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蓝归队后,家里似乎又恢复了以往的节奏,但有些东西在悄然改变。孩子们仿佛一夜之间又懂事了许多,他们将对妈妈的思念,化为了努力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小沐对“军事”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叠“豆腐块”,开始拉着爸爸研究解放军报上的军事新闻,虽然很多字还不认识,但他会仔细看图片,缠着汤沐阳给他讲解。他的小书桌上,除了课本,还多了一本汤沐阳旧书店淘来的《队列条例》图解版。放学后,他会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对着镜子练习敬礼、齐步走,神情专注,动作一丝不苟,嘴里还念念有词:“向右看——齐!向前——看!”那股认真劲儿,常常让偷偷在门口观察的汤沐阳忍俊不禁,又倍感欣慰。
小米的变化则更为内敛。她的作文里,开始频繁地出现“责任”、“坚守”、“榜样”这样的词汇。在一篇题为《我最敬佩的人》的作文里,她写道:“我的妈妈是一名军人,她不能像其他同学的妈妈那样,每天接送我上下学,陪我去游乐园。她甚至经常‘缺席’我的生日和家长会。但我知道,她守护着更大的‘家’。她的军装上,沾染着训练场的尘土,浸透着拼搏的汗水,也闪耀着责任与忠诚的光芒。她是我心中最勇敢的战士,也是我人生路上最明亮的灯塔……”这篇感情真挚的作文不仅再次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还被推荐参加了市里的小学生征文比赛。
汤沐阳将这篇作文拍照发给了米蓝。米蓝在训练间隙看到,反复读了好几遍,眼眶湿润了。她给汤沐阳回消息:“我们的女儿,真的长大了。” 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分离,似乎都找到了意义。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新的考验便不期而至。
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天色阴沉,预报说有雷阵雨。汤沐阳因为公司一个临时会议,比平时晚了一个小时去接孩子。等他匆匆赶到学校时,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被接走了。他在校门口看到了撑着伞的小米,却不见小沐的身影。
“小米,弟弟呢?”汤沐阳心里咯噔一下。
“弟弟说要去操场旁边的沙坑完成他的‘军事工事’,让我在这里等你。”小米解释道,也有些不安地望向操场方向。
汤沐阳立刻带着小米赶往操场。雨点已经开始稀疏地落下,打在脸上凉飕飕的。空旷的操场上,他们远远看到小沐一个人蹲在沙坑里,正用小铲子奋力挖掘着,似乎在构筑什么“防御工事”,连下雨了都没察觉。
“小沐!快过来,下雨了!”汤沐阳喊道。
小沐抬起头,看到爸爸和姐姐,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抓起旁边的小书包跑了过来。雨势在瞬间变大,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下来。尽管汤沐阳脱下外套罩住两个孩子,三人跑到车边时,身上还是湿了大半,尤其是小沐,在沙坑里待得最久,头发和衣服都快湿透了。
“你这孩子,下雨了也不知道躲!”汤沐阳一边发动车子打开暖气,一边心疼地责备。
小沐吐了吐舌头,打了个喷嚏:“我……我没注意嘛,我的‘碉堡’马上就修好了。”
回到家,汤沐阳赶紧让两个孩子洗热水澡,换上干爽的衣服。他特意给小沐泡了杯板蓝根,看着他喝下去,心里才稍稍安定。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半夜,汤沐阳被身边一阵急促的喘息声惊醒。他打开台灯,只见睡在旁边的小沐(自从米蓝走后,小沐有时会害怕,就睡在爸爸房间)小脸通红,呼吸急促,嘴唇都有些发干。
汤沐阳心里一沉,伸手一摸,额头滚烫!他立刻拿出体温计一量——39.5度!比上次小米发烧时温度还高!
“小沐!小沐!醒醒!”汤沐阳轻轻拍着儿子的脸。
小沐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声音虚弱:“爸爸……我难受……浑身疼……”
汤沐阳的心瞬间揪紧了。他立刻起身,一边给小米房间打电话(为了方便联系,他在小米房间也装了分机),告诉姐姐弟弟发高烧了,让她别担心,继续睡觉;一边迅速穿好衣服,准备带小沐去医院。他看了一眼窗外,暴雨如注,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爸爸,外面雨好大……”小沐烧得有些畏寒,往被子里缩了缩。
“再大也得去!”汤沐阳语气坚定,他用厚厚的毯子将小沐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个小脑袋,然后一把将他抱起,“儿子别怕,爸爸在。”
冒着倾盆大雨,汤沐阳开车载着小沐再次冲向医院。深夜的雨幕中,车辆稀少,雨刮器疯狂地左右摆动,前方视线一片模糊。汤沐阳紧握着方向盘,手心全是汗,心里充满了自责和担忧。他后悔今天晚去了学校,后悔没有更严厉地制止小沐在雨中玩耍。
到了医院急诊,情况比上次更棘手。深夜加上暴雨,急诊室里挤满了因各种意外(滑倒、车祸、着凉)前来就诊的病人,嘈杂而忙乱。挂号、缴费、候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漫长的等待。小沐蜷缩在汤沐阳怀里,因为高烧和不适,小声地哼哼着,时不时咳嗽几声,那声音听起来都有些嘶哑。
汤沐阳一边安抚着儿子,一边焦灼地看着前面还有十几位的候诊队伍,感觉每一分钟都无比漫长。他拿出手机,下意识想给米蓝打电话,手指悬在拨号键上,最终还是放下了。他知道米蓝最近在准备一次重要的对抗演习,这个时候,绝不能让她分心。
“爸爸……我想妈妈……”小沐烧得迷迷糊糊,喃喃低语。
汤沐阳抱紧儿子,下巴轻轻抵着他的额头,声音沙哑却温柔:“妈妈在忙很重要的事情,就像奥特曼在打小怪兽。爸爸陪着你,我们一起把身体里的小病毒怪兽打败,好不好?”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轮到他们。医生检查后,面色有些凝重:“高烧,扁桃体化脓,肺部听诊呼吸音有点粗,怀疑是急性支气管炎,可能发展成肺炎。先查个血常规,再去拍个胸片明确一下。”
“肺炎?”汤沐阳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一系列的检查、取药、办理输液手续……汤沐阳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抱着小沐在各个科室之间穿梭。等小沐终于在病床上挂上点滴,安静地睡去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泛起了鱼肚白。雨停了,清晨的空气带着湿漉漉的凉意。
汤沐阳疲惫地坐在病床边的椅子上,看着儿子因为发烧而显得格外脆弱的小脸,听着他不太平稳的呼吸声,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席卷而来。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拿出手机,斟酌着用词,给米蓝发了一条信息:
“小沐昨晚淋雨发高烧,医生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正在医院输液治疗,情况已稳定,勿过分担心。你专心工作,家里有我。一切安好。”
他尽可能将情况说得轻描淡写,但“急性支气管炎”和“医院输液”这几个字,足以让任何母亲揪心。
信息发出去,如同石沉大海。汤沐阳知道,此刻的米蓝,很可能正在某个深山或荒漠里,进行着没有通讯信号的野外演习。
天亮后,汤沐阳给公司打电话再次请假,又联系了小米,告诉她弟弟的情况,让她自己热一下冰箱里的早餐牛奶和面包,然后拜托邻居张阿姨帮忙送小米去上学。
独自守在病床前,看着滴答落下的药液,汤沐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公司项目正在关键期,连续请假让他内心焦虑;孩子生病需要照顾,身心俱疲;而对米蓝的牵挂,更像一根无形的线,时时牵动着他的心弦。
中午时分,小沐的体温终于降下来一些,精神也好了点,能喝下一点粥了。汤沐阳正小心翼翼地喂着儿子,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拿出来一看,是米蓝回复了!信号似乎很不稳定,信息断断续续:
“收到……刚出……演习区域。小沐……怎么样?……严重吗?……你辛苦了……”
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汤沐阳仿佛能看到米蓝在紧张演习间隙,冒着被处分的风险,找到一丝微弱信号给他回消息的样子。他立刻回复:
“体温已降至38度,精神好转,正在喝粥。医生说明天再看情况。我很好,勿念。你一切顺利吗?”
这一次,等了很久,没有再收到回复。汤沐阳知道,她大概又进入了下一个演习环节。他握紧手机,那短暂的、不连贯的联系,像一剂强心针,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和力量。
他转头看向窗外,雨过天晴,阳光穿透云层,洒下金色的光芒。他深吸一口气,振作精神,继续投入到照顾儿子的“战斗”中。他明白,无论是米蓝在演习场上的拼搏,还是他在医院病房里的坚守,都是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各自奋战,彼此支撑,而这,就是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平凡、真实,却充满了爱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