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农科大佬穿七零,猪草熬药惊呆全村
本书标签: 穿越  原创国庆新征文  年代文 

第77章:山野为库万物成珍

农科大佬穿七零,猪草熬药惊呆全村

“用……用野菜做泡菜?”

电话那头,李大山的声音充满了错愕和不解。他活了半辈子,只听说过用野菜来填饱肚子的,还从没听说过这玩意儿也能做成金贵的“神仙咸菜”拿出去卖钱。

“晚晚,你……你没开玩笑吧?”他有些不确定地问道,“那山上的野草根,苦得跟黄连一样,有的还有毒。那东西……能吃吗?更别说做成泡菜了。”

“李队长,我说的野菜,可不是那些有毒的野草。”林晚耐心地解释道,“我们这片山区,物产丰富。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甚至有些瞧不上眼的东西,其实都是宝贝。”

“比如,春天山坡上长得到处都是的蕨菜,我们采回来焯一下水,用我们的秘制料汁一泡,做成‘凉拌蕨根粉’,那口感爽滑劲道,绝对是一道开胃的好菜。”

“再比如,夏天雨后竹林里冒出来的竹笋,切成片做成‘酸笋’,无论是炒肉还是煮汤,那味道鲜得能让人把舌头都吞下去。”

“还有秋天,漫山遍野的野山菌。我们虽然分不清哪些有毒哪些没毒,但有一种东西我们肯定都认识,那就是长在树上的木耳。我们把干木耳泡发了,做成‘酸辣木耳’,那口感又脆又弹,城里人想吃都吃不到!”

“甚至,就连我们地里最常见的,夏天吃不完就只能烂在地里的长豇豆,我们把它整根腌起来,做成‘酸豆角’。冬天没菜的时候,切成小段炒一盘肉末酸豆角,那绝对是下饭的神器!”

林晚每说出一种野菜,李大山的眼睛就亮一分。

蕨菜、竹笋、木耳、豇豆……

这些东西对于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山里人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熟悉到他们甚至都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蕨菜,那不是喂猪的玩意儿吗?

竹笋,那不是年年都烂在山里头吗?

酸豆角,那不是家家户户坛子里都有点,但谁也没当回事的东西吗?

可现在,经过林晚这么一说,这些不起眼的“土疙瘩”,仿佛在一瞬间就点石成金,变成了一道道听着就让人流口水的美味佳肴。

“晚晚……你……你说的这些,真能做成泡菜卖钱?”李大山的声音都在发颤。如果林晚说的是真的,那他们面临的就不是什么“原料短缺”的危机了。

他们是守着一座巨大的、尚未开发的金山啊!

“当然能!”林晚的语气充满了自信,“而且,这些‘山珍’做出来的泡菜,比普通的白菜萝卜泡菜,要更稀罕,更有特色。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定位成‘高端产品’,卖更高的价钱!”

“高端产品?”李大山又听到了一个新词。

“对。比如我们的白菜萝卜泡菜,卖给普通的工人,一斤两毛。那我们的酸笋、酸辣木耳,就可以卖给矿上的领导干部,或者水泥厂的工程师。我们一斤卖它个五毛,甚至八毛!他们也绝对抢着要!”

“因为这吃的不光是味道,吃的是一个‘稀罕’,是一个‘面子’!”

林晚的这番话,彻底打开了李大山新世界的大门。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嗡嗡作响。他发现自己以前那点小农思想,在林晚这种超越时代的商业思维面前,简直是不堪一击。

他以前只想着多种地,多产菜。

而林晚想的,却是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创造出附加值更高,利润更大的新产品。

这叫什么?

李大山想了半天,终于从自己那贫乏的词汇库里,找到了一个他认为最贴切的词。

这叫“格局”!

“晚晚……我……我李大山这辈子没服过谁,今天我是真的服了你了!”李大山在电话那头由衷地感叹道,“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啊?咋啥东西到了你手里,都能变成金疙瘩呢?”

“行了,李队长,您就别夸我了。”林晚笑了笑,把话题拉回了正轨,“这个事只是我一个初步的想法。具体能不能成,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实验。”

“不同的野菜,它的纤维含量、含水量、酸碱度都不同。所以,它们的腌制方法,需要的盐分浓度,发酵的时间,也都会有很大的差别。”

“这件事急不来。我们必须先拿出经得起检验的、安全可靠的成熟产品,才能推向市场。”

“这样吧,”林晚想了想,做出了安排,“李队长,您先在两个村子里放出风去。就说我们合作社要高价收购各种山货。比如干木耳、干蕨菜、干竹笋……不管什么,只要是能吃的,洗干净晒干了的,我们都要。”

“价格可以定高一点,让村民们有动力去采。这样我们既能提前储备好原料,也能让大家伙儿在农闲的时候多一份收入。”

“至于新产品的研发,就交给我了。我会在厂里的实验室里,先把配方和工艺给摸索出来。等有了成熟的方案,我再回村里手把手地教大家。”

“好!太好了!”李大山听完林晚这套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的安排,心里是彻底踏实了。

他知道,只要有林晚这个“定海神神针”在,他们合作社的这艘大船,就绝对不会迷失方向。

挂断电话,林晚看着窗外那渐渐沉下去的夜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原料的问题,算是暂时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向。但她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新产品的研发,远比她说的要复杂得多。

这需要大量的实验,需要精准的数据,需要反复的调试。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她刚刚才建立起来的这个小小的实验室,和她那两个刚刚才入门的徒弟。

……

第二天一早,当刘春燕和陈小芳走进实验室的时候,她们惊讶地发现,林晚师傅已经早早地等在了那里。

而且,实验台上还摆放着好几样奇怪的东西。

一小袋从食堂要来的生猪肉。

一块看起来很干净的抹布。

还有一个她们从没见过的,像个倒扣的玻璃碗一样的东西,下面还有一个平底的玻璃碟子。

“师傅,您……您这是要干嘛呀?”陈小芳好奇地问道。

林晚笑了笑,指着那个像玻璃碗一样的东西,开始了今天的课程。

“这个东西,叫‘培养皿’。是我们用来给微生物‘安家落户’的‘房子’。”

“我们昨天不是已经学会了怎么观察水里的微生物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更厉害的本领。那就是,如何把我们想研究的某一种微生物,从成千上万的‘居民’里,给单独地‘请’出来,让它在我们给它准备的‘房子’里,单独地‘传宗接代’,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大家族。”

“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微生物的纯化培养’。”

“而我们要用到的方法,叫‘平板划线分离法’。”

林晚一边说,一边拿起一块用土豆和牛肉汤熬制出来的,像果冻一样的东西。这是她昨天下午提前准备好的“培养基”,也就是微生物的“粮食”。

她用酒精灯的火焰给培养皿消毒,然后将还温热的、液体的培养基小心翼翼地倒进培养皿的底碟里,薄薄地铺了一层。

“等它冷却凝固了,就成了微生物们最喜欢吃的‘大餐’。”

做完这些,她又拿起了那块生猪肉。

“你们觉得,这块猪肉放久了,会怎么样?”她问道。

“会……会臭掉,会坏掉。”刘春燕老实地回答。

“没错。”林晚点了点头,“那你们知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让它臭掉的?”

两个姑娘都摇了摇头。

林晚拿起一根用铁丝自制的、头部弯成一个小环的“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烧得通红,进行消毒。

等接种环冷却后,她用那个小环,在那块生猪肉的表面,轻轻地刮了一下。

然后,她打开那个已经凝固了培养基的培养皿的盖子,用沾了“肉汤”的接种环,在果冻一样的培养基表面,飞快而又轻柔地划出了一连串的“Z”字形。

整个过程,她都屏着呼吸,动作快得像一道闪电。

“这个过程,就叫‘接种’。我们已经成功地把猪肉上的那些‘居民’,邀请到了我们为它们准备的‘新家’里。”

“接下来,我们只需要把这个‘新家’,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比如我们的锅炉房。给它们一点时间,它们就会在里面吃喝拉撒,生儿育女。”

“等过个一两天,我们再来看。你们就会看到,这个‘果冻’上,会长出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小菌斑’。每一个菌斑,都是由成千上万个同一种微生物组成的‘大家族’。”

“到时候,我们就能看清楚,让猪肉腐烂的‘真凶’,到底长什么样子了。”

林晚的这番讲解和操作,再一次让两个徒弟看得是目瞪口呆。

她们感觉自己仿佛在看一场神奇的魔术。

师傅只是用一根小小的铁丝,在肉上刮了一下,在“果冻”上划了几下,竟然就能把那些看不见的小东西给“种”出来?

这简直比村里最有经验的老农种地还要神奇!

而一直在角落里默默打扫卫生的李莉,也竖着耳朵听完了全程。她的心里翻江倒海,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她一方面觉得林晚讲的这些东西,简直是天方夜谭,匪夷所思。

但另一方面,她又亲眼见证了林晚把这些“天方夜谭”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这种强烈的矛盾和冲击,让她对自己过去二十年建立起来的世界观,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她看着林晚那张自信而又从容的脸,心里第一次生出了一丝挫败感之外的情绪。

那是一种,面对着一个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更高级的智慧时,所产生的,本能的……好奇。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又被推开了。

钱卫东厂长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他的脸上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焦急。

“林总工!不好了!出事了!”

“咱们厂里,今天早上拉肚子的人,一下子多了十几个!卫生室那边都快忙不过来了!”

“我怀疑……我怀疑是咱们昨天生产的那批罐头,出了问题!”

上一章 第76章:一滴清水一方天地 农科大佬穿七零,猪草熬药惊呆全村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78章:临危受命初显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