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冬雪来的猝不及防,铅灰色的云层压的很低,把城中村的老旧出租裹的像块冻硬的馒头。宋亚轩裹着两件洗的发白的薄毛衣,蹲在没有暖气的阳台角落,借着窗外路灯透进来的微弱光线,给刘耀文缝补那条破膝盖的工装裤。
针尖第三次戳破指尖时,他下意识把手指含进嘴里,淡淡的血腥味混着冬日的寒气在舌间散开。他皱了皱眉,却没停下手里的活——这条裤子是刘耀文唯一能穿去工地的体面裤子,明天还要靠他撑着去见一个据说能给点启动资金的小老板。
“亚轩,别缝了,手都冻红了”。门被推开的瞬间,寒气裹着雪沫子涌进来,刘耀文肩上落着厚厚的雪,怀里却揣着个用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冒着热气。他快步走到阳台,把宋亚轩拉进怀里,粗糙的手掌捂住他动的发僵的手,“跟你说过别弄这些,等发了工钱就买新的。”
宋亚轩埋在他怀里笑,鼻尖蹭过他沾满雪粒的外套闻,到了熟悉的煤炉烤红薯味“买什么新的,补补还能穿,你那创业计划书打印不得花钱?跟小老板吃饭不得买单,省着点好。”他抬头看见刘耀文冻得通红的耳朵,伸手替他拢了拢围巾,“今天工地冷不冷?没冻着吧。”
“冷什么?我年轻活力旺。”刘耀文嘴硬,却把怀里的烤红薯塞进宋亚轩手里,“刚路过巷口张大爷的烤炉 给你买的,热乎着呢,快吃。”
红薯皮被烤的焦黑,剥开后露出金黄的瓤,甜香瞬间填满了狭小的出租屋。宋亚轩掰下一半递到刘耀文嘴边。“一起吃,你干了一天活,肯定饿了。”
“你吃,我不饿,工地管饭。”刘耀文偏过头,却在宋亚轩矜持的眼神里咬了一小口,目光落在他冻得发紫的指尖上,喉结动了动,“明天别去奶茶店兼职了,天太冷,冻坏了怎么办?”
“那怎么行?”宋亚轩把红薯皮扔进垃圾桶,拍了拍手,“你这创业初期,正是用钱的时候,我多赚点,你就能少跑几趟工地,再说奶茶店里有暖气,比这儿暖和。”他从床底拖出一个纸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刘耀文改了又改的创业计划书,纸业边缘都被翻的起了毛,“我今天在图书馆帮你查了智能家居的市场数据,把你写的竞争分析那部分补了点案例,你看看行不行?”
刘耀文接过计划书,指尖划过宋亚轩用不同颜色笔标注的地方,眼眶突然有点热。他今年20岁,揣着一腔热血想做智能家居项目,却连打印费都要精打细算,白天在工地搬砖,凑启动资金,晚上趴在出租屋的小桌上改计划书;和宋亚轩比他小1岁,本该在大学里安安稳稳上课,却为了陪她休学,打了两份工,白天在奶茶店站8个小时,晚上回来给他洗衣做饭,查资料,临近像样的羽绒服都舍不得买。
“委屈你了。”刘耀文把宋亚轩搂进怀里,下巴抵在他发顶,声音闷闷的。“等我成功了,一定让你住带暖气的大房子,给你买最好的羽绒服,再也不让你受冻受委屈。”
“谁委屈了?”宋亚轩埋在他怀里笑胳膊圈住他的腰,“我乐意陪你,你看,现在虽然苦,可每天能跟你一起吃烤红薯,看星星,我觉得比什么都好。”他抬头看着刘耀文。懂得发红的脸颊,伸手替他擦去嘴角的红薯渣。“别想那么多,咱们一步一步来,总会有机会的。”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出租屋的灯泡昏黄,却把两人的影子拉的很长,叠在斑驳的墙壁上。宋亚轩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信封,里面是他今天发的兼职工资,总共320块,他抽出30块塞进自己口袋,剩下的都递给刘耀文。“这个你拿着打印计划书,买资料都要用。我那30块买一周的泡面了,省着点吃没问题。”
“你吃泡面怎么行?”刘耀文急了,把钱退回去我,“工地管饭,你得吃点好的,明天我去跟老板预支工资。”
“预支什么?”宋亚轩把钱硬塞进他口袋。“我跟奶茶店的李姐说好了,每天关店后能拿点卖剩下的珍珠和芋圆,煮点糖水就能当晚饭,比泡面有营养,你别担心,我偷偷尝过,甜的很。”
刘耀文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疼的慌,他知道宋亚轩是怕他担心才这么说——卖剩下的珍珠放久了会硬哪有什么营养,可他现在没本事,只能眼睁睁看着宋亚轩跟着他受苦,只能在心里一遍遍的发誓,一定要快点成功,让宋亚轩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