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臻站在“明光大厦”12楼的临时办公室里,指尖蹭过玻璃门上贴着的“亦晚工作室”临时门牌——“亦”是他的名字,“晚”是林晚的,昨天晚上两人趴在出租屋的地板上,一起选的字体,林晚还笑着说“等以后咱们换大办公室,要做发光的铜牌子”,想到这儿,他嘴角的笑意又深了几分。
办公室不大,也就二十来平,靠窗摆着一张旧办公桌(是从二手市场淘的,他昨天自己擦了一下午,木质纹理里还留着点蜡油的香味),旁边放着两把折叠椅,墙角堆着几个没拆封的纸箱,里面是林晚帮他整理的行业资料和笔记本电脑。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漏进来,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空气里飘着隔壁咖啡店传来的焦糖玛奇朵香气,连带着这简陋的空间,都透着股踏实的希望。
手机震了一下,是林晚发来的消息:“面试的人快到了吧?我中午给你带你爱吃的番茄牛腩饭,记得提前跟我说你结束没~”后面还跟了个吐舌头的表情包。
沈亦臻笑着回:“应该快了,你路上慢点,不用急,我这边结束了等你。”发完消息,他把手机揣回口袋,弯腰把折叠椅摆好,又从纸箱里拿出打印好的面试提纲——上面有林晚帮他划的重点,比如“有没有社区服务相关经验”“能不能接受前期加班”,她的字迹娟秀,在“加班”两个字旁边还画了个小太阳,写着“别让人家太辛苦呀”。
正整理着,门口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沈亦臻抬头,看见一个穿米白色衬衫、黑色半身裙的女生站在门口,手里抱着一个浅棕色的皮质文件夹,头发扎成低马尾,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请问是沈亦臻沈总吗?我是苏蔓,来面试助理的。”
“请进。”沈亦臻起身,指了指旁边的折叠椅,“坐吧,不用叫总,叫我沈亦臻就行,工作室刚起步,没那么多规矩。”
苏蔓点点头,坐下时很注意地把裙摆往回收了收,避免碰到地上的纸箱,然后双手把文件夹递过来,动作利落又不显得刻意:“沈总,这是我的简历,还有我之前做的一份‘社区养老APP’的初步调研,知道您在做这个方向,提前准备了点东西,您可以看看。”
沈亦臻愣了一下——他在招聘信息里只提了“协助创始人推进项目”,没具体说项目方向,苏蔓居然提前做了调研?他接过文件夹,翻开第一页,简历写得很清晰:本科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公益组织做过两年项目助理,负责过社区老人的探访活动,离职原因写的是“想尝试商业项目,希望用市场化的方式做养老服务”,后面附的调研表里,甚至列了三个不同社区的老人需求差异,还标了“重点关注独居老人的紧急呼叫功能”——这正是他和林晚昨天讨论的核心点。
“你怎么知道我们在做社区养老APP?”沈亦臻抬头看向苏蔓,语气里带着点好奇。
苏蔓笑了笑,眼神显得很真诚:“我之前在公益组织的时候,跟您之前合作过的张社工聊过,他说您之前做电商的时候就很关注弱势群体,这次想做养老APP,我觉得这个方向特别有意义,所以就提前查了点资料,做了份简单的调研,希望能帮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