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的局势,比预想中更动荡。
日军在边境蠢蠢欲动,几次小规模冲突后,终于撕开了防线,战火再度蔓延。
天津卫作为华北重镇,首当其冲,昔日的繁华被硝烟笼罩,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逃难的百姓和荷枪实弹的士兵。
沈念的军医学校刚刚步入正轨,就迎来了最严峻的考验。
大批伤员从前线送来,校舍瞬间变成了临时战地医院。沈念脱下西装套裙,换上了利落的军装,和苏晚卿一起,日夜守在手术室外。
她不懂医术,却用自己的方式支撑着这座医院——协调物资、联络国际医疗队、用流利的外语与外国记者沟通,将前线的伤情和中国军民的抵抗,传递给国际社会。
“沈小姐,这批青霉素再不到,很多伤员撑不过今晚了!”护士长急得满头大汗。
沈念刚送走一批外国记者,闻言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法国领事馆的号码。
电话那头是法国驻华武官,语气带着为难:“沈小姐,日军封锁了港口,物资根本运不进来,我们也没办法……”
“办法总比困难多。”沈念的声音冷静而坚定,“我知道你们有一条秘密运输线,只要能把青霉素送到租界,剩下的路我来想办法。我以军医学校的名义担保,这批物资只会用于救治伤员,绝不涉及任何军事用途。”
她的语气不容置疑,带着一种穿透电话的力量。武官沉默了片刻,最终松了口:“明天凌晨三点,在法租界码头,找一个穿黑色风衣的人。”
“谢谢。”
挂了电话,沈念立刻联系了托马斯。他父亲的公司在天津有仓库和车队,此刻成了运送物资的最佳选择。
“我马上安排。”埃米尔没有丝毫犹豫,“你放心,物资一定会准时送到。”
深夜的天津卫,暗流涌动。
沈念坐着埃米尔安排的卡车,穿梭在戒严的街道上。车窗外,是日军巡逻队的刺眼车灯,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
她紧紧攥着手里的文件,那是一份记录了日军轰炸平民区的影像资料,她必须亲手交到国际红十字会代表手中。
“怕吗?”埃米尔坐在她身边,低声问。
沈念摇头,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断壁残垣,眼神锐利:“怕解决不了问题。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守住。”
她不仅要守住军医学校,守住这些伤员,更要守住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战争从来不止于战场,外交场上的交锋,同样关乎生死存亡。
卡车在一处被炸坏的巷口停下,前面的路被堵死了。
“我去清理。”司机刚要下车,就被沈念拦住。
“等等。”她看着巷口阴影里晃动的人影,压低声音,“不对劲。”
话音刚落,几道手电筒的光柱扫了过来,伴随着生硬的中文:“什么人?下车!”
是日军巡逻队。
埃米尔脸色一变,刚想启动车子冲过去,沈念却按住了他的手,迅速从包里掏出一面小小的法国国旗和自己的外交官证件:“别冲动,看我的。”
她推开车门,平静地站在车灯下,举起证件和国旗:“我是中法文化交流项目负责人沈念,身边是法国勒梅尔公司代表埃米尔·勒梅尔。我们正要去法租界处理紧急医疗物资,这是我的证件。”
日军士兵显然没料到会遇到外国人,愣了一下,接过证件仔细检查。
为首的军官看着沈念流利的日语和从容的态度,又看了看埃米尔身上的法国标识,眼神里的警惕淡了几分。
“医疗物资?”他狐疑地问。
“是的,用于救治伤员,有国际红十字会的证明。”沈念递上早已准备好的文件,语气不卑不亢,“如果耽误了救治,引发国际舆论,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日军军官看着文件上的公章,又看了看沈念那双毫无惧色的眼睛,最终挥了挥手:“放行。”
卡车缓缓驶过巷口,沈念直到听到身后的脚步声远去,才暗暗松了口气,手心已全是冷汗。
“你很勇敢。”托马斯看着她,眼神里带着敬佩。
沈念笑了笑,眼底却掠过一丝疲惫:“不是勇敢,是别无选择。”
凌晨三点,青霉素准时送到了医院。当第一支药剂注入伤员体内时,沈念靠在墙上,看着窗外泛起的鱼肚白,终于感到了一丝踏实。
而此时的前线,沈聿清正经历着一场恶战。
日军的火力异常猛烈,阵地几度易手。他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一次次冲锋,军装被鲜血浸透,手臂上又添了新伤。
“大帅,后方传来消息,沈小姐协调到了一批青霉素,还有国际医疗队要过来支援!”副官兴奋地跑来汇报。
沈聿清握着枪的手猛地一顿,抬头看向后方的方向,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她总是这样,在他看不到的地方,用她的方式,支撑着这场战争。
“守住阵地!”他猛地挥枪,声音沙哑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力量,“为了身后的人,死战不退!”
战火还在继续,沈念的外交战场也从未停歇。
她利用自己的身份,周旋于各国领事馆和国际组织之间,争取援助,揭露日军的暴行;她组织中外记者奔赴前线,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下中国军民的抵抗;她甚至冒险越过封锁线,与敌后的抗日武装建立联系,为他们传递情报和药品。
她的名字,渐渐出现在国际报纸上。报道里称她为“烽火中的中国玫瑰”,说她用智慧和勇气,在外交场上为中国筑起了一道防线。
埃米尔始终陪在她身边,为她提供人脉和物资支持,在她疲惫时递上一杯热咖啡,在她遇险时第一时间挡在她身前。
“沈念,有个国际和平会议下个月在瑞士召开,我已经为你争取到了一个席位。”一天深夜,埃米尔递给她一份邀请函,“这是个机会,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的声音。”
沈念看着邀请函,眼神亮了起来。
瑞士,那是中立国,是国际舆论的中心。如果能在那里发出中国的声音,或许能争取到更多的国际支持。
“我去。”她没有丝毫犹豫。
战火纷飞中,她的事业线,早已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附谁的小姑娘,而是在烽火中淬炼出的外交官,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这片苦难的土地,争取一丝生机。
而远方的战场上,沈聿清在一次短暂的休整中,看到了那份刊登着沈念照片的国际报纸。照片上的她,穿着一身干练的套装,站在联合国旗帜下,眼神坚定,从容自信。
他摩挲着报纸上的身影,嘴角缓缓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带着骄傲,也带着深深的愧疚。
他终于明白,他从来都不需要保护她。
她自己,就是一道光。
只是这道光,如今亮得太过耀眼,让他不敢再轻易靠近。
烽火连城,他们在各自的战场上,守护着同一片土地。
而命运的丝线,在硝烟中悄然延伸,谁也不知道,下一次交织,会是在和平到来的黎明,还是更残酷的黑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