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们继续。
名单公布的尘埃落定,像一道清晰的界线,划定了每个人的角色。训练馆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微妙而具体——正选队员们进行着最后阶段的针对性冲刺,每一个细节都被放大、反复锤炼;而王钦钦和王曼昱等P卡队员,则在完成自身训练的同时,更侧重于配合主力,扮演好“磨刀石”的角色。
出征的日子,在一种混合着极致紧张、压抑的兴奋以及某种悲壮感的情绪中,终于到来了。
清晨的训练局,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曦中,却比往日更加肃静。大巴车早已等候多时,发动机低沉的轰鸣像是压抑的心跳。
队员们陆续走出公寓楼,穿着统一的、胸前印有鲜艳国旗的队服。没有人说话,只有行李箱轮子碾过地面的辘辘声,在空旷的院子里显得格外清晰。
王钦钦走在队伍中段,他的行李和其他人一样收拾得一丝不苟。他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依旧是那副惯常的沉静,只是嘴唇抿得比平时更紧一些,透露出内心的波澜。他看着走在前面的马龙、樊振东,还有身旁不远处的孙一莎——他们将代表中国队,站上奥运赛场。一种复杂的情绪在他心中翻涌,有为队友、为搭档感到的骄傲与激动,也有深藏于心底、无法与人言说的巨大失落与羡慕。
孙一莎同样沉默着。她入选正选的狂喜已经被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取代。她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了期待。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左胸前的国旗,然后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当她看到王钦钦沉默的身影时,心里微微一涩,想开口说些什么,却发现在这样的时刻,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送行的人群被隔离在远处,只有教练组、保障团队和一些工作人员在场。没有热烈的欢呼,只有无声的注视和偶尔用力挥舞的手臂。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凝重,所有人都明白此行肩负的重量。
主教练站在大巴车门旁,与每一位上车的队员用力地握了握手,或者拍拍他们的肩膀。没有冗长的叮嘱,所有的战术、所有的期望,早已在过往的汗水中交代清楚。
王钦钦登上大巴,选择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他将背包紧紧抱在怀里,目光投向窗外熟悉的训练局景象——那栋他日夜挥洒汗水的场馆,那条他跑了无数圈的跑道。这一次离开,不知归来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孙一莎上车后,看了王钦钦一眼,犹豫了一下,还是走过去,在他旁边的空位坐了下来。
“大头。”她轻声叫道。
王钦钦转过头,看向她。
孙一莎张了张嘴,最终只是用力地说了一句:“我们……一起加油。”
王钦钦看着她眼中混合着紧张、决心以及一丝担忧的复杂情绪,沉默地点了点头,回应道:“加油。”
大巴车缓缓启动,驶出训练局大门,将那片承载了他们无数梦想与汗水的土地留在身后。车内的气氛依旧沉默,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
车队在警车的引导下,向着机场方向平稳驶去。道路两旁的行人偶尔会投来好奇和激动的目光,有人认出了这是国家乒乓球队的车队,纷纷停下脚步,挥手致意。
王钦钦一直看着窗外,城市的风景飞速向后掠去。他知道,此去东京,他的角色是替补,是后备。但他同样知道,他依然是这支队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将以另一种方式,为国家的荣誉而战。
出征东京,承载着不同的梦想与责任,他们并肩而行,奔赴那场延迟了一年、注定将写入历史的奥林匹克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