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的委培期紧凑而高效,正如可可所了解的那样,有轨电车司机的培训相较于地铁和国铁漫长的培养周期,更像是一次精准的突击。但这绝不意味着轻松,尤其是第三个月开始的实操训练,直接将学员们从相对安全的模拟器和课堂,推向了真实而庞大的国家铁路网络。
这一个月的主题是:国铁铁路特殊情况行驶。
所有学员都明白,这才是真正考验技术、心理和规章理解深度的开始。虽然有轨电车日常运行在城市专属轨道上,但一旦涉及返厂维修、出厂测试、大型维护后转场或特殊调度需求,它们就必须依靠自身的动力(或被工程车牵引),在国家铁路干线上行驶一段距离。这段路程,它们不再是“城市汽车”,而是彻头彻尾的“铁路车辆”,必须完全服从《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铁路调度员的指令,与呼啸而过的货运列车、高速动车组共享同一片钢铁脉络。
训练第一天,学员们站在庞大的机车车辆段内,看着眼前延伸至远方的、错综复杂的铁轨和信号机,感受着脚下传来的重型列车经过时的震动,不少人都暗自吸了一口凉气。
而负责带队和示范的,正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无比丰富的蔡明远老师。
他今天换上了一身略显陈旧但洗得干干净净的铁路制服,身板笔直,眼神锐利,仿佛又回到了他执乘高铁时的状态。他没有多废话,直接带领学员们登上一辆准备进行铁路行驶测试的新型有轨电车。
“都听好了!”蔡老师的声音在车厢里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从现在开始,忘记你们脑子里‘汽车’的概念!你们脚下的是铁路钢轨,你们手里操纵的是能上国铁线运行的轨道车辆!你们每一个操作,都关系到整条线路的安全和效率!”
他亲自坐在驾驶位上,一边进行标准的“手指口呼”操作确认,一边用最清晰的语言讲解:
“看信号!铁路信号和你们以后在街上看到交通信号灯是两码事!进路信号、出站信号、通过信号、容许信号、引导信号……每一个颜色、每一个显示方式都代表绝对且唯一的指令!没有‘大概’,没有‘好像’!” “听调度!无线电里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听清、复诵、确认!调度员就是你在铁路线上的大脑和眼睛!” “控速度!国铁线路上有严格的限速区段,坡道、弯道、道岔口,速度控制必须精准到公里每小时!超速是绝对的红线!” “瞭望!不间断瞭望!不仅要看前方信号和线路,还要注意侧向汇车、后方来车(通过后视镜),以及线路两旁可能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
他示范着如何与铁路调度进行标准通话,如何在不同信号下采取相应的驾驶模式,如何平稳通过道岔,如何在指定地点精确停车对标……
每一个动作都流畅、准确、充满力量,带着一种历经千锤百炼的自信和沉稳。他示范的,早已超出了有轨电车操作的范畴,那是融汇了他几十年铁路生涯、尤其是高铁驾驶中形成的最高标准——一种对精确、安全、效率极致追求的“标准”。
可可站在蔡老师身后,碧色的猫眼一眨不眨,将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每一次口令、每一次判断都深深印入脑海。她体内的猫娘本能让她对动态和细节的捕捉远超常人,而那份沉重的守护誓言,则让她以一种近乎贪婪的态度吸收着这一切。
她知道,蔡老师此刻传授的,不仅仅是应对国铁行驶的技巧,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担当。这种标准,将来即使她回到城市街道上驾驶有轨电车,也绝不能有丝毫降低。
因为在她心中,每一次鸣笛,都承载着超越普通驾驶任务的重量。她必须做到最好,必须万无一失。
当列车平稳地完成一段国铁干线行驶,缓缓驶回车辆段时,蔡明远松开操纵杆,看向身后这群年轻的学员,目光最后若有若无地在那位格外专注的猫娘学员身上停留了一瞬。
“都看到了吗?”他沉声问,“这就是铁路上开车的规矩。你们将来虽然主要在市里跑,但这份规矩,这种标准,得给我刻在心里!只要轮子还在铁轨上,这就是天!”
学员们纷纷点头,脸上带着敬畏和兴奋。
可可也重重地点头。
她会的。她一定会将这份“标准”,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为了能安全地、准时地、让那声笛响穿透云霄,抵达那座安静的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