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的云漠关,英雄祠前的沙棘林抽出新枝,“初心联盟”的图腾基座旁,多了一块刻满名字的“同心碑”——上面既有草原牧民、中原志愿者的名字,也有西域学者、海疆战士的名字,甚至还有国际友人的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段守护山河的故事。
卓雅正带着“初心护卫队”的少年们,在碑前擦拭字迹。她腰间的“初心”令牌被阳光晒得暖融融的,令牌边缘的纹路因常年摩挲,愈发温润。“你们看,”卓雅指着碑上一个陌生的外国名字,“这是去年来帮我们治沙的德国专家,他说‘守护地球是所有人的初心’,现在他的名字,和我们一起留在了这里。”
不远处,卓拉与沈明远正整理沈砚的《戍边日记》。日记里夹着一张泛黄的地图,标注着当年沈砚护送商队的路线。“我们可以沿着这条路线,打造一条‘初心研学路’,”卓拉指着地图,“让孩子们重走当年的丝路,亲身体会英雄们的坚守。”沈明远点头赞同:“还要把日记里的故事改编成动画,让更多年轻人愿意了解这段历史,传承这份初心。”
初夏时节,“初心研学路”正式开通。首批研学队伍由来自草原、中原、西域、海疆的学生组成,卓雅担任向导。他们沿着当年的商路前行,在黑风寨遗址听卓雅讲述凌霜救险的故事,在西域古城看阿依古丽展示萧将军的碑刻,在泉州港听林晓的爷爷回忆守海疆的岁月。
在澎湖寨的萧将军庙前,来自草原的少年巴特尔,捧着迷你版《凌萧列传》,认真地说:“以前我以为草原和大海离得很远,现在才知道,不管是守草原还是守大海,都是在守我们的家。”来自泉州的少女陈悦,立刻接过话:“等你们来泉州,我带你们看爷爷守护过的灯塔,那里的光,和英雄祠的钟声一样,都是在守护平安。”
研学之旅结束时,孩子们共同创作了一幅《同心守护图》,画面里,草原的奔马、海疆的灯塔、戈壁的梭梭林、中原的长城紧紧相连,中间是一枚闪耀的“初心”令牌。卓雅将这幅画挂在英雄祠的正殿,与《山河初心图》《丝路同心图》并列,构成一幅跨越时空的盛世长卷。
入秋后,英雄祠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初心文化节”。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艺术家、守护者齐聚云漠关,有的带来了根据英雄故事创作的话剧,有的展示了用不同语言翻译的《凌萧列传》,还有的用音乐演绎了多版本的《云漠谣》。
文化节的压轴环节,是“初心火炬”传递仪式。卓雅手持火炬,从英雄祠出发,沿着“初心研学路”,将火炬传递给草原、西域、海疆的守护者代表。当最后一棒火炬传回云漠关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篝火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也照亮了“同心碑”上的每一个名字。
凌守业站在人群中,看着熊熊燃烧的火炬,忽然想起了千年前的凌霜与萧决。他轻声对身旁的卓拉说:“他们当年种下的‘初心’种子,如今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荫蔽四方。”卓拉点头,眼中满是坚定:“这棵树,会永远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守护着这里的百姓,永远见证着盛世的延续。”
夜幕降临,文化节在《云漠谣》的歌声中落下帷幕。歌声里,有汉语的醇厚,有草原语的悠扬,有西域语的婉转,还有外语的清亮,不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诉说着对和平的向往,对初心的坚守。
夜风拂过,英雄祠的钟声在夜空中回荡,火炬的光芒映照着“初心”令牌,也映照着这片生生不息的山河。卓雅握紧腰间的令牌,知道这枚传承千年的信物,终将继续传递下去——传递给每一个心怀百姓的人,传递给每一个愿意守护山河的人,让初心传至万代,让山河亘古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