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于朦胧:繁花之上,自有清辉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第五章

于朦胧:繁花之上,自有清辉

2016年5月,于朦胧来到横店,正式加入《轩辕剑之汉之云》剧组。这是他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后接下的又一部重要作品,他对此次出演充满了期待,同时也感到一丝紧张。

开机仪式上,于朦胧与张云龙、关晓彤、张佳宁等主创人员一同亮相,面对媒体的镜头,他露出了招牌式的微笑。此时的他还不知道,接下来的拍摄过程会充满挑战。

在定妆时,于朦胧看到自己的白发造型,心中有些忐忑。他担心这个造型会不会被观众接受,毕竟这与他以往的形象有很大不同。但当他穿上那身飘逸的白衣,站在镜子前时,他仿佛看到了剧中的徐暮云,那个气质高贵、内心复杂的角色 。

为了更好地诠释徐暮云这个角色,于朦胧在进组前就开始研究剧本,分析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变化 。他还专门请教了一些前辈,学习如何更好地演绎古装角色。在拍摄前期,他每天都会提前到达拍摄现场,与导演和其他演员沟通拍摄细节,力求将每一个镜头都拍摄得尽善尽美。

然而,意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在一次吊威亚的拍摄中,武行老师威亚放得太快,于朦胧从高空坠落,导致全身五处骨折 。受伤后的他并没有抱怨,而是想着如何尽快恢复,不耽误剧组的拍摄进度 。一周后,他就打着石膏回到了剧组,单脚拍完了剩下的戏份 。

打着石膏回到剧组的那天,于朦胧刚走进片场,就被张云龙拍了拍肩膀:“哥们儿,够拼的,不行就多歇会儿,别硬扛。”他笑着摇摇头,声音轻却坚定:“没事,别耽误进度。”彼时剧组的拍摄计划正紧,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伤打乱节奏,便和导演商量调整戏份顺序——先拍不需要大幅度动作的文戏,武戏则暂时往后顺延。

每天开拍前,助理都会帮他把受伤的腿小心固定在特制的座椅上,他再扶着道具慢慢挪到机位前。拍坐姿对手戏时还好,可一旦需要起身或轻微走动,哪怕只是转身的动作,都得靠工作人员搀扶,稍不注意就会牵扯到伤口,疼得他额头冒冷汗。但镜头一对准他,他立刻收敛了所有不适,眼神切换成徐暮云的清冷与执拗,连说话的语气都带着角色特有的疏离感。

休息间隙,他也没闲着。要么靠在椅子上反复琢磨剧本,在台词旁标注出徐暮云不同心境下的语气起伏;要么拉着对手戏演员对词,哪怕是一句简单的“你为何在此”,也要试好几遍不同的演绎方式。有次和关晓彤对戏,他觉得自己某句台词的情绪不够到位,主动提出重拍:“刚才那句太淡了,徐暮云此刻应该是带着点困惑又警惕的,我再试一次。”

剧组的化妆间里,总能看到他对着镜子练习眼神戏。徐暮云前期的懵懂、中期的挣扎,都需要通过眼神传递,他便对着镜子反复调整眉眼的弧度,一会儿绷紧下颌线表现疏离,一会儿微微蹙起眉头流露困惑。偶尔武行老师路过,还会主动过来和他聊动作设计:“等你伤好了,这个拔剑的姿势我再给你细抠,现在先把发力点记在心里。”他认真点头,掏出手机把要点记在备忘录里。

那段时间,剧组的盒饭他常常没胃口吃几口,伤口的疼痛和高强度的拍摄让他清瘦了不少,但他从没在人前抱怨过一句。有次导演看着监视器里他苍白却依旧有神的眼睛,忍不住感慨:“这孩子是真把自己融进徐暮云里了。”于朦胧只是腼腆一笑,心里想的是:既然接了这个角色,哪怕带着伤,也要把他立起来。

就这样,他靠着“单脚作战”熬过了拍摄前期最艰难的日子。石膏拆下来那天,他试着轻轻活动脚踝,虽然还有些僵硬,却长长舒了口气——终于能以更完整的状态去诠释徐暮云,去完成那些早就记在心里的动作戏了。而片场那些搀扶的身影、前辈的叮嘱、自己在备忘录里记满的角色心得,都成了这段拍摄经历里最深刻的注脚。

石膏拆除后的第一周,于朦胧没急着碰武戏,先跟着武行老师一点点恢复肢体协调性。最简单的拔剑、收剑动作,他练得满头大汗——长时间固定让肌肉有些僵硬,稍一发力就牵扯着旧伤隐隐作痛。武行老师看他咬着牙重复动作,递过一瓶水:“别急,先找发力的感觉,比追求速度重要。”他接过水,拧瓶盖的手还带着点不稳,却笑着应:“嗯,我慢慢磨。”

这天要拍徐暮云与焉逢对峙的戏份,既有激烈的台词冲突,又有短暂的肢体交锋。开拍前,于朦胧拉着张云龙反复走戏,连两人眼神交汇的时机都抠了好几遍。“刚才你说‘你我终是陌路’的时候,我应该往后退半步,更能体现徐暮云的挣扎。”他边说边比划着站位,额角的汗顺着下颌线滑下来。张云龙拍了拍他的胳膊:“没问题,就按你说的来,我配合你。”

正式开拍,当焉逢的剑指向他咽喉,于朦胧猛地抬眼,原本温和的眼神瞬间染上倔强与痛楚,嘴角抿成紧绷的弧度,连呼吸都刻意放轻——那是徐暮云被挚友误解的委屈,也是身为“轩辕剑”宿主的身不由己。导演喊“过”的瞬间,他才松了口气,后背的戏服已经被汗浸湿。张云龙凑过来:“可以啊朦胧,刚才那眼神,差点给我演哭了。”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刚想到暮云心里的苦,情绪就上来了。”

随着身体逐渐恢复,武戏也提上了日程。第一次吊威亚时,于朦胧站在高台上,心里闪过一丝坠落后的余悸,但当导演喊“准备”,他立刻调整状态,随着威亚升起,身体轻盈地在空中翻转,落地时稳稳站定,动作干净利落。下来后,他主动问武行老师:“刚才落地的重心是不是偏了?再试一次吧。”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空中转身动作,他反复拍了五六遍,直到监视器里的画面完美无瑕才罢休。

拍摄间隙,剧组里常能看到他拿着剧本“碎碎念”——有时是对着空气练习台词的语气,有时是小声分析角色的心理变化。有次化妆师给她补妆,听见他嘀咕:“暮云这里应该是强装冷漠,其实心里早就乱了,台词得说得轻一点,但眼神要沉。”化妆师忍不住笑:“于老师,你这是把徐暮云刻在心里了吧?”他抬头笑了笑,眼里满是认真:“得对角色负责嘛。”

那段日子,横店的酷暑格外难熬,厚重的戏服裹在身上,每场戏拍下来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但于朦胧从没缺席过任何一场拍摄,哪怕发着低烧,也只是吃了药就扎进片场。有天收工晚,助理看着他疲惫的样子,劝他明天请假休息,他却摇头:“后面还有大场面的戏,不能再耽误了。”说着,又掏出手机,翻出之前记的角色笔记,借着路灯的光看了起来。

从最初带着伤的小心翼翼,到后来渐入佳境的从容,于朦胧在《轩辕剑之汉之云》的片场,用一次次的打磨与坚持,慢慢让徐暮云这个角色有了鲜活的模样。而那些浸透汗水的戏服、磨破的剧本边角,还有片场众人的鼓励,都成了他诠释这个角色最珍贵的底气。

随着拍摄推进,徐暮云的角色层次逐渐铺开,于朦胧也迎来了一场重头戏——得知身世真相后与亲人决裂的对手戏。开拍前一晚,他在酒店房间里对着镜子反复排练,把台词念得沙哑,直到眼眶泛红却强忍着不落泪——他要的不是崩溃的哭,而是徐暮云式的、骄傲又破碎的隐忍。

拍摄当天,片场气氛格外安静。当饰演亲人的演员说出“你本就不该存在”时,于朦胧猛地攥紧了袖中的拳头,指节泛白,喉结滚动了两下才挤出台词,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镜头拉近,他的眼神从最初的震惊,慢慢沉为冰冷的失望,最后转身时,一滴泪终于砸在衣摆上,却没回头。导演喊“过”的瞬间,现场响起细碎的掌声,那位对手戏演员走过来拍他的背:“小于是真入戏了,刚才那下眼神杀,我都跟着揪心。”

武戏部分也进入了高难度阶段。有一场徐暮云独战群敌的戏,需要连续完成拔剑、旋身、劈砍等一系列动作,还得配合爆破特效。为了保证安全,武行老师反复演示动作细节,于朦胧站在一旁仔细记下每一个发力点,哪怕手臂因为反复练习已经酸胀,也只是揉一揉继续练。正式拍摄时,爆破的烟尘刚散,他就提着剑冲进“敌阵”,动作行云流水,眼神凌厉如刀,完全褪去了平时的温和。拍完后,他才发现手掌被剑柄磨出了红印,却笑着说:“这样才真实,暮云打了这么久,手上不可能没痕迹。”

剧组的日子忙碌又充实,于朦胧渐渐和主创们熟络起来。休息时,张云龙会拉着他聊角色,关晓彤则会分享零食,大家常常围坐在一起讨论剧情。有次聊到徐暮云的结局,于朦胧语气认真:“他这一生太苦了,但始终没丢本心,这点特别打动我。”导演听了接话:“你把这份‘本心’演出来了,这就是徐暮云该有的样子。”

临近杀青时,横店下起了小雨。于朦胧拍的最后一场戏,是徐暮云独自站在悬崖边,望着远方的云海。他穿着单薄的白衣,任凭雨水打湿头发,眼神里带着释然又怅然的复杂情绪。当导演喊出“杀青”的那一刻,他长长舒了口气,转身对着剧组众人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大家这段时间的照顾,辛苦啦。”

脱下戏服的那天,于朦胧看着镜子里恢复黑发的自己,突然有些恍惚——那些带着伤拍戏的日子,那些反复打磨台词的夜晚,那些和剧组伙伴们并肩的时光,仿佛都随着徐暮云的落幕,成了一段深刻的记忆。他小心翼翼地收好剧本,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那是他与徐暮云相遇一场的证明。而这段带着汗水与坚持的拍摄经历,也成了他演员路上,又一块沉甸甸的基石。

杀青宴上,灯光暖黄,剧组众人围坐一桌,酒杯碰撞声里混着笑谈。张云龙端着酒杯凑过来,撞了下于朦胧的杯子:“说实话,刚见你带伤进组时,我还担心这戏拍着费劲,结果你小子比谁都顶。”于朦胧笑着抿了口饮料——伤还没完全好,他一直没碰酒:“还得谢谢你那会儿总帮我搭戏,不然好多镜头拍不完。”

关晓彤也插进来,递给他一盒包装精致的糖果:“于朦胧哥哥,这是我妈寄来的,甜的,补补你拍戏掉的秤!”他接过糖果,指尖触到盒子的温度,心里一暖:“谢谢晓彤,这段时间也多亏你帮我对词。”导演看着他们打趣:“你们这几个主角凑一块儿,戏里是对手,戏外倒像家人了。”于朦胧笑着点头,目光扫过满桌熟悉的面孔,突然觉得鼻子有点酸——这段日子的并肩作战,早让彼此成了特殊的“战友”。

离开横店那天,助理帮他收拾行李,翻出那件拍悬崖戏时被雨水泡透的白衣,衣角还留着拍戏时蹭到的泥印。于朦胧伸手摸了摸布料,轻声说:“这件留着吧。”助理愣了下:“都脏了,还留着?”他笑了笑:“算是徐暮云留下的念想。”

回到北京后,于朦胧并没有立刻投入新工作,而是先好好养伤,同时翻看着手机里存的片场照片——有吊威亚时被抓拍的“空中剪影”,有和主创们围读剧本的合照,还有自己写满批注的剧本特写。偶尔刷到剧组群里大家分享的杀青照,他总会忍不住评论一句“想念横店的盒饭”,群里立刻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拍戏时的趣事。

某天,导演突然发来一段剪辑好的片花,开头就是他白发白衣的徐暮云站在云海间的镜头。于朦胧反复看了好几遍,当听到自己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台词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咬牙坚持的片场。他给导演回消息:“谢谢导演,看到暮云‘活’过来了,一切都值了。”导演很快回复:“是你让他活过来的。”

那段时间,他也会收到粉丝的私信,有人问他《轩辕剑之汉之云》什么时候播,有人叮嘱他好好养伤。他挑了几条回复,语气温和:“谢谢大家关心,伤在慢慢好,暮云也在等着和大家见面。”放下手机,他望着窗外的蓝天,突然想起拍最后一场戏时的云海——徐暮云的故事落幕了,但他作为演员的路,才刚刚铺展开新的篇章。

没过多久,经纪团队传来新剧本的消息,于朦胧翻开扉页,指尖划过陌生的角色名,眼里又燃起了熟悉的期待。而《轩辕剑之汉之云》片场的那些汗水与感动,那些关于坚持与热爱的记忆,早已悄悄沉淀在他心里,成了往后面对新角色时,最踏实的底气。

新剧本递到手上时,于朦胧正坐在阳台晒暖阳,刚拆完线的脚踝还带着些微酸胀。封面“程天恩”三个字格外醒目,经纪团队特意标注了“现代剧”“复杂配角”,他指尖摩挲着纸页,想起徐暮云的白发白衣,突然对这种贴近生活的角色生出好奇。

翻剧本的间隙,手机弹出剧组群的消息,张云龙发了段自己健身的视频,配文“怀念暮云的剑,更怀念横店的风”。于朦胧笑着评论“下次约球,让你见识下我没受伤的腿”,刚发送就收到张云龙的秒回:“别吹牛,等你新戏开机,我去探班检验!”

正聊得起劲,导演突然私发他一段《轩辕剑之汉之云》的后期特效片段——徐暮云挥剑时的光影在屏幕上炸开,白发随剑气翻飞。于朦胧反复看了三遍,忍不住截图发给助理:“你看,当时磨破的剑柄,后期都做出来了。”助理回了个点赞的表情:“那可是你练了几十遍的成果,必须清晰!”

几天后,《轩辕剑之汉之云》官宣首支预告片,于朦胧的白发造型瞬间冲上热搜。粉丝私信刷满屏幕,有人说“徐暮云的眼神太有戏了”,有人心疼“哥哥带伤拍戏的样子好拼”。他挑了条长评回复,没有提伤痛,只写:“能让大家看到徐暮云的故事,很幸运。”

回复完私信,他重新翻开程天恩的剧本,在“自卑又偏执”的角色注解旁画了个问号。不同于徐暮云的外放,这个角色的情绪都藏在细节里。他想起拍徐暮云决裂戏时的眼神技巧,顺手在剧本旁标注:“眼神要沉,嘴角别绷太紧,藏点不甘。”

这时门铃响了,是快递员送来了《轩辕剑之汉之云》的纪念册。翻开第一页,就是开机仪式上他和主创们的合影,当时还没受伤的他站得笔直,笑容明亮。往后翻,有他打着石膏拍戏的侧影,有武行老师指导动作的抓拍,最后一页是杀青时众人的大合照,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

于朦胧把纪念册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和徐暮云的剧本并排摆放。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书页上,他摸了摸脚踝,已经能灵活转动。起身走到镜子前,他试着模仿程天恩的微垂眼眸,突然笑了——从古装的仙侠少年到现代的复杂配角,每一个角色都是新的挑战,但《轩辕剑》片场攒下的那股韧劲,早已成了他藏在心底的力量。

手机又响了,是新剧导演的电话,约他明天聊角色细节。于朦胧接起电话,语气轻快又坚定:“好的导演,明天见。”挂了电话,他望着书架上的纪念册,轻声说:“徐暮云,我要去见新角色啦。”窗外的风掠过树梢,像是来自横店的回应,温柔又有力。

和新剧导演见面的那天,于朦胧特意提前十分钟到了咖啡馆。他把程天恩的剧本摊在桌上,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角色小传——从童年经历到性格成因,甚至连“说话时喜欢无意识摩挲袖口”这样的细节都标注了出来。

导演刚坐下,就注意到了剧本上的批注,笑着说:“看来你已经把程天恩摸透了。”于朦胧指尖点在“偏执”二字旁:“他的拧巴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落差堆出来的,得藏着点脆弱才真实。”两人一聊就是两小时,从角色的台词节奏到肢体语言,于朦胧提出的不少想法都和导演不谋而合。

离开咖啡馆时,手机弹出《轩辕剑之汉之云》定档的消息,官方还配了他白衣白发的海报。他顺手转发到朋友圈,配文“徐暮云,盛夏见”。没过多久,张云龙就评论:“到时候我带瓜子,蹲守首播!”关晓彤也跟着凑趣:“算我一个,要看暮云哥哥打戏!”

新剧开机前的日子,于朦胧没闲着。为了贴近程天恩“常年坐轮椅”的设定,他特意找了康复师学习轮椅的使用技巧,从转弯到上下坡,练得手心冒汗。有时在家,他甚至会坐着轮椅吃饭、看书,沉浸式感受角色的日常状态。朋友来探望,见他这副模样忍不住笑:“你这是把自己焊在轮椅上了?”他却认真回应:“得让观众觉得,我就是程天恩。”

这天晚上,他习惯性地刷了刷《轩辕剑》的官微,看到剧组放出了一段他带伤拍戏的幕后花絮——画面里的他单脚站在片场,被工作人员搀扶着对词,额角的汗清晰可见。评论区里,粉丝的留言看得他眼眶发热:“原来那些镜头背后这么难,哥哥真的太敬业了。”他没回复,只是截了图存进手机,那是比任何夸赞都珍贵的纪念。

新剧开机仪式当天,于朦胧坐着轮椅出现在片场,一身现代装衬得他气质温润。当导演喊“开机大吉”时,他抬头望向镜头,眼神里没有了徐暮云的清冷,多了几分程天恩的隐忍。仪式结束后,他给《轩辕剑》的老导演发了条消息:“导演,我开机了,带着暮云教我的韧劲。”很快收到回复:“好好演,期待你的程天恩。”

阳光洒在片场的红绸上,于朦胧轻轻转动轮椅的扶手,指尖划过冰凉的金属。他知道,徐暮云的故事即将在屏幕上和观众见面,而程天恩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书写。那些在《轩辕剑》片场流过的汗、受过的伤,早已化作他脚下的石阶,让他能更稳地走向下一个角色。

上一章 第四章 于朦胧:繁花之上,自有清辉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