。要是你能融化这座冰山,可是我们班的大新闻了。”
慧敏没有接话,但心里却不由自主地想象着那种可能性。当她抬头望向天空时,发现秋天的云朵似乎比往常都要洁白柔软,就像她此刻的心情。
然而慧敏还不知道,这段刚刚萌芽的感情,最终会如同秋叶般绚烂而短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将会把他们带向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未来。此刻的靠近,不过是命运安排的一次短暂交汇。
但无论如何,在这个阳光正好的秋日午后,两颗年轻的心正在悄然靠近,谱写着一曲注定成为回忆的青春恋歌。课间的十分钟,从此不再只是休息时间,而变成了他们之间微妙关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