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冬天,江野和林砚舟的身影几乎出现在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他们会在周末的清晨,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去老巷子里吃热腾腾的豆浆油条。江野总是吃得满脸都是,林砚舟就安静地坐在对面,递上纸巾,顺便把自己碗里不爱吃的油条尖尖都挑给江野。阳光穿过老旧的窗棂,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混合着食物的香气,温暖得让人不想离开。
他们也会在下午没课的时候,去市图书馆的旧书区淘书。江野不再像第一次那样东张西望、手足无措,他已经能熟练地根据索书号找到林砚舟需要的参考书,偶尔还能自己发现一两本有趣的漫画藏在角落里。林砚舟则会在江野沉迷于漫画世界时,安静地坐在旁边看自己的书,时不时抬头看一眼,确认那个毛茸茸的脑袋还在,就又安心地低下头去。
有一次,他们在旧书区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本泛黄的《数学趣闻集》,封皮都快掉了。江野翻开一看,里面夹着一张几十年前的电影票根,还有用铅笔写的一行小字:“今天和阿明来看雪,他说这本书很有趣。” 林砚舟看到后,笑着对江野说:“说不定,这也是一对好朋友留下的纪念呢。” 那天,他们把这本书买了下来,江野在书的扉页上,认真地写下了:“江野和林砚舟,一起发现了它。”
寒假很快就来了。江野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虽然离林砚舟还有一段距离,但已经足以让班主任在期末家长会上点名表扬。江野的妈妈特意给林砚舟打了电话,说了很多感谢的话,还邀请他有空去家里吃饭。林砚舟答应了,挂了电话后,他看着江野,眼里满是骄傲:“你看,努力就有回报吧。” 江野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耳尖却悄悄地红了。
寒假里的一天,江野约林砚舟去他家玩。江念早就听说了哥哥有一个很厉害的学霸朋友,特意穿上了自己最漂亮的裙子,还准备了一幅画送给林砚舟,画的是两个小男孩在雪地里堆雪人,旁边写着:“谢谢哥哥帮我哥哥补习功课!” 林砚舟接过画,笑得眉眼弯弯,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书签送给江念,书签上刻着一朵小小的樱花。
江野的妈妈做了一大桌子菜,都是江野爱吃的。吃饭的时候,她不停地给林砚舟夹菜,还问他喜欢吃什么,下次他再来就给他做。林砚舟一一应着,很有礼貌。江野看着这温馨的场景,心里暖暖的,他觉得,有林砚舟在身边,好像连家都变得更温暖了。
吃完饭,江野带着林砚舟去了他的房间。房间里不像以前那样乱糟糟的,书桌上整齐地摆着课本和笔记本,墙上还贴了一张新的篮球明星海报。江野从床底下拖出一个纸箱,里面装的都是他小时候的玩具和画。他拿出一幅画给林砚舟看,画的是一个小男孩在海边放风筝,天空是灰蒙蒙的。“这是我妈妈走的那年画的,” 江野的声音有些低沉,“那时候我觉得,天都塌下来了。”
林砚舟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江野的肩膀。他知道,江野很少提起他妈妈离开的事,现在愿意说出来,是把他当成了可以信任的人。
“不过现在好了,” 江野抬起头,看着林砚舟,眼里重新有了光,“有你,有妹妹,还有妈妈偶尔的电话,我觉得日子又亮起来了。”
林砚舟看着江野真诚的眼睛,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枚新的梧桐叶书签,递给江野。这枚书签比之前的都要精致,上面刻着两个小小的身影,手牵着手,站在雪地里,旁边还有一行小字:“一起走向春天。”
“这个送给你,” 林砚舟的声音很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
江野接过书签,指尖摩挲着上面的纹路,眼眶突然有些湿润。他用力点了点头,把书签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贴身的口袋里。他知道,这枚书签,不仅仅是一个礼物,更是一份承诺。
那天下午,他们在江野的房间里待了很久,一起看江野小时候的照片,一起听江野喜欢的歌,一起聊未来的梦想。江野说,他想考上师范大学,像林砚舟的哥哥一样,当一名老师,教那些和他以前一样调皮的孩子。林砚舟说,他想继续研究数学,希望有一天能做出自己的成绩。
夕阳西下的时候,林砚舟要走了。江野送他到楼下,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街角,才转身回家。回到房间,他拿出那枚新的书签,放在台灯下仔细地看。灯光照在书签上,那些刻痕仿佛活了过来,两个小小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暖。
寒假很快就结束了,新学期开始了。江野和林砚舟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中,因为再过几个月,就是全国数学竞赛的初赛了。他们每天都在图书馆里待到闭馆,林砚舟帮江野梳理知识点,江野则在林砚舟累的时候,给他递上一杯热咖啡,或者讲个自己小时候的糗事,逗得林砚舟嘴角上扬。
有一次,他们在解一道复杂的数论题时,因为思路不同吵了起来。江野觉得应该用代数方法简化,林砚舟却坚持用几何模型辅助理解,两人各执一词,声音越来越大,连旁边书架旁的读者都忍不住看过来。江野涨红了脸,把笔往桌上一摔:“你就是觉得我笨,听不懂你的方法!” 林砚舟也有些急了:“我只是想让你用更简单的方式理解,你怎么不讲理?”
说完这句话,两人都沉默了。江野别过脸,看着窗外的梧桐树,心里又委屈又生气。林砚舟看着他紧绷的侧脸,突然想起江野之前说的 “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心里一软。他拿起桌上的笔,在草稿纸上慢慢写下江野说的代数解法,然后在旁边标注出关键步骤的简化思路,又把自己的几何模型画在旁边,用箭头标出两种方法的关联点。
“你看,” 林砚舟把草稿纸推到江野面前,声音放软,“你的方法其实很巧妙,只是这里可以再简化一步,和几何模型结合起来,解题会更快。” 江野低头看着草稿纸,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全是为了让他理解,心里的委屈瞬间消散了。他拿起笔,按照林砚舟标注的思路重新演算,果然很快就解出了题目。
“对不起,” 江野小声说,“我不该跟你发脾气。” 林砚舟笑了笑,揉了揉他的头发:“我也有不对,不该急着否定你的想法。以后我们有不同意见,就像这样一起讨论,好不好?” 江野用力点头,心里暖暖的 —— 他从来没有和谁这样认真地讨论一道题,更没有人为了让他理解,花这么多心思。
那天晚上闭馆后,林砚舟突然想起哥哥林辰的笔记本还放在家里的书架上,里面好像有往年数学竞赛的解题思路。他拉着江野,往自己家的方向走:“带你去看个好东西,说不定对你竞赛有帮助。”
林砚舟的家在一个老小区里,房子不大,却收拾得很干净。客厅的书架上摆满了书,最上层放着几个相框,里面是林辰的照片。林砚舟从书架的角落拿出一个蓝色封面的笔记本,递给江野:“这是我哥哥以前准备竞赛时写的笔记,里面有很多他总结的解题技巧。”
江野翻开笔记本,里面的字迹和林砚舟很像,却多了几分潇洒。笔记里不仅有详细的解题步骤,还有林辰写的备注:“这道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先从代数入手,再尝试几何模型”“遇到复杂的数列题,先找规律,再用数学归纳法验证”。江野看着这些备注,突然想起林砚舟刚才为他标注的草稿纸,眼眶有些发热 —— 原来这种耐心,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
“你哥哥真好,” 江野轻声说,“要是他还在,肯定能教我很多解题技巧。” 林砚舟坐在他身边,翻到笔记本的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一个小小的钟楼,旁边写着:“希望以后能和弟弟一起,用数学解决更多问题。” 林砚舟的声音有些哽咽:“他一直很想教我竞赛,可惜没等到机会。现在有你一起,也算完成了他的心愿。”
江野看着笔记本上的钟楼,突然想起他们在师范大学找到的照片。他握住林砚舟的手,认真地说:“那我们就一起努力,拿到竞赛奖项,告慰你哥哥,好不好?” 林砚舟抬头看着他,眼里满是泪光,却坚定地点了点头。
从那天起,林辰的笔记本成了他们备考的 “秘密武器”。他们每天都会花一个小时研究笔记本里的解题思路,结合自己的方法总结经验。江野的进步越来越快,不仅能熟练解出中等难度的竞赛题,还能尝试挑战高难度的题目。林砚舟看着他的变化,心里满是骄傲 —— 他知道,江野正在朝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坚定地前进。
竞赛初赛的前一天,他们像往常一样在图书馆复习。江野突然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小小的木雕,递给林砚舟。木雕是一个迷你的奖杯,上面刻着 “一起加油” 四个字。“这是我熬夜刻的,” 江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明天比赛,我们一起拿好成绩。”
林砚舟接过木雕,指尖摩挲着上面的纹路,心里暖暖的。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枚梧桐叶书签,上面刻着两个小小的奖杯,旁边写着:“江野和砚舟,一起夺冠。” “这个送给你,” 林砚舟说,“明天带着它,就像我一直在你身边一样。”
江野接过书签,小心地放进笔袋里。他看着林砚舟,突然觉得,不管明天比赛结果如何,有这样的朋友陪在身边,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
第二天早上,阳光格外明媚。江野和林砚舟一起走进考场,手里紧紧攥着对方送的礼物。江野看着考场里陌生的面孔,心里却一点都不紧张 —— 他知道,在考场外,有一个人在等着他,和他一起面对所有的挑战。
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江野轻松地走出考场,林砚舟已经在门口等他了。“考得怎么样?” 林砚舟问。江野笑着说:“很好,很多题目都用了你哥哥笔记里的方法,还有我们一起讨论的思路。” 林砚舟松了口气,拉着他的手:“走,我们去吃牛肉面,庆祝一下。”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两个身影紧紧挨在一起,朝着巷口的牛肉面店走去。他们知道,不管初赛结果如何,这段一起努力的时光,都会成为他们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而他们的故事,还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书写着温暖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