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严浩翔注意到那个年轻演员快要哭出来的绝望表情,心里很是同情。
他正想上前安慰几句,却看见方妍已经先他一步走了过去。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方妍并没有指责或施压那个年轻演员,而是平静地拿过他手中的剧本,耐心地为他讲解起戏来。
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问题所在,并亲自示范了正确的走位和情绪表达方式。
那一刻的她,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影后,而是一个耐心而严格教导后辈的导师。
那个年轻演员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很快找到了状态,接下来的拍摄顺利多了。
结束后,年轻人激动得眼眶发红,连连向方妍鞠躬道谢,她只是淡淡地点点头。
方妍“下次开拍前做好充分准备,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严浩翔站在不远处,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当晚回到酒店,严浩翔在剧本上写下了最长的一段"回复"。
他不仅深入谈了对顾琛角色心理的新层次理解,还真挚地写下了今天观察到她对后辈的耐心指导后的感想。
「今天看到您无私地指导那个新人,让我想起了这几个月来您对我的所有帮助。在这个复杂而现实的圈子里,能遇到您这样专业、严格却又心怀善意的前辈,是我莫大的幸运。谢谢您不只是对我,而是对每一个认真对待表演的人都如此用心和慷慨。」
第二天一早,他迫不及待地翻开剧本,心跳加速地想知道她是否会回应。
在那一页的底部空白处,他看到了方妍的回复,篇幅比以往都要长:
「表演是一条孤独而漫长的路,但同行者不必独行。你很有天赋,但也切记不要自满。始终保持这份对表演的敬畏和热爱,它会带你走得更远,看到更美的风景。」
在这段话的末尾,还有一个简单却生动的笑脸符号。
这是严浩翔第一次在她永远严谨专业的笔迹下,看到如此具有人情味和温度的小标记。
他捧着剧本,像是捧着什么稀世珍宝,指尖轻轻抚过那些墨迹。
随着拍摄进入后半程,两人在戏里的默契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导演常常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他们俩就像是"共用了一个大脑的连体婴"。
一个周五的傍晚,收工后,严浩翔是最后一个慢悠悠离开片场的人。
在经过方妍的专用休息区时,他注意到她的那本厚厚的剧本被遗忘在了椅子扶手上。
鬼使神差地,他走过去拿了起来。
翻开厚重的封面,他惊讶地发现里面几乎每一页都贴满了各色细小的标签,页面边缘写满了不同颜色的笔记。
不只是关于她自己的角色林默的,还有大量关于顾琛的深度分析,关于其他配角人物的背景小传,甚至还有关于场景调度、灯光效果、镜头语言的思考和建议。
这简直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导演级"的专业剧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