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的目光最终落在床头柜上。
那里放着一部老式的转盘电话,黑色的听筒沉默地躺在支架上。
旁边,压着一张对折的白色硬纸卡。
她走过去,拿起那张纸卡。
触感比房卡稍厚一些。
展开。
上面是用一种略显陈旧的印刷体写着的文字,像是某种补充规则:
【客房守则】
【1. 入住后,请确保房门已锁好。无论听到任何声音,请不要在非规定时间开门或回应。】
【2. 房间内是安全的。请坚信这一点。】
【3. 电话铃声响起代表前台有事通知,请及时接听。但请注意,您的房间电话线可能并不总是畅通。】
【4. 如果您在房间内感到任何不适,或察觉到任何‘异常’,请立即拨打前台电话0告知。我们会为您处理。】
【5. 保持房间整洁。它不喜欢脏乱。】
【6. 墙上的画用于舒缓心情,请勿损坏或长时间凝视。】
【7. 夜间休息时,如果听到床下有异响,请忽略。那只是管道老化。】
【祝您一夜好眠。】
阮卿予逐字逐句地读完,每一个字都像冰渣一样渗入她的皮肤。
安全?
忽略?
告知前台?
这些规则看似提供保障和解决方法,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诡异和矛盾。

那条“请坚信房间内是安全的”规则,读起来更像是一种强制性的心理暗示,或者说……催眠。
她抬头看向那幅“用于舒缓心情”的向日葵画。
明亮的黄色花瓣在惨白的灯光下显得异常刺眼,甚至有些扭曲。
她立刻移开了视线,遵循了规则6的警告——不要长时间凝视。
她拿起那个老旧的电话听筒,放到耳边。
听筒里是一片忙音,空洞而悠长,仿佛通往一个无尽的虚空。
规则3说:电话线可能并不总是畅通。
她轻轻放下听筒,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
这个房间,根本不像它宣称的那样安全。
这些规则本身,就充满了陷阱和暗示。
她再次走到门边,将耳朵贴在冰冷的木门上,屏息凝神地倾听外面的走廊。
一片死寂。
绝对的、令人窒息的寂静。
仿佛整个宾馆只有她一个人。
但是……不对。
一种极其细微的、若有似无的……刮擦声?
像是有什么东西用指甲,或者更尖锐的东西,在很远的地方,非常非常缓慢地刮过墙壁或者门板。
声音太轻了,轻到让她怀疑是自己的幻觉,或者是某种老旧建筑自然发出的声音。
可那声音似乎带着某种规律,断断续续,停停走走。
阮卿予的背脊窜上一股寒意。
规则1:无论听到任何声音,请不要在非规定时间开门或回应。
现在……是“非规定时间”。
她死死地盯着那扇单薄的门板,仿佛能透过它看到外面潜行的、未知的恐怖。
那刮擦声似乎……变近了一点?
就在这时——
“叮铃铃铃——!!!”
尖锐刺耳的电话铃声毫无预兆地在她身后炸响!
几乎是贴着她的耳朵!
阮卿予浑身猛地一颤,心脏几乎从喉咙里跳出来!
她猝然回头,死死盯住床头柜上那部突然疯狂嘶鸣起来的黑色老式电话。
它的铃声歇斯底里,疯狂撞击着这个狭小密闭的空间,也疯狂撞击着她的神经。
规则3:电话铃声响起代表前台有事通知,请及时接听。
接,还是不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