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关系的第二天,沈砚发来课表:早六体能,午四游泳,晚八自由。林屿回:早八素描,午三色彩,晚九速写。两人在中间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圈——约会时段。
周三傍晚,画室空无一人。沈砚溜进来,反锁门,把林屿抵在画板前:“模特请假,你补上。”林屿脸红:“画什么?”沈砚脱下外套,露出线条分明的臂膀:“画我。”
林屿拿笔的手抖成筛子,纸上出现歪歪扭扭的肌肉线条。沈砚低笑:“别紧张,我教你。”他握住林屿手,从锁骨画到腹肌,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像电流。
画完,沈砚在右下角签名:Model & Boyfriend。林屿把画藏进速写本最底层,锁上柜门——私藏宝藏。
十月,校运会。沈砚报名百米、跳远、4×100接力。林屿带着画具坐在看台,边速写边加油。
百米决赛,沈砚起跑失误,落后两米。林屿站起来,用最大音量喊:“沈砚——画我——”沈砚回头,冲他一笑,脚下突然加速,最后五米反超,打破校纪录。
终点线,沈砚喘着气朝看台伸手,林屿冲下去,被他抱了个满怀。相机快门咔嚓,定格:阳光、汗水、拥抱,以及背景里飘起的彩旗。
当晚,沈砚把奖牌挂到林屿脖子上:“给你,我的缪斯。”林屿踮脚亲他:“你是我的速度。”
十一月,秋风起。林屿给沈砚织了条深蓝围巾,第一次织,针脚歪歪扭扭。沈砚却天天戴,训练出汗也不摘,队友笑他“热恋滤镜”,他回:“你们不懂,这是艺术生限量款。”
十二月,大学城初雪。沈砚把林屿带到操场,用脚印踩出一个巨大爱心,中间写着“L&S”。雪花落在两人睫毛,瞬间融化,像偷吻。
寒假前,美术系组织外出写生,目的地——云南洱海。林屿闷闷不乐:“要去十天。”沈砚揉他头发:“我陪你。”
于是,体育系学霸请假,陪美术生远行。高铁上,林屿靠窗画速写,沈砚枕着他肩睡觉,睫毛在日光下投出小扇子阴影。
洱海骑行,沈砚租了双人自行车,林屿坐后座,画板背在胸前,一路速写:苍山、白云、洱海的蓝。
傍晚,两人在海舌公园看日落。沈砚突然单膝下跪,从口袋掏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一枚用贝壳磨成的戒指。
“林屿,我速度再快,也快不过时间,但我想用余生陪你慢下来,愿意吗?”
林屿眼眶发热,伸手:“我愿意,一百次,一千次。”沈砚为他戴上戒指,贝壳内侧刻着极小字母:S&L forever。
回程火车上,林屿画了一幅新画:落日、洱海、双人自行车,以及单膝下跪的沈砚。他把画递给沈砚:“毕业展,我要展这一幅,标题——《速度之外的永恒》。”
大三,两人一起申请保研,沈砚跨专业读运动人体科学,林屿继续油画创作。面试结束,他们在操场接吻,像把未来也吻进同一个坐标。
毕业典礼,沈砚作为优秀毕业生发言,结尾,他看向台下:“最后,谢谢我的专属画家,你让我明白,人生不只有跑道,还有调色盘。”
林屿在观众席举起画板——上面是沈砚奔跑的背影,背景是彩虹色跑道,标题:My forever relay。
抛帽瞬间,两人同时把学位帽扔向天空,像扔出两颗重叠的心。
毕业旅行,他们选择自驾环大湾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台中—台北。每到一个城市,林屿画一幅地标,沈砚用脚步丈量街道,发Ins:
“用画笔和心跳,把大湾区连成一颗爱心。”
最后一站,台北象山日落。城市灯光一盏盏亮起,像有人在天幕撒下一把星。沈砚从背包掏出一张泛黄纸——那是初见时,林屿给他画的侧脸速写。
“还留着?”林屿惊讶。沈砚笑:“我的起点,也是我的终点。”
象山之巅,两人并肩看夜景,风把他们的影子叠在一起,像一幅剪不掉的剪影。
沈砚拿出一个小本子,封面写着:My Bucket List。第一行:和林屿一起看遍大湾区日落。他打钩,翻到第二行:
“余生,请多指教。”
林屿接过笔,在第二行旁边画了一个小小音符,然后写下:
“指教一辈子,速度与艺术,永不散场。”
下山路上,沈砚牵着林屿,手指相扣,像把两条不同频率的轨迹,调成同一节拍。
回到广州,他们在珠江边租下小小工作室,门口挂牌:
“美体制造局——速度+颜料=无限可能”
夜幕降临,江风拂过,两人并肩站在阳台,看猎德大桥灯光流转。沈砚侧头:“下一站,去哪?”林屿笑:“哪也不去,就在你身边,画到天光乍破。”
灯光倒映江面,像一条流动的调色盘,他们把彼此拥进怀里,吻在晚风里,甜得让路过的风都红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