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夜宴惊,谋翻案
偏殿里,烛火摇曳。太子萧景琰看着青芜,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青芜,你可知私自回京是死罪?”
青芜抬起头,眼神坚定:“我知道。可我父亲是被冤枉的,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侯府蒙冤,看着母亲死不瞑目。太子哥哥,您当年说过,会为我父亲洗冤,您不能说话不算数。”
太子叹了口气,走到她身边,轻声说:“青芜,我知道你心里苦。可你以为,我不想为姑父洗冤吗?构陷姑父的是丞相,他手握大权,党羽众多,连圣上都要让他三分。我虽是储君,可根基未稳,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那我父亲的冤屈就这么算了吗?”青芜的眼眶红了,“母亲自缢,侯府上下一百多口人,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难道他们的冤屈,就只能永远埋在地下吗?”
“我没说算了。”太子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这些年,我一直在暗中收集丞相的罪证,可丞相太过狡猾,做事滴水不漏,我始终没有找到关键的证据。你带来的那个黑衣人,他真的有证据吗?”
“我不知道。”青芜摇了摇头,“他一直昏迷着,只在醒过来一次时,提到了‘证据’‘密信’‘丞相’。我想,他说的证据,一定和丞相有关。”
太子沉默了片刻,说:“好,我相信你。你先带着黑衣人在客栈住下,不要暴露身份。我会派人暗中保护你们,等黑衣人醒过来,问清楚证据的下落,我们再想办法。”
青芜点了点头,心里终于有了一丝希望。她对着太子磕了个头:“多谢太子哥哥。”
回到客栈,青芜把太子的话告诉了沈砚。沈砚松了口气:“太好了,只要太子愿意帮忙,我们就有希望。”
接下来的几日,太子果然派了几个侍卫来保护他们。黑衣人也在这几日醒了过来。他醒来后,看到青芜和沈砚,虚弱地笑了笑:“郡主,沈公子,我终于醒了。”
“你感觉怎么样?”青芜连忙问道。
“好多了,多谢郡主和沈公子的照顾。”黑衣人说,“我叫秦风,是侯爷麾下的亲兵统领。当年侯爷被构陷,我带着一些证据逃了出来,可丞相的人一直在追杀我,我只能四处躲藏。这次,我听说郡主在苏州,就想去找郡主,没想到在路上遇到了丞相的人,被他们重伤。”
“你说的证据是什么?”沈砚急切地问道。
秦风的眼神变得严肃起来:“当年,丞相私通匈奴,想借匈奴之手,削弱侯爷的兵力,然后再构陷侯爷通敌,夺取兵权。我手里有一封丞相写给匈奴首领的密信,还有一份他贪污军饷的账本。这些证据,足以证明侯爷的清白,也足以扳倒丞相。”
“密信和账本在哪里?”青芜激动地问。
“在北境的一座废弃的军营里。”秦风道,“当年我逃出来时,把它们藏在了那里。我本来想亲自去取,可我现在伤得很重,根本走不了路。”
青芜和沈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坚定。青芜说:“秦风,你放心,我们会去北境,把证据取回来。”
“不行!”秦风连忙说,“北境现在很危险,丞相的人一直在那里搜查证据,而且匈奴也经常来犯,你们去了,太危险了。”
“我们必须去。”沈砚说,“这是扳倒丞相,为侯府和我父亲洗冤的唯一机会。就算再危险,我们也要去。”
青芜点了点头:“沈砚说得对。秦风,你在这里好好养伤,我们去北境取证据。”
秦风看着他们坚定的眼神,知道劝不住他们,只能说:“好吧。那你们一定要小心。我把废弃军营的位置告诉你们,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第二天一早,青芜和沈砚就出发了。他们骑着马,一路向北,朝着北境而去。北境的天气很冷,风很大,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可他们没有退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取到证据,为父亲和侯府洗冤。
这日,他们终于抵达了北境的废弃军营。军营里杂草丛生,一片荒凉。他们按照秦风的指示,在军营的一座粮仓里,找到了一个暗格。暗格里,果然放着一封密信和一份账本。
青芜拿起密信,打开一看,上面果然是丞相写给匈奴首领的信,信中提到,让匈奴进攻北境,他会在朝中配合,削弱镇北侯的兵力,然后再构陷镇北侯通敌。账本上则详细记录了丞相贪污军饷的数额和去向。
“太好了!终于找到证据了!”青芜激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沈砚也很激动,他看着青芜,笑着说:“我们现在就回长安,把证据交给太子。”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一阵脚步声传来。他们回头一看,只见一群穿着黑衣的人,拿着刀,从军营外走了进来。为首的人,是丞相的贴身侍卫,赵虎。
“哈哈,沈小姐,沈公子,你们果然在这里。”赵虎笑着说,“丞相大人早就料到你们会来这里取证据,特意让我在这里等你们。”
青芜和沈砚的脸色瞬间变了。他们知道,今天遇到麻烦了。
“赵虎,你想干什么?”沈砚挡在青芜身前,冷冷地问道。
“干什么?”赵虎冷笑一声,“当然是杀了你们,夺回证据。”说完,他一挥手,身后的黑衣人就朝着他们冲了过来。
沈砚拔出腰间的剑,和黑衣人打了起来。青芜也拿起一把刀,跟在沈砚身边,帮忙抵挡。可黑衣人太多了,他们渐渐体力不支,被逼到了粮仓的角落。
“青芜,你拿着证据,从后门逃出去,去找太子。”沈砚一边打,一边对青芜说。
“不行,我不能丢下你。”青芜说。
“别废话!”沈砚急道,“证据不能落在丞相手里,这是为姑父和我父亲洗冤的唯一机会。你快走!”
青芜看着沈砚坚定的眼神,知道他是认真的。她咬了咬牙,拿起证据,朝着粮仓的后门跑去。沈砚则奋力抵挡着黑衣人,为她争取时间。
青芜跑出粮仓,骑上马,朝着长安的方向跑去。她回头看着粮仓的方向,眼泪不停地流。她知道,沈砚为了保护她,很可能会牺牲。可她不能回去,她必须把证据交给太子,为父亲和侯府洗冤,为沈砚报仇。
第五章 昭雪日,天涯路
青芜一路快马加鞭,终于回到了长安。她直接去了东宫,把证据交给了太子萧景琰。太子看着密信和账本,脸色铁青:“丞相好大的胆子,竟敢私通敌国,贪污军饷!”
“太子哥哥,你一定要为我父亲和侯府洗冤,还要为沈砚报仇。”青芜哭着说。
太子拍了拍她的肩膀:“青芜,你放心,我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
当天下午,太子就带着证据,去见了圣上。圣上看完证据,震怒不已,立刻下令,将丞相革职查办,关进天牢。同时,圣上还下旨,为镇北侯沈策平反,恢复他的爵位和兵权,侯府上下被冤枉的人,也都得到了平反。
沈策从大牢里出来的那天,青芜去接他。看着父亲苍老的面容,青芜再也忍不住,扑进他怀里,放声大哭:“父亲,女儿终于等到你了。”
沈策抱着女儿,也流下了眼泪:“青芜,让你受苦了。”
侯府恢复了往日的荣光,可青芜却开心不起来。她一直在担心沈砚的安危,可自从那天从北境回来后,她就再也没有沈砚的消息。她派人去北境的废弃军营寻找,可只找到了一些黑衣人的尸体,没有找到沈砚。
这日,青芜正在府里思念沈砚,忽然听到丫鬟来报,说有一位画师求见。青芜心里一动,连忙让丫鬟把人带进来。
进来的人,正是沈砚。他身上的衣服有些破旧,脸上还有些伤痕,可眼神依旧温和。看到青芜,他笑了笑:“青芜,我回来了。”
青芜看着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泪不停地流。她跑过去,紧紧地抱住他:“沈砚,你没事太好了,我还以为你……”
“我没事。”沈砚轻轻拍着她的背,“那天我打退了黑衣人,就去找你了,可一直没找到,后来听说你已经回长安了,我就赶紧赶回来了。”
青芜破涕为笑,看着他:“你吓死我了。”
沈策看着他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女儿和沈砚是真心相爱的。
侯府平反后,沈策想让青芜留在长安,为她挑选良婿。可青芜却婉言拒绝了。她告诉父亲,她想和沈砚一起,浪迹天涯,看遍山河。
沈策起初不同意,可看到女儿眼中的坚定,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父亲尊重你的选择。只是,你们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常回来看我。”
“谢谢父亲。”青芜开心地说。
离开长安的那日,阳光正好。青芜骑在马上,穿着一身素色的布裙,头发简单地挽着。沈砚骑着马,陪在她身边,背着他的画夹。他们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的宫墙,又看了看彼此,嘴角都露出了笑容。
“我们去哪里?”青芜问沈砚。
“你想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沈砚笑着说,“我们可以去江南,看烟雨杏花;可以去塞北,看大漠孤烟;可以去西湖,看断桥残雪。”
青芜笑着点了点头:“好,我们一起去看遍山河。”
他们骑着马,朝着远方走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长安的繁华与纷争,都被他们远远地抛在了身后。从今往后,他们将一起浪迹天涯,相依相伴,再也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