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筹备会的通知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育德中学的高二年级激起层层涟漪。而高二(1)班,这间已然不平凡的教室,更是暗流涌动。
林未捏着那张薄薄的会议通知,指尖微微用力。校庆汇演指导老师——这个头衔像是一道突如其来的聚光灯,打在她精心维持的低调伪装上。她瞥了一眼最后一排那七个空位,课桌摆放得略显凌乱,仿佛主人刚刚匆忙离去。
“听说今年的校庆,电视台会来录播?”前排两个女生窃窃私语,声音却足够传到林未耳中。
“还不是因为...他们。”另一个女生用笔尖悄悄指向后排,“星娱传媒是今年校庆的最大赞助商。”
星娱传媒——TNT时代少年团的经纪公司。林未垂下眼睫,将通知对折,塞进教案夹层。她早该想到的。
午休时分,教师休息室空无一人。林未打开电脑,插入那枚从蛋糕里“吃”出来的U盘。密码提示问题赫然在目:「燎原之火的第一缕烟尘始于何处?」
她几乎没有犹豫,敲下了那场著名选秀的名字——《声波战场》。那是她曾经跌落的地方,也恰是TNT时代少年团梦开始的地方。
文件夹应声而开。里面并非她预想中的恶作剧或是成员们的黑历史,而是一份份详尽甚至堪称专业的企划草案:舞台设计草图、灯光编程思路、原创曲谱片段、甚至还有一份针对校方审查制度的“安全节目”预案与一份更大胆的“备选方案”。
最后一页,是一段手写的扫描笔记,字迹工整带着锐气(她认出是马嘉祺的笔迹):
「汇演主题提案:缄默与回响」
「我们并非只想在舞台上重复那些被安排好的完美。我们有的,是必须发出的声音。林老师,您听得见吗?」
心跳漏了一拍。这些少年,他们并非纯粹的麻烦精或养尊处优的顶流。他们敏锐、有才华,并且……似乎在试探着向她求助。
下午的语文课,讲的是鲁迅的《呐喊》。
“所以,‘于无声处听惊雷’,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林未抛出问题,目光扫过台下。
严浩翔,那个耳钉在阳光下偶尔闪光的rapper,破天荒地没有睡觉,而是抬起了头:“就是在所有人都让你闭嘴的时候,用旋律把天炸个窟窿。”
教室里响起几声压抑的笑,但更多是沉默。许多人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
下课铃响,七个身影再次围拢过来,这次却少了些许戏谑,多了几分认真。
“老师,考虑得怎么样?”贺峻霖笑眯眯地,递过来一份装订精美的节目流程草案,“我们需要一个能扛事,还得懂行的‘自己人’。”
“自己人”三个字,他咬得格外清晰。
林未没有接那份草案:“指导老师需要确保节目符合学校规定,积极向上,并且……”她顿了顿,“保证所有参演人员的安全。”
她的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窗外,几个模糊的人影在校园围墙外徘徊,是未能混进来的私生饭。
马嘉祺上前一步,他的身高带来轻微的压迫感,但眼神是诚恳的:“我们明白。所以我们需要您的帮助,不仅仅是应付学校。有些‘声音’,我们希望能用正确的方式,被该听到的人听到。”
他指的是粉丝?学校?还是……更广阔的世界?
宋亚轩把玩着他的齿轮项链,冷不丁开口:“那首《燎原》的副歌和声,原设计是不是用了人声采样循环叠加?那种破碎又重塑的效果……”
林未猛地看向他。这是她当年在《声波战场》为一位选手歌曲做的音频设计,因为太过实验性而被评委批评,最终未被采用。这段往事,几乎无人知晓。
“你怎么知道?”
宋亚轩笑得像只偷腥的猫:“考古呗。我们有个队友,是您的‘事业粉’。”
刘耀文瞬间红了耳朵,一把捂住宋亚轩的嘴:“瞎说什么!”
林未感到一阵眩晕。这些少年比她想象中更了解她的过去。这不再是简单的师生博弈,更像是一场闯入彼此秘密领地的冒险。
最终,她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节目草案我会看。但我有几个条件:第一,一切行动必须以保证学业和安全为前提;第二,所有节目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我;第三……”
她环视七张各有心思却同样期待的脸。
“告诉我你们真正想通过这场汇演表达什么。不是公司给的企划,不是粉丝期待的人设,是你们自己。”
沉默在蔓延。丁程鑫和张真源交换了一个眼神。
严浩翔突然笑了,带着点痞气,眼底却认真:“老师,您这不就已经开始‘指导’了吗?”
那一刻,林未知道,她踏上的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燎原之火的序章,已然奏响。而她和他们,都是这火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