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直播间里,一片沸腾。
【通关了!沈月桦又通关了!】
【我的天!朗诵一首诗就打败了最终BOSS?这太不可思议了!】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吗?太震撼了!】
【沈月桦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她就是龙国的骄傲!】
【其他国家的天选者估计都要绝望了吧!跟沈月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期待下一关!沈月桦加油!】
龙国应急管理中心。
所有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陈联络员激动得语无伦次,“沈月桦创造了奇迹!她不仅通关了,还深刻地诠释了我们的文化精神!”
“这是我们国家的胜利,是我们文化的胜利!”那位穿着军装的中年男人说道,“沈月桦的表现,让全世界看到了我们龙国的力量和底蕴!”
“接下来,我们要为下一关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老教授说道,“连续三关的胜利,让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下一关的挑战,很可能会更加艰难。”
“没错!”所有人都点了点头。
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屏幕上那个正在向锦城走去的身影。
沈月桦,加油!龙国,加油!刺眼的白光过后,沈月桦发现自己正站在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上。
空气中交织着酱油的咸香、糕点的甜腻、香料的辛烈,还有炭火烤肉的焦香,浓郁得几乎要将人融化。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孩童的嬉闹声,一派鲜活的市井气象。
这与《蜀道难》的肃杀、《桃花源记》的诡异截然不同。这里充满了“人气”,但沈月桦知道,在这个规则怪谈的世界里,越是看似安全的地方,往往隐藏着更深的凶险。
【欢迎来到进阶美食诗韵秘境——“人间烟火”。】
【任务目标:找到并“点化”五道被“规则之力”扭曲的传世美食,修复断裂的“美食传承脉络”。】
【任务限制:72小时。失败将导致华夏美食文化节点严重受损,现实世界传统菜系技艺加速失传。】
【特别提示:本次秘境规则复杂,部分美食的“诅咒”具有传染性。龙国提示机会剩余1次。】
系统的提示音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
沈月桦整理了一下衣襟,迈步走向街角那家飘着诱人肉香的馆子——“东坡居”。她的第一句线索诗,正是苏轼那首妇孺皆知的《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客官里面请!”店小二热情地将她迎了进去。
大堂里座无虚席,每张桌子上几乎都摆着一道油亮红润的东坡肉。沈月桦找了个角落坐下,也点了一份。
很快,一盘东坡肉端了上来。肉色红亮,卖相极佳,散发着浓郁的酱香。然而,当她用筷子轻轻一戳,那肉却像橡皮一样弹了回来,毫无入口即化的质感。
更诡异的是,她发现周围的食客们虽然吃得津津有味,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眼神空洞,如同提线木偶。
【警告!检测到“虚假美味”规则。此菜品被施加了感官欺骗诅咒,食客会在幻觉中尝到最美味的滋味,但长期食用会导致味觉失灵与精神麻木。】
沈月桦心中一凛,不动声色地放下了筷子。她环顾四周,目光最终落在了后厨那扇半掩的门上。真正的传承,一定藏在那里。
趁着店小二忙碌的间隙,她悄悄溜进了后厨。后厨里烟雾缭绕,一个膀大腰圆的厨子正麻木地翻炒着锅里的肉,他的动作机械,眼神和前厅的食客如出一辙。
灶台上,摆着一本油腻腻的、封皮破损的旧食谱。沈月桦小心翼翼地拿起来翻开,里面正是苏轼亲传的东坡肉做法,其中“慢火细炖,忌急忌躁”八个字被特意用朱砂圈了出来。
而厨子此刻用的,却是猛火快攻。
沈月桦明白了。问题出在“火候”和厨子身上。她需要唤醒这个被规则麻木的厨子,让他按照古法烹饪。
她尝试着和厨子说话,但对方毫无反应。情急之下,沈月桦想起了诗中的“柴头罨烟焰不起”。她找到后厨角落堆放的柴火,不是用现代的煤气灶,而是重新生起了一个老式的柴火炉。
她按照食谱上的方法,将上好的五花肉焯水、加料、入锅,然后用小火慢炖,再用锡纸密封,让“火候足时他自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股与前厅截然不同的、醇厚而自然的肉香缓缓弥漫开来。
那股香气仿佛带着生命,飘到了前厅,飘进了厨子的鼻腔。厨子麻木的动作渐渐停下,他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随即又恢复了清明。
“这……这才是东坡肉的味道啊!”厨子喃喃自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前厅的食客们也被这股真实的香气唤醒,空洞的眼神恢复了神采,纷纷露出了惊讶和享受的表情。
【恭喜!成功点化第一道菜“东坡肉”。美食传承脉络修复进度:20%。】
沈月桦松了一口气,正准备离开,却被厨子叫住了。
“姑娘,多谢你。”厨子感激地说,“这条街上,不对劲的馆子不止我这一家。西街的‘鲈香羹’、北街的‘清欢茶社’,都变得很奇怪。尤其是‘胡麻饼’铺的王老板,他好像被什么东西迷住了心窍,用的料越来越差……”
沈月桦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方向。她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后面还有四道被扭曲的美食等着她去解救。
她走出“东坡居”,午后的阳光洒在青石板上,温暖而真实。但她的眼神却变得更加坚定,因为她知道,这“人间烟火”的背后,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规则陷阱在等着她。
下一站,鲈香羹。
她的第二句线索诗,是陆游的“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
沈月桦按照厨子的指引,来到了西街。
与东坡居的热闹不同,"鲈香羹"这家店显得有些冷清。门口的幌子褪色严重,店里也只有寥寥两三位客人,都低着头,默默地喝着碗里的东西,气氛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