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钗头凤——策
本书标签: 穿越  今穿古  古代言情 

绝望的才艺筹备与“跨界”老师

钗头凤——策

林小雅对着那套鹅黄色的新裙子,足足发了一小时的呆。

那精致的绣花,柔软的料子,此刻在她眼里不是华服,而是上刑场前给死囚捯饬捯饬的行头,好让她摔得更响亮,死得更具观赏性。

“不限形式……”她喃喃自语,像个复读机,

“不限形式……这比让我直接去死还难受啊!”

她尝试构思节目。

方案A:唱歌。

她清了清嗓子,压低声音哼唱唯一记得全调的《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刚唱两句,就感觉嗓子发紧,高音部分死活上不去,还带着点昨夜没睡好的沙哑,听起来活像一只被掐住脖子的哀怨乌鸦。

PASS!

除非她想把诗会变成驱邪现场。

方案B:跳舞。

她站起来,尝试回忆了一下琴姐教的软舞动作,手臂刚那么一抬,脚下一绊,差点给自己来个平地摔。

接着她试图融入点现代元素,比如机械舞的wave,结果肢体僵硬得像刚出土的兵马俑正在做复健。

PASS!

她不想因为表演“中邪”而被抓起来。

方案C:诗词朗诵。

她搜肠刮肚,除了“床前明月光”和“鹅鹅鹅”,就只记得一些网络沙雕诗句,比如“仰天大笑出门去,归来倚杖自叹息”(混搭风),“人生自古谁无死,早死晚死都得死”(厌世风)。

这要念出去,估计能被底下文人的唾沫星子淹死。

PASS!

方案D:绝活表演。

她思考了一下当场表演徒手榨果汁的可能性——

工具呢?

慕容公子专属饮品研发员的身份是能唬人,但上台表演这个?柳如玉可能会先徒手撕了她。

胸口碎大石?她怕大石没碎,自己先碎了。

PASS!

每一个方案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然后迅速被她自己无情枪毙。

绝望如同潮水,一浪高过一浪。

“啊啊啊!难道真的只能表演一个当场晕厥吗?!或者表演一个原地消失术?!”她抓着头发在房间里无能狂怒。

---

第二天,她果然不用去上那些折磨人的课程了。

但压力丝毫没有减少。

柳如玉派人传话,让她去后院一间安静的空房里“专心创作”。

那间空房简直像个高级牢房。

除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笔墨纸砚,空空如也。

柳如玉美其名曰:避免干扰,激发灵感。

林小雅对着空白的宣纸,感觉自己像个被逼交稿的废柴作家,脑子里比纸还白。

一上午,她就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揪头发,咬笔杆,在纸上画乱七八糟的符(试图写节目流程),然后团成团扔掉。

地上很快就堆起了好几个纸团。

中午翠花来送饭,看到她的样子吓了一跳:

“姐姐,你的头发……好像比昨天少了一点?”

林小雅目光呆滞地看着她:“翠花,你说我现在撞墙失忆,还来得及吗?”

翠花:“……姐姐,要不你还是吃饭吧,今天有鸡腿。”

看着油光锃亮的鸡腿,林小雅突然灵光一闪(饿出来的):“要不……我表演一个三口一个鸡腿?也算……绝活吧?”

翠花:“……”

她默默地把鸡腿往自己这边挪了挪。

---

下午,林小雅实在憋疯了,决定出去“采风”,寻找灵感。

她鬼鬼祟祟地在百花楼里溜达,观察其他姑娘们都在准备什么。

走到西厢小院,就听到里面传来苏婉清悠扬婉转的练歌声,如同黄莺出谷,听得人骨头都快酥了。

对比一下自己的乌鸦嗓,林小雅默默退散。

走到乐师练习的偏殿,听到里面琴筝笛箫合奏,旋律优美,技艺娴熟。

对比一下自己那能吓跑先生的琴技和只会“欻拉欻拉”的快板,林小雅再次败走。

走到后院,甚至看到几个小丫鬟在练习翻跟头(可能是为杂耍节目做准备),身姿灵巧。

对比一下自己平地摔的体质,林小雅彻底绝望。

全世界都在卷,只有她在躺(等死)。

她垂头丧气地往回走,经过厨房时,听到里面传来王婶嘹亮的骂街声(大概是在训斥哪个小丫头偷吃了东西)。

中气十足,节奏感鲜明,还夹杂着丰富的俚语和比喻。

林小雅听着听着,脚步慢了下来。

咦?

这种市井的、充满生命力的吵闹,好像……比前面那些阳春白雪更有趣一点?

但这个念头太危险了,她赶紧甩甩头,把它抛出去。

---

就在她回到“高级牢房”,准备继续面对空白宣纸进行精神折磨时,门口传来一个冷淡的声音:

“节目想得如何了?”

林小雅一抬头,竟然是琴姐。

她依旧是那副没什么表情的样子,倚在门框上,看着她满地狼藉的纸团。

“琴姐……”林小雅像看到了救命稻草(虽然这稻草看起来有点扎手),

“我……我真的不行……我什么都想不出来……”她哭丧着脸,几乎要扑过去抱大腿。

琴姐没理会她的哭嚎,目光在房间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被她扔在角落的那个小鼓(节子板)上。

“妈妈说了,不限形式。”

琴姐走过去,捡起那个小鼓,在手里掂了掂,“你那日敲的这个,虽然粗俗,倒也算……别致。”

林小雅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可是……那种东西,登不了大雅之堂吧?底下坐的可都是文人……”

她想象自己在台上“欻拉欻拉,七个碟子八个碗”,底下文人老爷们目瞪口呆然后愤然离席的场景。

“文人?”

琴姐嘴角似乎勾起一个极淡的、嘲讽的弧度,

“附庸风雅者众,真才实学者寥寥。何况,中秋佳节,图个乐呵罢了。你那些笑话,既然能逗笑行商,未必就不能逗笑他们。”

林小雅愣住了。

琴姐这是在……鼓励她往“歪路”上走?

“可是……说什么呢?总不能真说张大妈李大爷吧?”林小雅还是没底。

琴姐瞥了她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朽木”。

“百花楼里,扬州城里,新鲜事还少吗?哪个文人墨客又出了丑,哪家府邸又闹了笑话,甚至……楼里姐妹间的趣事,稍加改编,点到即止,既有趣,又不至于太过得罪人。”

林小雅听得目瞪口呆。

琴姐……

这位看起来冷淡又专业的音乐老师,居然深谙八卦吐槽和内涵之道?!

这是怎样的跨界人才啊!

“当然,”琴姐语气一转,

“节奏、语气、包袱的抖法,都有讲究。不是让你上去胡咧咧。”

她拿起小鼓,随手甩了两下,“欻拉欻拉”声清脆利落。

“跟着我的节奏。我说一句,你学一句。试着带点表情动作。”

于是,在这个空旷的房间里,一场极其诡异的“特训”开始了。

高冷的乐师琴姐,开始用毫无波澜的语气,教授如何有节奏地吐槽和讲段子。

“欻啦!”

“东街的张秀才~”(琴姐面无表情)

“东街的张秀才~”(林小雅紧张模仿)

“欻啦!”

“自诩才高八斗~” “自诩才高八斗~”

“欻拉!”

“写诗却爱打油~”

“写诗却爱打油~”

“欻拉!欻拉!”

“上次赏菊赋诗一首~”

“上次赏菊赋诗一首~”

“欻啦!”

“哎哟哎哟笑死个人~”

“哎哟哎哟笑死个人~”

“他说——”(琴姐停顿,眼神示意林小雅接)

林小雅福至心灵,捏着嗓子模仿:“‘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

琴姐:“……”

林小雅:“……”完了,一顺嘴把周董的歌搞出来了!

琴姐沉默了两秒,点评:“调子古怪,但词……勉强算应景。记住这个停顿和转折。”

林小雅:“???”这都能行?

一下午就在这种极其分裂的教学中度过。

琴姐负责提供素材和节奏框架,林小雅负责往里面填塞她那些来自现代的古灵精怪的词句和脑洞。

效果……惊悚中带着一丝诡异的和谐?

林小雅第一次发现,冷面琴姐肚子里居然藏着这么多扬州城的八卦黑料!

从秀才到员外,甚至某些官员的小癖好,她都知道一点!

这情报能力,不去搞自媒体真是屈才了!

---

特训结束后,林小雅虽然依旧心里没底,但至少不像之前那么抓瞎了。

她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尽管这根稻草看起来像是钢筋做的——硬核且有点扎手。

她回到房间,脑子里还在回响着“欻拉欻拉”的声音和那些魔性的段子。

她拿出纸笔,试图把下午讨论的东西记录下来,加以完善。

写着写着,她又不自觉地开始思维发散。

“光是说,好像有点单调……要不要加点动作?”

“比如说到‘笑死个人’的时候,可以配合一个夸张的倒地动作?”

“或者……能不能搞点简单的互动?比如让底下观众猜猜下一个倒霉蛋是谁?”

“道具呢?除了小鼓,能不能再搞点别的?比如一块惊堂木?啪一下!更有气势!”

她越想越投入,甚至开始手舞足蹈地比划起来。

“啪!(惊堂木)欻拉!(小鼓)话说那李员外~”

“欻啦!人傻钱多脾气犟~”

“欻拉!买了一尊玉佛像~”

“欻啦!欻拉!回家一看——” “(停顿,瞪大眼睛)嚯!是块染了色的萝卜雕的!”

“(配合一个跌倒动作)哎哟喂~赔大发了您内~”

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发现门口不知何时又站了一个人。

慕容渊今天似乎无事,闲逛(?)至此。

他依旧是一身玄色锦袍,身姿挺拔,悄无声息地站在阴影里,看着房间里那个对着空气挤眉弄眼、时而“欻拉”时而“啪”(模拟惊堂木)、时而蹦跳时而摔倒的……身影。

他的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里,清晰地倒映着林小雅那极其投入、却又无比滑稽可笑的“创作”姿态。

看了半晌,他的嘴角,极其细微地、几乎无法察觉地,向上牵动了一下。

然后,如同来时一样,他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只留下房间里,对即将到来的“公开处刑”和“神秘观察”都一无所知的林小雅,还在卖力地——

“欻拉!欻拉!下一个倒霉蛋~您猜是谁~~?”

上一章 蜂蜜橘子水引发的“血案” 钗头凤——策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临时抱佛脚与无处不在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