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绚丽画卷,对苏婉婷来说,每一天都满是新鲜感。开学第一周的课程相对轻松,主要是熟悉环境与专业导论,但今天这门《传播学概论》却让她格外期待。
这天上午九点,阳光透过阶梯教室的宽大窗户,在深红色的桌椅上投下温暖的光斑。能容纳上百人的教室渐渐坐满了学生,空气中弥漫着新书本的油墨香和青春的气息。
苏婉婷和林婧特意提早了十分钟到,选了中间靠前的位置坐下——这个角度既不会离讲台太近给人压力,又能清楚地看到黑板。
林婧翻看着刚打印出来的课程大纲,眉头微微蹙起。
林婧嘿,听说这门课的教授可严格了,期末还得交一篇五千字的论文呢。
她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担忧。
苏婉婷一边摆弄着新买的卡通笔袋,一边好奇地四处张望。
苏婉婷安啦安啦,咱们认真学就是了嘛。
她的笔袋上挂着一个毛绒小熊,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晃。
离上课还有五分钟,教室门口突然起了点小小的骚动。几个女生不约而同地朝门口张望,窃窃私语声像涟漪般在教室里扩散开来。苏婉婷下意识地望过去,眼睛瞬间就亮了。
只见马嘉祺和刘耀文并肩走进来,后面还跟着说说笑笑的宋亚轩和贺峻霖。
马嘉祺穿着一件简约的白色衬衫,手腕上戴着一块银色手表,手里拿着几本专业书,姿态从容不迫;
刘耀文则穿着一身深蓝色运动装,一边走一边打着哈欠,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像是刚晨练完的样子。
宋亚轩不知说了什么笑话,逗得贺峻霖直笑,贺峻霖手上转着的笔差点飞出去,引得周围几个同学也忍俊不禁。
苏婉婷哇,学长们居然也选修这门课?
苏婉婷压低声音,兴奋地戳了戳林婧。
林婧正常呗,他们是新闻传播学院大二的,这课说不定是他们的必修课呢。
林婧了然地笑了笑。
马嘉祺的目光扫过教室,很快看到了她们,微笑着点了点头。
刘耀文也瞧见了苏婉婷,立刻精神了些,朝她挥了挥手,露出个灿烂的笑容,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宋亚轩和贺峻霖也顺着目光望过来,宋亚轩夸张地做了个“嗨”的口型,贺峻霖则笑着摇了摇头,像是在说“又是你们啊”,眼神里带着亲切的调侃。
苏婉婷感觉脸颊微微发烫,赶忙笑着朝他们挥了挥手,随后迅速转过身来,生怕被旁人看出自己的小激动。
他们四人没坐到最前面,而是选了苏婉婷她们斜后方几排的位置坐下。苏婉婷能隐约听到后面传来他们低低的交谈声和偶尔的轻笑声。
刘耀文似乎在抱怨早上训练太早,马嘉祺温和地提醒他小声点,宋亚轩则还在继续刚才的笑话,贺峻霖偶尔插上一两句犀利的点评。
上课铃清脆地响起,一位戴着金边眼镜、神情严肃的中年教授走上讲台。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只有翻动书页和打开笔记本的声音。
教授开始讲课,声音洪亮而清晰,从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讲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苏婉婷努力集中精神,可总感觉斜后方时不时有视线投来。
有时她下意识地回头,可能会撞上马嘉祺认真听讲时偶尔瞥过来的目光——他听课极其专注,手中的笔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重点;
或者刘耀文似乎一直在看她的方向,当她转过头时,他会迅速眨一下眼,露出一个调皮的笑容;
又或者是宋亚轩挤眉弄眼的搞怪表情,以及贺峻霖带着点玩味笑意的眼神,仿佛在说“抓到你了”。
中途一次小组讨论,教授让前后排同学简单交流一下对“沉默的螺旋”这一概念的理解。苏婉婷和林婧自然地转过身,面对四位学长。
苏婉婷学长们好呀。
苏婉婷俏皮地打着招呼,手指不自觉地卷着发梢。
马嘉祺学妹好,又见面啦。
马嘉祺合上笔记本,温和地回应。
苏婉婷看到他的笔记本上字迹工整,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记。
刘耀文这教授讲得有点快哈?笔记记得咋样?
刘耀文向前倾身,关切地问着。
苏婉婷还凑合还凑合,勉强跟得上。
苏婉婷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还画了几个小问号在旁边。
宋亚轩有不懂的就问我们呀!马哥我笔记记得可仔细啦!
他故意模仿着马嘉祺沉稳的语气,引得大家轻笑。
贺峻霖哼,当然可以,付费咨询,一杯奶茶一个问题哦。
贺峻霖推了推眼镜,故作严肃地对苏婉婷说。
苏婉婷被逗得笑了起来。
苏婉婷贺学长,你这是趁火打劫哩!
轻松愉快的交流中,他们对“沉默的螺旋”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讨论。马嘉祺用了一个当下热门的社交媒体案例来解释这一概念,让苏婉婷顿时豁然开朗。刘耀文则分享了自己如何运用传播学知识分析体育赛事报道的偏见问题,宋亚轩和贺峻霖不时补充着有趣的见解。
五分钟的小组讨论很快结束,教授重新开始讲课。苏婉婷转过身来,心里暖洋洋的,感觉和这几位学长之间的距离好像拉近了一点点。
窗外的阳光更加明媚了,在黑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而她笔下的笔记也变得更加流畅起来。这堂《传播学概论》,似乎比她预想的要有趣得多。
——————————————————
小酒啊...这篇文有好多字,没啥对话。
小酒看着密密麻麻的有点难受,但又不知道怎么改,只能这样了(叹气)
小酒大家多担待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