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弦外之音》
【简介】
林屿是城西“雾岛”酒吧里最耀眼的浪子。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手指在木吉他弦上拨动时,像风掠过海面,掀起无数人心底的涟漪。每晚都有人为了听他唱一首《Last Night on Earth》而来,也有人为他眼底那抹若有若无的疏离而醉。他从不拒绝搭讪,也不承诺永远,像一条游荡在城市暗角的鱼,自由、危险又迷人。
程野是林屿的房东,也是他从未正眼看过的人。三十岁,建筑设计师,生活规律到近乎刻板——七点晨跑,九点开工,周末雷打不动去花鸟市场买鱼食。他养了一缸金鱼,安静地摆在客厅中央,像他本人一样,克制、整洁、毫无波澜。
他们本该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直到林屿又一次宿醉未归,钥匙丢了,被程野从楼梯间拎进屋。那晚暴雨倾盆,林屿靠在沙发上,湿发贴着额角,声音沙哑:“你活得真累,连鱼都比你有情绪。”
程野没说话,只是递过一条毛巾,又默默把鱼缸的过滤器调低了一档。
冲突始于日常。林屿总在凌晨三点弹琴,程野便敲墙提醒;林屿带人回家过夜,程野便冷着脸清理客厅;林屿喝醉摔了吉他,程野默默修好,放在门边,附上一张字条:“下次再摔,赔钱。”
他们像两个互不理解的物种,却在日复一日的摩擦中,悄然生出一种奇异的默契。
直到那个雨夜,林屿在台上唱到一半,突然失声。他看着台下模糊的人影,第一次感到恐惧——他的声音,他的自由,正在一点点被酒精和放纵吞噬。他逃出酒吧,浑身湿透地站在程野门前。
程野开门,看见他抱着那把破吉他,像只被雨打湿的鸟。
“我不想再这样了。”林屿声音发抖,“我想……有人等我回家。”
那一刻,程野没说话,只是转身烧了热水,拿出干净的衣物,然后蹲在鱼缸前,轻轻说:“鱼养久了,也会认人。你喂它,它就游过来;你不理它,它就躲在水草后面。但它不会走,因为它知道,你会回来。”
林屿站在他身后,看着水中那尾红得耀眼的金鱼,突然红了眼。
从那天起,他戒了酒,推了应酬,开始写自己的歌。程野依旧早起晨跑,只是跑完后,总会顺路去市场买一杯热豆浆,放在林屿门口。他们依旧有争执——林屿嫌他管太多,程野嫌他太冲动——但争吵过后,总有一人先低头,递上一杯温水,或是一句轻得几乎听不见的“对不起”。
林屿开始学着“收心”。他不再随意留人过夜,不再为了一时痛快喝到失忆。他把程野的照片偷偷设成手机壁纸,又在写新歌时,不自觉地哼出他晨跑时耳机里常放的旋律。
程野也变了。他开始在周末等林屿下班,坐在“雾岛”最角落的位置,点一杯清水,听他唱新写的歌。那首叫《归途》的曲子,第一句是:“我曾是条不归的鱼,直到看见你眼里的岸。”
他们谁也没说“爱”字,但每一个清晨共用的牙刷,每一次深夜归家时亮着的玄关灯,都在无声诉说。
林屿终于明白,自由不是无拘无束的流浪,而是有一个人,愿意在你迷路时,提灯等你。
而程野也终于懂得,生活不必永远安静如水,也可以有吉他声、有酒气、有一个人,吵吵闹闹地,住进你的心里。
鱼缸里的金鱼依旧游动,但如今,它总爱贴着玻璃,望向门口——那里,总有一双熟悉的鞋,和一个,再也不会走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