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的惊天一战,随着王母法驾的离去与玄夜的被押走,终于彻底落下帷幕。那曾经魔气滔天、岩浆横流的绝地,在神圣力量的净化下,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几株嫩绿的仙草顽强地从焦土中钻出,预示着新生。
狂风止息,天地间一片宁静,唯有阳光温暖地洒落在并肩而立的两人身上。
赵渊直到此刻,紧绷的心神才彻底放松下来。他转向青儿,目光首先落在她左颊那道依旧沁着血珠的伤痕上,心脏像是被狠狠揪了一下,疼惜与敬佩交织。他伸出手,指尖带着微不可查的颤抖,极轻、极柔地拂过那道伤痕周围,仿佛怕弄疼她。
“还疼吗?”他的声音沙哑,蕴藏着千言万语。
青儿握住他的手,贴在自己微凉的脸颊上,摇了摇头,眼中泪光未散,却漾开一个无比灿烂、无比释然的笑容:“不疼。比起失去你,这算不得什么。” 她看着他身上同样因战斗留下的狼狈与伤痕,心疼地抚上他的手臂,“你呢?伤得重不重?”
“无妨。”赵渊将她紧紧拥入怀中,真实的触感让他漂泊无依的心终于找到了归宿。他低头,下颌抵着她的发顶,嗅着她发间熟悉的清香,声音低沉而坚定,“都过去了,青儿。以后再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将我们分开。”
青儿在他怀中用力点头,泪水无声滑落,这次不再是痛苦,而是熬过漫长寒冬后,迎来春暖花开的喜悦。
“我们回家。”赵渊轻声道。
“回家?”青儿抬起泪眼。
“嗯,回家。”赵渊握住她的手,目光温柔而深邃,“回我们的王府,还有……去看看我们的孩子。”
“孩子……”青儿念着这两个字,心中涌起巨大的酸楚与期待。她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去看她的骨肉,终于可以告诉他,那是他们的孩子。
两人相携,化作两道流光,离开了昆仑山巅,径直朝着凡间京城的方向飞去。
……
靖王府,依旧威严矗立,但今日的气氛却有些不同。当赵渊牵着青儿的手,径直步入府门时,所有仆从都惊呆了,随即爆发出由衷的喜悦,纷纷躬身行礼:“恭迎王爷、王妃回府!”
赵渊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吩咐管家准备热水、伤药和清淡的膳食。他亲自为青儿处理脸颊和身上的伤痕,动作小心翼翼,如同对待稀世珍宝。
稍作休整后,两人便迫不及待地再次动身,赶往董家村。
小院依旧温馨。当红儿和食神看到携手归来、虽然带着伤却眼神明亮的赵渊与青儿时,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紫儿和董永也抱着孩子迎了出来。
青儿的目光瞬间就被那个襁褓中的小团子吸引了。她一步步走过去,心跳如擂鼓。孩子似乎感应到了什么,在紫儿怀中不安地扭动起来,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走近的青儿。
青儿颤抖着伸出手,从紫儿怀中接过孩子。那沉甸甸的、温软的重量落入怀中的一瞬间,一种难以言喻的、源自血脉深处的联系与悸动,让她瞬间泪如雨下。
“我的孩子……”她哽咽着,轻轻吻着孩子柔嫩的脸颊。
说也神奇,那孩子在青儿怀中,非但没有认生哭闹,反而伸出小手,咿咿呀呀地抓住了她垂落的一缕发丝,小脸上露出了一个无齿的笑容,仿佛天然便认得这是他的母亲。
赵渊站在一旁,看着这幕,眼眶也忍不住湿润。他走上前,伸出坚实的手臂,将青儿和孩子一同拥入怀中。这是他失而复得的全部——他的挚爱,他的骨血。
“他有名字了吗?”赵渊低声问,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
青儿抬头看他,眼中满是柔情:“还没有,一直在等你来取。”
赵渊凝视着孩子酷似青儿的眉眼,又看了看她脸颊上那道已然结痂、却更添风骨的伤痕,沉吟片刻,道:“他生于我们历经磨难、破而后立之时,承载着我们的希望与新生。便叫他‘赵曦’如何?曦者,晨光也,愿他如清晨的阳光,驱散一切阴霾,前程光明。”
“赵曦……曦儿……”青儿轻声念着,眼中满是爱意,“好,就叫曦儿。”
小家伙仿佛听懂了,在父母怀中挥舞着小手,发出咯咯的笑声。
夕阳的余晖洒满小院,将相拥的一家三口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远处,红儿与食神相视一笑,董永与紫儿依偎在一起。
所有的风雨已然过去,未来的日子,或许仍有挑战,但只要彼此携手,家人在侧,便再无畏惧。吾心安处,即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