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年,秦国的驿道上,一个叫张骞的少年正赶着驿车,往陇西方向走。他怀里揣着块残破的木牍,上面刻着模糊的草纹——是父亲从一个西域商人手里换来的,商人说,这是东方传过去的纹样,带着安宁的意思。
路过曲阜时,张骞特意去了伯禽的槐树下。此时的槐树已长得枝繁叶茂,树下有个老人正在摆摊,卖些刻着纹路的木牌。张骞拿起一块,见上面刻着玄鸟与狮子,便问:“老人家,这纹样有什么说法吗?”
老人笑了,给张骞讲阿衡与伯禽的故事,讲何尊上的纹路,讲波斯的驼队。张骞听得入了迷,把怀里的木牍拿出来:“您看,我这木牍上的草纹,是不是和故事里的一样?”老人接过木牍,仔细看了看,点头道:“是呢,这是天下人都盼着的好日子啊。”
张骞继续往西走,每到一处驿站,就把听到的故事讲给驿卒听,把木牍上的草纹画在驿站的墙上。到了陇西,他遇见一队匈奴商人,商人见了墙上的草纹,惊讶地说:“我们在西域见过类似的纹路,是波斯商人刻在骆驼鞍上的,说那是东方来的祝福。”
张骞心里一动,忽然想起老人说的“连在一起的情谊”,便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往西走得更远,看看那些刻着草纹的骆驼鞍,看看波斯的狮子,看看阿衡故事里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