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叙白的“心态调整大师”名声在班里传开后,他的课桌旁几乎成了“减压咨询站”。每天课间,总有同学揣着满肚子的焦虑凑过来,有的抱怨数学卷子太难,算到最后草稿纸堆成山却连答案的影子都摸不着;有的吐槽家长催着报各种补习班,周末比上学还累,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甚至隔壁班的同学都慕名而来,把江叙白围得水泄不通,活像一群追着明星要签名的“小粉丝” 。
周砚秋看着被人群包围的江叙白,心里既骄傲又有点“小醋意”。以前,江叙白的搞笑视频、专属羽毛球局都是自己的“独家福利”,现在倒好,江叙白成了大家共享的“快乐源泉”。不过,他也没闲着,在江叙白的熏陶下,他早已从“焦虑小可怜”蜕变成了半个“减压小能手”,经常帮着江叙白给同学们出主意,分享自己摆脱焦虑的经验 。
有一次,班里的转学生林小夏红着眼圈,攥着皱巴巴的试卷,怯生生地找到江叙白。她声音带着哭腔,说自己刚转来,跟不上课程进度,每次考试都稳居班级“倒数宝座”,父母虽然没明着批评,但每次接过试卷时那欲言又止的模样、悄悄叹气的声音,都像小鞭子一样抽在她心上,最近甚至一想到要上学就心慌,连书包都不想碰 。
江叙白刚想开口安慰,周砚秋先一步拉着林小夏坐在旁边的空位上,递过去一张纸巾,语气真诚又温暖:“小夏,我之前和你一模一样,被父母的期望压得快喘不过气,晚上睁着眼睛到天亮,上课走神能飘到外太空,总觉得自己特别没用,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是学习的料 。”
他顿了顿,想起那段灰暗的日子,又笑着说:“但后来江叙白拉着我打羽毛球,把心里的不痛快都当成球狠狠打出去;还给我看各种搞笑视频,笑得我眼泪都出来了;最后还帮我和爸妈沟通,我才慢慢明白,学习不是一场冲刺跑,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已经很棒了 。”
江叙白在一旁配合地举起手机,调出一个萌宠合集,凑到林小夏面前:“就是啊,别把成绩看得太重!来,先看个开心的,这里面的小猫咪不仅会跳街舞,还会帮主人拿快递,保证让你笑出声 。”
林小夏半信半疑地接过手机,视频里一只橘猫穿着小衣服,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身子,动作笨拙又可爱,后面还真有一段它叼着快递盒,摇摇晃晃往家走的画面。看着看着,林小夏紧绷的嘴角渐渐扬起,眼里的泪水也慢慢收了回去,甚至忍不住“噗嗤”笑出了声 。
从那以后,林小夏正式加入了周砚秋和江叙白的“减压小分队”。每天放学后,三人准时出现在羽毛球场,江叙白负责教林小夏握拍、击球,周砚秋则在旁边当“陪练”,还不忘分享自己打球时总结的小技巧;课间,他们围在一起分享搞笑视频和学习心得,林小夏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上课时也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期中考试时,她的成绩竟然从班级垫底一路冲到了中游,拿到成绩单的那天,她激动地抱着周砚秋和江叙白,差点哭出来 。
随着“减压小分队”的成员越来越多,江叙白灵机一动,提议成立一个“快乐学习小组”,每周六下午在学校的活动室集合。大家一起做题、讨论难题,累了就打羽毛球、玩游戏、分享搞笑趣事,把学习和快乐结合起来。这个提议一出来,立刻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连班主任都格外支持,不仅帮他们申请了活动室的使用权,还特意找了几本趣味学习资料送过来 。
第一次“快乐学习小组”活动那天,活动室里热闹得像过节。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零食和饮料,薯片、饼干、果汁摆满了桌子的一角;课本、练习册整齐地堆放在中间,墙上还贴着周砚秋亲手写的“快乐学习,轻松进步”的标语,旁边画着几个咧嘴笑的小人,格外可爱 。
江叙白自告奋勇担任“组长”,穿着一件印着笑脸的T恤,手里拿着个小喇叭(其实是玩具扩音器),一本正经地宣布活动开始:“各位组员请注意,咱们的快乐学习之旅正式启程!第一步,攻克难题大作战,谁有搞不定的题目,赶紧拿出来,咱们一起‘消灭’它 !”
话音刚落,班里的“学霸苗子”张宇就举起了手,手里拿着一张数学卷子:“我这道几何题卡了半小时了,辅助线画了七八条,还是没思路 。”大家立刻围了过去,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周砚秋蹲在地上,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画图,一边画一边讲解:“其实这道题不难,关键是要找到隐藏的等腰三角形,你们看,连接这个点和这个点,是不是就出来了 ?”
江叙白在一旁补充,用幽默的语气打比方:“你们把这两条边想象成一对好朋友,它们长度相等,就像双胞胎一样,只要找到它们,这道题就像解开鞋带一样简单 。”原本觉得晦涩难懂的题目,在两人的配合下,很快就被大家攻克了,张宇恍然大悟,拍了拍脑袋:“原来这么简单,我之前真是钻牛角尖了 !”
难题解决后,就到了轻松的游戏时间。江叙白组织大家玩“成语接龙”,还加了个搞笑规则——接不上的人要表演一个“社死”小节目。轮到班里的“调皮鬼”王浩时,他卡壳了,抓耳挠腮半天想不出词,只好不情不愿地站起来,表演了一段“大猩猩模仿秀”。他学着大猩猩的样子捶胸顿足,还故意挤眉弄眼,时不时做出夸张的鬼脸,逗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同学甚至笑到趴在桌子上,眼泪都快出来了 。
游戏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起自己因为学习闹过的笑话。周砚秋率先开口,脸上带着一丝不好意思:“有一次我熬夜做题,早上迷迷糊糊起床,把牙膏当成了洗面奶,挤了一大坨往脸上抹,越揉越觉得不对劲,嘴里还满是薄荷味,后来才发现拿错了,赶紧用清水冲了半天,脸都快搓红了 。”
大家听了,笑得更欢了。林小夏也分享了自己的趣事:“我为了背英语单词,把单词写在便利贴上,贴得满房间都是,墙上、衣柜上、镜子上到处都是。结果我妈打扫卫生时,以为是垃圾,全给我扔了,我放学回家看到空荡荡的房间,差点哭出来,后来想想又觉得特别好笑 。”
江叙白也不甘示弱,说起自己的糗事:“我小时候背古诗,把‘床前明月光’背成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吃狗粮’,我妈当时笑得直不起腰,还把这事当成笑话讲给亲戚听,害得我好长时间不敢在大家面前背古诗 。”
活动室里的笑声此起彼伏,温暖又热闹。不知不觉,就到了活动结束的时间,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约定下周还要早点来。看着同学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周砚秋心里满是成就感,他没想到,自己曾经赖以摆脱焦虑的“小方法”,如今能帮助这么多同学收获快乐,这种感觉比自己取得好成绩还要开心 。
日子一天天过去,“快乐学习小组”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班里的同学都加入了,其他班的同学也纷纷托人打听,想要加入。周砚秋也彻底完成了蜕变,他不再是那个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整天愁眉苦脸的“焦虑卷王”,而是变成了一个开朗、自信、乐于助人的阳光男孩。课堂上,他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帮老师维持秩序;课后,他耐心地给同学讲题,分享学习技巧,成了老师眼中的“得力小助手”,同学们心中的“暖心小太阳” 。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那天,“快乐学习小组”的成员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张宇的数学考了满分,王浩的英语进步了二十多分,林小夏更是冲进了班级前十五。周砚秋的成绩也名列前茅,物理科目还考了年级前十。大家拿着成绩单,一起跑到羽毛球场,欢呼雀跃地庆祝着属于他们的胜利 。
江叙白举起手里的羽毛球拍,像举着奖杯一样,笑着说:“怎么样,我就说吧,只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学习也能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以后咱们还要把‘快乐学习小组’办得更精彩,让更多同学摆脱焦虑,爱上学习 。”
周砚秋用力点头,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嗯!我们还要组织更多有趣的活动,比如户外学习、趣味竞赛,不仅要自己快乐,还要把这份快乐传递给更多人 。”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羽毛球场,给场地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同学们的笑声、欢呼声在空气中回荡,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成了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周砚秋看着身边的好朋友们,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幸福。他知道,这段关于友谊、快乐和成长的记忆,将会成为他青春里最宝贵的财富,陪伴他勇敢地走向未来的每一段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