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七零年代:知青的沙雕吃瓜日常
本书标签: 穿越  七零  女性     

属于自己的小窝

七零年代:知青的沙雕吃瓜日常

林小满回到知青所, 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她几乎没力气跟同屋的知青们多解释,只含糊说了句“误会解开了”,就一头栽倒在自己的铺位上,瞬间陷入沉睡。

第二天一早,她是被院子外头的喧闹声吵醒的。迷迷糊糊坐起来,就听见王大柱村长那中气十足的指挥声:“这边!对,把椽子先架起来!泥浆糊厚实点,封严实咯!”

林小满一个激灵,瞬间清醒——建房子!今天就开始?!

她赶紧爬起来冲出门。果然,只见知青所旁边那片空地上,已经热火朝天。七八个村里的壮劳力正在村长指挥下忙活着,和泥的和泥,垒墙的垒墙,还有人正在架房梁。

铁蛋也在边上跑来跑去,被他爹吼了一嗓子“边儿待着去,别添乱!”才老实蹲在一旁看热闹。

看到林小满出来,王大柱招呼道:“小满同志醒了?正好,咱按咱东北的老法子给你起这房子,保准冬天冻不着!你看,墙厚实,窗户留得不大。”

林小满一看,地基已经用石头砌好,墙体是用黄土掺着切碎的麦秸夯成的,果然很厚实。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动作麻利。

“太好了!谢谢村长叔!谢谢各位乡亲大哥!”林小满心里暖烘烘的,赶紧去烧了一大锅开水,给大伙儿晾着。

又从超市拿出年代的水果硬糖分给来他们,气氛更是热烈。

东北老乡盖房子是集体活儿,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和实在。

一天功夫,主体结构就立起来了!一座小小的土坯房,低矮但敦实,屋顶已经架上椽子,铺上了厚厚的茅草(或用油毡纸暂盖,以后上瓦),坡度较缓,利于积雪滑落。房子旁边还接出了一个更矮一截的小偏厦子,那就是厨房。

最重要的,房间里面,一个占据了屋子几乎一半面积的东北大火炕已经盘好了!炕是用土坯砌成的,内部是迂回的烟道,炕面还没完全干透。

炕洞的入口开在隔壁的小厨房里,这样冬天一烧火做饭,热气就能通过烟道暖烘烘地烤热整个炕,烟则通过砌在墙体内的烟囱排到屋外,这烟囱东北叫“烟筒”(或烟囱),通常立在房山墙外,高高竖起。

墙壁用泥巴抹得平整,虽然粗糙,但厚实挡风。门是木匠李师傅赶工做出来的“厚实双扇木门”(或者厚重的单扇门),门框边缘刨得平整,力求关严实后不透风。窗户果然不大,是传统的木格窗,后期糊上窗户纸(或安装小块玻璃)来防风保暖。

还找李师傅买了柜子、带锁的箱子(东北放在床上的)外加了一个夜壶(假装一下,虽然自己有小超市)

眼看着太阳西斜,房子也算正式落成。林小满再次感谢了帮忙的乡亲,然后把工钱和饭钱结算给村长去分。

一群知青像是被抽了魂儿似的,晃晃悠悠地挪回知青点。个个灰头土脸,脚步沉重,锄头都快拖不动了。

林小满刚好从她那冒着炊烟的小厨房里出来,手里还拿着个簸箕。

走在前头的赵卫红有气无力地抬了抬眼,调侃道:“哟,林小满同志,这就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啦?这小烟囱冒的,瞅着就让人嫉妒。”

李建军扶着腰,龇牙咧嘴地接话:“可不咋的,对比太强烈了。我们回去还得现劈柴生火,你这都预热上了……唉,人比人得死啊。”

平时话不太多的徐秀云也慢悠悠地跟了一句,语气里带着点难得的调侃:“小满这日子以后肯定过得不错哟,我们都成糙老爷们儿了。”

林小满笑了笑,看着这群比自己早来几年、这几天没少教她怎么干活、怎么躲懒的“老”知青们,心里有点暖。她放下簸箕,从棉袄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里面是十几颗水果硬糖。

“赵姐,李哥,秀云姐,”她有点不好意思地挨个叫过去,递上糖,“我这刚来,啥也不懂,这几天多亏你们照应了。这几颗糖,甜个嘴儿,别嫌弃。”

赵卫红愣了一下,随即笑开了:“哎呦!这可是好东西!”她也没客气,捏了一颗,“算你这小妮子有良心,不枉我教你认那么多庄稼!”

李建军也嘿嘿笑着拿了一颗,剥开糖纸就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嗯!甜!这下回去烧炕都有劲儿了!”

徐秀云看着递到面前的糖,略显严肃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她伸手拿了一颗,语气温和了些:“刚安家,东西金贵,自己留着吃多好。不过…谢了啊,小满。” 她也把糖小心收了起来。

“快回屋暖和去吧,我们也得赶紧回去战斗了——跟那冷灶台冷炕战斗!”赵卫红含着糖,挥挥手。

“对对对,走了走了!”几人说着笑着(虽然依旧疲惫),拐进了旁边的大院子。

林小满看着他们的背影,转身掀开厚门帘,钻回了自己那个已经温暖的小窝。

上一章 村长家 七零年代:知青的沙雕吃瓜日常最新章节 下一章 得劲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