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北京,傍晚时分已是华灯初上。宋亚轩裹紧风衣,压低帽檐,快步穿过三里屯拥挤的人流。连续三天的广告拍摄让他筋疲力尽,现在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喘口气。
“轩哥,明天早上九点我来接你,记得设闹钟。”助理小杨在电话那头叮嘱。 “知道了,你先回去休息吧。”宋亚轩轻声回应,挂断电话后长长舒了一口气。
转过街角,一家名为“墨迹”的咖啡馆映入眼帘。暖黄的灯光从落地窗溢出,在微凉的秋夜里显得格外温暖。宋亚轩推门而入,风铃叮当作响,咖啡香扑面而来。
“欢迎光临。”一个清亮的女声从柜台后传来。
宋亚轩抬头,看见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正在擦拭咖啡机。她看上去二十出头,穿着简单的白色针织衫和牛仔裤,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明亮有神。
“请问需要什么?”女孩微笑着问,似乎没有认出他来。
宋亚轩暗自松了口气:“一杯美式,谢谢。” “在这里喝还是带走?” “在这里。”他顿了顿,补充道,“角落那个位置。”
女孩点点头,熟练地开始操作咖啡机。宋亚轩走到咖啡馆最里面的卡座坐下,这个角度可以看清整个空间,又不容易被门外的人注意到。
几分钟后,女孩端着咖啡走过来:“您的美式,请慢用。” “谢谢。”宋亚轩接过咖啡,注意到她左手腕内侧有一个小小的月亮纹身。
女孩回到柜台后,继续擦拭已经锃亮的咖啡机。宋亚轩悄悄观察着她,她做事专注而从容,每个动作都透着一种宁静的力量。这与他在娱乐圈见惯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截然不同。
咖啡馆里播放着轻柔的爵士乐,客人不多,三三两两分散坐着。宋亚轩摘下口罩,小口啜饮咖啡,感觉连日的疲惫渐渐被温热的液体融化。
就在这时,咖啡馆的门被猛地推开,三个高中生模样的女孩叽叽喳喳地走进来。宋亚轩下意识地缩了缩身子,把帽檐压得更低。
“真的是他吗?” “绝对没错,我看背影就认出来了!” 女孩们兴奋地窃窃私语,目光不时瞟向宋亚轩的方向。
宋亚轩内心叹了口气,准备起身离开。这时,柜台后的女孩突然开口:“几位想喝点什么?今天我们有新品上市,要不要试试特调抹茶拿铁?”
她巧妙地将女孩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同时朝宋亚轩使了个眼色,示意他稍安勿躁。
“真的吗?那我们要三杯!” “好的,请稍等。”女孩微笑着说,“对了,我们店正在搞活动,如果拍照发小红书,可以打八折哦。特别是窗边那个位置,灯光特别好,很多网红都来打卡。”
女孩们立刻被吸引了:“真的吗?哪儿个位置?” “就那边,我帮你们调整一下灯光,保证拍出来效果一流。”
在女孩们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时,宋亚轩悄悄起身,快步走进柜台后的员工区,按照女孩眼神示意的方向,躲进了一个小储藏室。
几分钟后,他听到女孩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她们走了,你可以出来了。”
宋亚轩推开储藏室门,看到女孩站在门外,脸上带着狡黠的微笑。 “谢谢你。”他真诚地说。 “不客气,宋亚轩先生。”女孩眨眨眼,“我很喜欢你的歌。”
宋亚轩愣了一下:“你认出我了?” “从你一进门就认出来了。”女孩笑道,“但我看得出你想安静待会儿,所以没有打扰。” “那刚才...” “偶像的保姆车就停在外面,粉丝围过来很正常。”她耸耸肩,“我有经验。”
宋亚轩好奇地问:“什么经验?” 女孩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要再来杯咖啡吗?我请客。” “不了,我已经打扰你太久了。” “没关系,反正也快到打烊时间了。”她看了看表,“如果你不急着走,可以等我十分钟吗?我收拾一下。”
宋亚轩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
十分钟后,女孩——宋亚轩得知她叫林知夏,是这家咖啡馆的兼职店主——锁好店门,转身对他微笑:“附近有家很不错的粥店,要不要一起去?我还没吃晚饭。”
于是宋亚轩发现自己坐在了一家隐蔽的小店里,对面是才认识不到两小时的女孩。这一切都超出他平时的行为准则,但不知为何,他感觉与林知夏相处异常自在,仿佛早已相识多年。
“所以你既是咖啡馆老板,又是‘有经验’的偶像保护者?”宋亚轩打趣道。 林知夏笑了:“咖啡馆是我舅舅的,他出国度假,我帮他看店一个月。至于‘经验’嘛...”她压低声音,“我表弟是时代少年团的粉丝后援会会长,我跟她见过不少偶像和粉丝的‘攻防战’。”
宋亚轩恍然大悟:“难怪你那么熟练。” “其实我不太关注娱乐圈,”林知夏不好意思地说,“但我表弟天天在我耳边念叨,想不知道都难。她说你是团里的‘主唱大人’,声音能让人耳朵怀孕。”
宋亚轩差点被粥呛到,林知夏赶紧递上纸巾,两人相视而笑。
“那你呢?你是做什么的?”宋亚轩好奇地问。 “美院研究生,主修油画。”林知夏回答,“偶尔接点插画工作,咖啡馆是临时帮忙。” “艺术家啊,”宋亚轩赞叹道,“难怪气质与众不同。”
聊开后,宋亚轩发现林知夏不仅健谈,而且很有见解。她不像他的大多数粉丝那样一味追捧,而是能就音乐、艺术甚至社会话题提出独到观点。更难得的是,她似乎完全不在意他的明星身份,只是把他当作一个普通同龄人交流。
饭后,两人沿着夜色中的街道散步。宋亚轩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轻松自在地与人相处了。不需要伪装,不需要注意言行,只是做最简单的自己。
“今天真的很谢谢你,”分别时,宋亚轩真诚地说,“我很久没有这么放松了。” 林知夏微笑:“随时欢迎来咖啡馆‘避难’,我会为你预留专属座位。” “那我可能会天天来哦。” “求之不得。”林知夏眨眨眼,转身离去。
接下来的几周,宋亚轩果真成了“墨迹”咖啡馆的常客。只要没有行程,他就会溜到这里,坐在那个角落的位置,有时只是安静地喝咖啡,有时与林知夏聊上几句。
他发现林知夏有个有趣的习惯:每当思考问题时,她会无意识地转动左手腕上的月亮手链;开心时,眼睛会眯成两道弯月;专注做咖啡时,舌尖会微微露出嘴角。这些细微的小动作,不知何时起,都深深印在了宋亚轩的脑海里。
而林知夏也逐渐了解到镜头外的宋亚轩:他会因为创作不出满意的旋律而烦躁地揉乱头发;会偷偷给附近的流浪猫喂食并起名字;会在雨天望着窗外发呆,侧脸写满与年龄不符的忧郁。
一天下午,咖啡馆里只剩他们两人。林知夏在柜台后练习拉花,宋亚轩则抱着吉他轻声哼唱新作的旋律。
“这段很好听,”林知夏突然抬头,“但副歌部分似乎可以再激昂一些?” 宋亚轩惊讶地看着她:“你懂音乐?” “略知一二,”林知谦虚地说,“我父亲是音乐老师,从小逼我学钢琴。不过我没天赋,最后还是选择了画画。”
宋亚轩眼睛一亮:“要试试合奏吗?店里有钢琴吧?” 林知夏指向角落那架老式钢琴:“音可能不太准了。” “没关系。”
于是那天下午,咖啡馆里流淌着钢琴与吉他的合奏声。宋亚轩惊讶地发现林知夏的钢琴功底相当扎实,而林知夏也被宋亚轩即兴改编的能力折服。音乐成为他们之间新的语言,不需要太多言语,就能理解彼此的创意与情感。
“你应该更自信一点,”合奏结束后,宋亚轩认真地说,“你的音乐感知力很强。” 林知夏不好意思地笑了:“在你面前谈音乐,就像在毕加索面前画简笔画。” “不,”宋亚轩凝视着她的眼睛,“艺术是相通的,你的画作一定也充满情感。”
林知夏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下周末我的毕业展开幕,如果你有时间...” “我一定来。”宋亚轩毫不犹豫地答应。
毕业展那天,宋亚轩好不容易调整行程,悄悄来到美院画廊。展厅里人头攒动,他压低帽檐,寻找着林知夏的身影。
在一组油画前,他看到了她。今天她将长发挽起,穿着简约的黑色连衣裙,正专注地向观众讲解作品。宋亚轩从未见过这样的林知夏——专业、自信、散发着艺术家的气场。
他悄悄走到她的一组作品前,被深深震撼了。画作主题是“光与影”,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不同光线下的城市景观。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题为《角落》的画:暖黄灯光下的咖啡馆角落,一个模糊的侧影坐在窗前,窗外是朦胧的夜色。虽然面部细节不清,但宋亚轩一眼认出画的是他自己。
“这幅画让我很感动,”一个观众的声音将宋亚轩从沉思中拉回,“光影处理得太妙了,尤其是这个孤独的身影,给人一种温暖又寂寞的感觉。”
林知夏微笑着回答:“谢谢。有时候最打动人的不是耀眼的阳光,而是黑暗中那一盏为你点亮的灯。”
当她转头看见宋亚轩时,脸上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恢复专业表情,继续为观众讲解。
展览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宋亚轩走到林知夏身边:“恭喜,你的作品很棒。” “谢谢你能来。”林知夏眼睛亮晶晶的,“特别是那幅《角落》,我还担心你会生气。” “为什么生气?” “没有经过允许就画了你。”
宋亚轩认真地看着那幅画:“你画得比我本人好看多了。” 林知夏噗嗤一笑:“偶像也这么谦虚吗?” “不是谦虚,”宋亚轩轻声说,“是你眼中的我,比真实的我更美好。”
两人相视而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情愫。
就在这时,几个粉丝认出了宋亚轩,瞬间围了上来。宋亚轩下意识地将林知夏护在身后,签了几个名后,委婉地表示需要离开。
匆忙中,林知夏的手被宋亚轩紧紧握住,两人穿过人群,跑向停车场。直到坐进车里,才相视大笑起来,像是共同完成了一场冒险。
“抱歉,给你添麻烦了。”宋亚轩歉疚地说。 “没关系,”林知夏喘着气,笑容未减,“这大概就是‘顶流’的日常?” 宋亚轩苦笑:“有时候真希望自己不是‘顶流’,就能像普通人一样...”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林知夏明白他的意思。车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两人的呼吸声交错。
“你知道吗?”林知夏突然开口,“我最喜欢你的那首《夜雨》,特别是那句‘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我做回自己’。”
宋亚轩惊讶地转头看她:“那是我最私人的作品,很少在公开场合演唱。” “我知道,”林知夏轻声说,“因为那才是真实的你,不是舞台上的光环,不是粉丝眼中的偶像,只是宋亚轩自己。”
那一刻,宋亚轩感到心中某种坚固的东西融化了。他多年来筑起的高墙,在这个女孩面前土崩瓦解。
“林知夏,”他轻声唤她的名字,“我能够...继续做你的朋友吗?即使在我最不像‘宋亚轩’的时候?”
林知夏微笑着点头:“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在我这里做回自己。”
车窗外,夜幕悄然降临,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而在狭小的车厢内,两颗心正以相同的频率轻轻跳动,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刚刚开始的故事。
这一刻,没有偶像与粉丝,没有光环与追捧,只有两个相知的灵魂,在喧嚣世界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属于彼此的心跳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