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有书吗?咱们可以换着看啊!”九月看着情绪有些低落的二人,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仿佛这个提议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范丽听到九月的话,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睛突然闪过一丝惊喜,她抬起头,有些不确定地问道:“可以吗?这样会不会耽误你啊?”
九月连忙摆手,笑着回答道:“没关系的啦,我们可以互相交换着看,这样既能增加阅读的乐趣,又能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呢!”
范丽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了笑容,她感激地看着九月,说道:“那真是太好了,谢谢你啊九月!”
一旁的另一个人也附和着点头,表示赞同九月的提议。
于是,三人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一起学习,他们开始互相交换着手中的书籍,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而这个小小的举动,竟然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连带着周子昂他们也受到了影响,纷纷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来。原本有些沉闷的氛围,瞬间变得活跃起来,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年的时间就这样一闪而过,农忙时努力上工,农闲时努力学习,平时进山打点小猎物,偶尔给父母和哥哥写信联络联络感情。
这三年时光转瞬即逝,哥哥也如愿以偿地迎娶了他的新娘。当哥哥举行婚礼时,九月特意请假回家,见证了这一幸福时刻。她见到了嫂子,那是一个性格豪爽、大气的女孩,不仅容貌姣好,而且与哥哥十分般配。
时光荏苒,前段时间,哥哥来信告诉九月,嫂子顺利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闺女,一家人沉浸在新生命带来的喜悦之中。
而在知青院里,生活依旧平静如水。这里有新加入的知青,也有回城或出嫁的人,但这些都与九月没有太大关系。然而,她始终铭记着初来乍到时,其他知青对她的帮助。出于这份感激之情,九月常常提醒他们不要荒废学业。对于那些愿意学习的人,九月会热心地帮他们寻找课本和资料;而对于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人,九月也不会过多干涉。
然而,就在某一天,一个重磅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高考恢复了!这个消息像野火一样迅速传遍全国,人们为之沸腾。九月所在的小院也不例外,大家都兴奋不已。
范丽更是激动得在院子里又蹦又跳,她的欢呼声在空气中回荡:“啊~高考恢复了!高考终于恢复了!”然而,在短暂的兴奋过后,范丽突然又呜呜地哭了起来。
李曼在一边抹着眼泪,刘建军坐在地上,捂着脸嚎啕大哭,就连向来稳重的周子昂都红了眼眶。
一年前,吴军家里来信说事情已经解决好,让他去部队当兵了。
等他们平复好情绪以后,几人才又重新坐下来商量以后该怎么办。
距离高考还有三个月,反正他们有粮有钱,所以决定这段时间就好好复习,至于地里的活就不干了,跟大队长说了以后大队长也表示理解,没有为难他们,并且让他们好好复习。
索性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都收到了回报,他们都考上了大学。
刘建国报考了家乡的大学,周子昂、范丽和李曼也考回了家乡,九月也跟他们一起考到了北市。
收到通知书那天,范丽紧紧的握着九月的手,言语中充满了感激,“九月,谢谢你!是你提醒我不要忘了学习,也是你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鼓励我,不然的话我也考不上大学。”
坐在另一边的李曼也是满脸感激。
她在乡下待了那么久,她很想回城,想回去陪陪父母,她不想一直留在这里,她想跟家里人团聚。
而如今,她心心念念的事情竟然真的成真了!考上大学意味着她终于可以回家了,不必再在这个毫无希望、没有未来可言的地方度过余生。
这一切的改变都要归功于九月。如果不是九月下乡来到这里,她的日子恐怕不会如此舒适;如果不是九月的鼓励和引导,她也许根本不会萌生出学习的念头;如果不是九月的帮助和支持,她恐怕未必能够考上大学,与家人团聚。
九月轻轻地擦去她们脸上的泪水,温柔地说道:“我不过是随口提了一句而已,如果不是你们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又怎么会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呢?所以,你们应该感谢的是你们自己,这是你们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坚持所换来的成果。”
当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她们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踏上归家之路。能带走的物品,她们都仔细打包好,寄回家去;而那些无法带走的东西,则慷慨地送给了知青院里没有考上大学的知青和村民们。不仅如此,她们还将自己的书本和复习资料留在了大队部,希望以后村里的人或者知青点的其他人想要考大学时,可以借来参考。
又是三天的火车,九月终于又回到了这个生养她的城市。一出火车站就听到有人在喊她的名字。
“九月!九月!在这里!九月!”
寻声望去,发现哥哥和爸爸正站在不远处,不断的呼喊这自己名字,九月挥手示意已经看到了他们,脚步不停的穿越人群向着他们走去。
九月开心的笑着,“爸爸,我回来啦!”
李爸爸不住的点头,“回来好,回来就好。”声音有些哽咽。
哥哥顺势接过九月手中的行李,顺便揉了揉她的脑袋,“终于回来了!爸妈听说你要回来可高兴了,妈妈和你嫂子在家给你准备了好多好吃的。”
九月扶正了被某人揉歪的帽子,“那我可有口福了。”
“行了,回家再说吧,天儿那么冷,站这聊什么?”李爸爸说完拉着九月就往家走去,丝毫没有顾及身后还有一个人。
“哎?你们等等我啊!慢点慢点!”李哥哥手忙脚乱的连忙把行李捆在车上推着去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