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罗城的冬雪落了第一场时,护魂协会的院子里却暖和得很。启蒙班的孩子们围着铜炉,听老魂师讲当年武魂殿覆灭的故事,小石头站在一旁,手里捧着厚厚的“守护故事集”,正给最小的孩子指着扉页上的“光影同守”画——那幅画早已被装裱起来,挂在协会正厅最显眼的位置。
朱竹清坐在窗边,看着这一幕,指尖轻轻抚过孕肚。这半年来她鲜少远行,大多时候都留在协会里整理各地送来的故事,而戴沐白则代她去了东境的山地村落,暗卫昨日刚传回消息,说东境的第一座驿站也落成了。
“在想什么?”戴沐白推门进来,身上还带着雪后的寒气,却第一时间走到她身边,小心翼翼地扶着她的肩,“东境的照片带来了,你看——”他从魂导器里取出一叠照片,最上面那张是驿站的牌匾,旁边围着一群举着护魂牌的山民孩子,背景里的山壁上,还画着白虎与灵猫的简笔画。
朱竹清接过照片,眼底满是笑意,忽然注意到照片角落处有个熟悉的身影——是小石头,他穿着协会的护魂小队制服,正在帮一个孩子调整护魂牌的位置,脸上的神情认真又郑重。“这孩子,倒是真把‘记录故事’的事放在心上了。”
“何止,”戴沐白笑着坐下,给她倒了杯温热的花茶,“这次东境巡查,他全程跟着记录,还帮着教孩子们感受基础魂力,老魂师都说,他身上有你的影子,做事俐落,心思又细。”
正说着,院外传来脚步声,小石头捧着一个木盒跑进来,鼻尖冻得通红:“朱姐姐、戴哥哥!这是东境孩子们送的礼物,说是给小宝宝的!”小石头伸手打开木盒,里面装着一串用山核桃打磨的手串,上面刻着小小的白虎、灵猫,还有一个迷你的护魂牌纹样,“他们说,这手串能保护小宝宝,愿小宝宝以后也能像你们一样,做个守护别人的人。”
朱竹清接过手串,轻轻套在手腕上,眼眶微微发热。颈间的暗影石与手串的核桃相触,竟泛起一丝极淡的微光,像是在回应这份心意。
冬去春来,星罗城的竹林再次抽芽时,朱竹清生下了一个女儿。孩子满月那天,唐三、小舞、宁荣荣等人都来了,院子里摆满了各地驿站送来的贺礼——北境的雪狐皮毛、西境的草药香囊、南境的珍珠手链、东境的木雕小兽,每一件都带着守护的心意。
唐三看着襁褓中熟睡的孩子,笑着说:“这孩子生在满是光的地方,以后定是个有福气的。”小舞则递过去一个长命锁,上面刻着“守光”二字,“就叫‘戴守光’吧,守住你们带来的光,也守住这太平日子。”
朱竹清与戴沐白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戴守光——这个名字,承载了太多人的期望,也延续了那份跨越两代的守护之愿。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守光渐渐长大了。三岁那年,她第一次摸到母亲颈间的暗影石,玉石竟泛起柔和的紫光,像当年护着朱竹清一样,轻轻裹住了她的小手。“娘亲,石头会发光!”小守光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戳着暗影石。
朱竹清笑着将她抱坐在膝头,指着护魂史馆的橱窗:“这是外婆留下的石头,里面藏着守护的力量。你看,那里还有外婆的笔记,有小石头哥哥记录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人的心愿——以后,我们也要把这份力量传下去,好不好?”
小守光似懂非懂地点头,伸手去够橱窗里的护魂牌拓印,小嘴里念叨着:“像娘亲一样,像爹爹一样,保护小朋友!”
一旁的戴沐白看着母女俩,眼底满是温柔。他走到朱竹清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目光扫过满院的孩子——小石头已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护魂小队队长,正带着新的启蒙班孩子练习魂力;远处的竹林里,几个孩子举着自制的护魂牌,模仿着当年朱竹清与戴沐白的模样,在阳光下奔跑嬉戏。
暮色渐浓,协会的灯笼又亮了起来,映着橱窗里的笔记、画作与故事集,也映着一家三口的身影。朱竹清低头看着怀中的小守光,颈间的暗影石与手腕上的核桃手串相触,微光流转。她知道,守护的故事从不是某个人的传奇,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从母亲到她,从她与戴沐白到小守光,从小石头到无数被照亮的孩子,这束光,会伴着每一个春秋,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夜风穿过竹林,带来淡淡的竹香,也带来孩子们清脆的笑声。朱竹清握紧戴沐白的手,看着远方亮起的万家灯火,嘴角扬起一抹安心的笑容——这便是他们用一生守护的世界,是光与影同行的人间,是母亲当年期盼的,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