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林府书房内,烛火将两道清瘦的身影投在泛黄的书架上。林之洲指尖拂过《贞观政要》的书脊,动作顿了顿,终是将那册厚重的史论取出,轻轻放入身旁敞开的樟木箱中。
林黛玉哥哥,
黛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颤,
林黛玉这本……也带去么?
她抱着一摞诗稿立在门边,浅紫色的裙裾拂过门槛。林之洲回头,望进妹妹那双与年龄不甚相符的、盛满了清愁与聪慧的眸子。几日收拾行装,黛玉房中的药香似乎也染上了离别的涩意。
林之洲带去。
林之洲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他接过那摞诗稿,最上面是黛玉昨夜刚写的《桃花行》,墨迹犹新。
林之洲妹妹的诗,一字一句都值得珍藏。贾府虽好,终究是客居,有些自己的东西在身边,心便安稳些。
他说着,又从书架高处取下一个锦盒,打开来,里面是几封边角已磨损的信件,以及一方雕刻着松鹤纹样的旧砚。
林之洲这是父亲早年与几位清流同僚的通信,还有他中进士时用的砚台。
他指尖抚过砚台上的刻痕,声音低沉下去,
林之洲荣国府是国公府邸,钟鸣鼎食,但我们林家世代书香,自有风骨。此去,我们不是去打秋风的穷亲戚,是去暂居,以待来日。
黛玉闻言,睫羽轻颤,默默点了点头。她走到另一口箱子旁,里面已整齐叠放着她的衣物、书籍,以及那只父亲特意嘱咐带上的、装有常用丸药的红木小匣。她拿起一本《王摩诘诗集》,轻声问:
林黛玉听闻府上有位衔玉而生的表哥,还有众位姐妹都是极通文墨的……
林之洲妹妹的才情,何须与他人比较?
林之洲打断她,语气里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
林之洲读书明理,是为了自己心安,不是为了与人争胜。记住哥哥的话,无论遇到何事,守住本心最为紧要。
听完,黛玉赞同的点点头,天色已晚,林之洲送黛玉回房间后,前往林如海的书房。
---
扬州林府的书房里弥漫着药香与墨香交织的气息。林如海坐在书桌前,在他的案牍上有厚厚的一叠书信还有银票,因为林之洲也要进京,他就想着写信给自己之前在京中相识的官员们,让他们日后多多照顾林之洲和黛玉。
顺便往京中递了一封请安的折子,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自己年老徒留一双儿女,希望皇帝能体恤自己鞠躬尽瘁,多多留意自己的孩子。
见林之洲前来,林如海怜爱地看向儿子,语重心长:
林如海玉儿体弱,心思又重。到了外祖家,你需多看顾她。荣国府……门第显赫,规矩大,人情也复杂。你们兄妹要谨言慎行,但也不必过分畏缩。我林家诗书传家,清贵之名,不容轻慢。
林之洲儿子明白。
林之洲应道,语气平静却带着让人心安的力量,又想到某事,有些嘲讽的说道
林之洲父亲那时也看过了贾府家仆是如何的见风使舵,洋洋得意。此次和妹妹一起进贾府定要风风光光的才对,不然那些不知情的碎嘴的人往外说我们是打秋风的穷亲戚,出门在外多备些银子总是好的。
闻言,林如海也觉得有理,他将原本想私下寄给贾府的二万两银票交由林之洲保管,并将贾敏嫁妆中京城的铺子庄子一并拿出,等着明天交由黛玉学着打理。
想到原著中贾府众人说黛玉是打秋风的穷亲戚,却不知他们所建造的大观园甚至后期的吃穿用度都可能是林家的遗产。
林之洲不知我们林家在京中可有宅子?洲儿此次会试完还得准备殿试,怕是要在京中常住,为此如果京中有个宅子倒是会方便不少。
林如海看着自己儿子一脸八卦的打听自家家底,便不再隐瞒
林如海我们林家四代列侯,在京中自然有处老宅,我和你母亲刚成婚时便住在那里,只是有些小罢了,里面还有林家的仆从打理,林管家是服侍过林家几代的老忠仆了,你可以信任他。你此次若是能金榜题名,便和玉儿一起将宅子改造一下吧。
林之洲暗自惊讶,却又了然,毕竟这才应该是林家四代列侯,家底未被贾府贪走该有的样子。
林之洲父亲也该保重身体,我和妹妹都不在身边,大夫开的药应按时吃,五禽戏也应每天做着,只有父亲身体安康,我和妹妹在京中才能安心。
因着林之洲的调理,林如海的身体渐渐硬朗,再也不复书中的病态。林如海知道林之洲的关心,望着眼前这个忽然长成大人模样的儿子,胸口像被温热的泉水慢慢注满。他抬手,想拍一拍林之洲的肩,却在半空停住,最终只轻轻落在那方绣着暗云纹的袖口上。
林如海 洲儿,你母亲若在,见你这副周全模样,怕是要笑出声来。
他声音低哑,却带着久违的松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