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卿和苏敬亭在无锡的朋友家躲了半个月,直到确认刘福安没派人追来,才悄悄返回上海。回到同福里的王公馆时,王佩瑶高兴得跳了起来,拉着苏曼卿的手,问东问西。
“曼卿,你不知道,你们走后,刘福安发现名单是假的,气得把‘祥生绸缎庄’的柜台都砸了!”王佩瑶笑着说,“现在上海的绸缎行都在传,刘福安偷鸡不成蚀把米,丢了大脸。”
苏曼卿笑了笑,心里却没那么轻松。刘福安吃了这么大的亏,肯定会报复,她必须尽快想办法,保护好父亲和“苏记”。
第二天,苏曼卿去“苏记”查看情况。店里的生意比之前好了些,有几个老主顾听说苏敬亭平安回来,特意来照顾生意。陈三看到她,连忙迎上来:“曼卿小姐,昨天大通洋行的顾先生来了,说找您有急事,还留了张字条。”
苏曼卿接过字条,上面是顾彦之的字迹:“苏小姐,若方便,明日上午十点,请到大通洋行一聚,有要事相商。”
她心里有些疑惑,顾彦之之前帮她找到了父亲的下落,现在又找她,是有什么事?但不管怎样,她都得去一趟,当面谢谢他。
第二天上午,苏曼卿准时来到大通洋行。顾彦之的办公室里,除了他,还有一个穿着西装的洋人,金发碧眼,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苏小姐,这位是大通洋行的总负责人,布朗先生。”顾彦之介绍道。
布朗先生站起身,跟苏曼卿握了握手,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苏小姐,久仰大名。我听说你很懂丝绸,尤其是苏绣,我们想跟你合作。”
苏曼卿愣住了:“合作?怎么合作?”
“我们大通洋行想把苏绣出口到欧洲,”顾彦之解释道,“欧洲的贵族很喜欢东方的手工艺品,苏绣做工精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我们想跟‘苏记’合作,由你们提供苏绣,我们负责出口,利润五五分成。”
苏曼卿心里一动,这对“苏记”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能把苏绣出口到欧洲,不仅能扩大生意,还能摆脱刘福安的打压。但她也有些担心,大通洋行为什么会突然提出跟“苏记”合作?
“顾先生,布朗先生,我很感谢你们的信任,但‘苏记’刚经历了变故,可能没办法一下子提供大量的苏绣。”苏曼卿谨慎地说。
“这没问题,”布朗先生笑着说,“我们可以先小批量合作,比如每个月提供一百块苏绣手帕,五十条披肩,等生意稳定了,再扩大规模。而且,我们可以先预付一部分定金,帮你们周转资金。”
顾彦之也补充道:“苏小姐,这是一个双赢的机会。有大通洋行在,刘福安不敢再轻易找‘苏记’的麻烦,毕竟我们跟上海的租界当局有合作,他还没胆子跟洋行作对。”
苏曼卿明白了,顾彦之不仅想跟她合作,还想帮她对抗刘福安。她心里很感激,也不再犹豫:“好,我答应跟你们合作。我会尽快让苏州的绣娘赶制苏绣,按时交货。”
布朗先生很高兴,拿出合作协议,跟苏曼卿仔细核对了条款。顾彦之在一旁帮着翻译,偶尔还会提醒她一些注意事项,看得出来,他很用心。
签完协议后,布朗先生先离开了办公室。顾彦之递给苏曼卿一杯咖啡:“苏小姐,其实这次合作,是我向布朗先生推荐的你。”
“为什么?”苏曼卿问,“我们之前并不熟悉,你为什么要帮我?”
顾彦之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因为你母亲。我小时候,家里穷,在苏州的时候,受过你母亲的恩惠。她不仅给了我钱上学,还教我辨认丝绸,说我有这方面的天赋。后来我去了国外留学,回来后就进了大通洋行。这次在‘苏记’看到你,我就认出你了,因为你跟你母亲长得很像。”
苏曼卿愣住了,她没想到顾彦之竟然认识母亲。她想起母亲以前说过,年轻的时候帮过一个穷学生,没想到竟然是顾彦之。
“原来是这样,”苏曼卿心里的疑惑解开了,“谢谢你,顾先生,不仅帮了我,还帮了‘苏记’。”
“不用谢,”顾彦之笑了笑,“这是我应该做的。对了,刘福安最近跟日本人走得很近,你要多加小心,尽量不要单独出门。如果遇到麻烦,随时给我打电话。”
苏曼卿点点头,把顾彦之的话记在心里。她知道,有了大通洋行的合作和保护,“苏记”暂时安全了,但刘福安和日本人的威胁还在,她必须尽快壮大“苏记”,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离开大通洋行后,苏曼卿立刻给苏州的母亲写了信,让她组织绣娘赶制苏绣,还特意叮嘱她要注意安全,别让刘福安的人察觉到。她相信,有了这次合作,“苏记”一定能越来越好,她也能保护好父亲和母亲,在上海这个复杂的城市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