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于梦和许希在“舞韵”跟着默默老师学习中国舞已经半年了。许希进步平稳,身段越来越柔美,对中国舞的韵味也把握得越来越好。
而于梦,虽然依旧充满热情,但默默老师敏锐地察觉到,这孩子那股仿佛用不完的精力,以及她肢体中蕴含的某种轻盈的爆发力,似乎与中国舞要求的含蓄内敛、圆润流转有些微的不契合。她做动作很有力量,但缺少一点那股“绕指柔”的韵味。
这天,默默老师特意来于家进行了一次家访。她带来了孩子们平时练习的视频,和程敏仔细分析。
“程姐,梦梦是个很有灵性的孩子,不怕苦不怕累,节奏感也好。”默默老师指着视频里于梦跳跃的动作,“你看她的弹跳力和这种延伸感,非常出色。但中国舞讲究‘拧、倾、圆、曲’,梦梦的肢体语言更偏向于‘开、绷、直、立’,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芭蕾舞者的身体条件。”
她顿了顿,诚恳地说:“我觉得,梦梦可能更适合学习芭蕾舞。她在芭蕾上会更有发展空间,更能发挥她的天赋。而希希,她的沉静和细腻,非常适合继续深造中国舞。”
程敏有些惊讶,但仔细回想女儿跳舞时的样子,确实如默默老师所说,那股劲儿更偏向于挺拔和外放。她感谢了默默老师的负责和坦诚。
“我认识一位非常优秀的芭蕾舞老师,叫胡桃,在市青少年宫芭蕾舞团担任指导,她开的机构在教学上非常专业。”默默老师推荐道,“如果你们有兴趣,我可以先帮忙联系一下,让梦梦去试听课。”
默默老师离开后,程敏没有立刻做决定,而是把于梦叫到身边,温和地询问她的想法。
“梦梦,默默老师说,你可能更适合跳芭蕾舞,你觉得呢?你喜欢中国舞还是芭蕾舞?”
于梦歪着小脑袋想了想,很认真地回答:“妈妈,我觉得芭蕾舞的衣服更好看!立起脚尖像小天鹅一样!而且……”她有点不好意思地小声说,“我觉得中国舞有时候要一直慢慢转啊转,有点点无聊。上次默默老师带我去看胡桃老师那边的姐姐们跳芭蕾,她们跳起来好高,旋转起来像陀螺,我可喜欢了!”
原来默默老师已经私下带于梦去感受过了。程敏看着女儿提到芭蕾时发亮的眼睛,心里便有了答案。尊重孩子的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她没有犹豫,立刻通过默默老师要到了胡桃老师的联系方式,并预约了试听课。
胡桃老师是一位气质非常优雅的女性,要求严格但不失亲切。于梦在试听课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惊人的专注力。
当胡桃老师指导基本站姿和手位时,于梦模仿得一丝不苟;当她尝试第一个小跳跃时,那种自然的轻盈感和舒展的肢体,让胡桃老师也忍不住点头。
“这孩子,条件很好,乐感和表现力都不错,是块跳芭蕾的料子。”胡桃老师对程敏说。
于是,于梦的学习生涯迎来了转变。她告别了学习了半年的中国舞教室,开始在胡桃老师的芭蕾舞机构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许希则继续留在“舞韵”跟着默默老师学习中国舞,两个好朋友虽然不在同一个舞蹈班了,但依然会互相分享各自学舞的趣事。
转向芭蕾舞的于梦,仿佛鱼儿入了水。她确实在这门艺术上展现了非凡的天赋。那份曾经让程敏头疼的旺盛精力,在芭蕾训练中找到了完美的宣泄口——化为了无数次不知疲倦的重复练习,化为了擦地、小跳、旋转时专注而坚定的眼神。
她不怕苦,压腿、开韧带的疼痛她也能咬着牙坚持下来,只因为内心真正热爱。
短短一年时间,于梦的进步神速,无论是基本功的扎实程度,还是舞蹈的表现力,都远远超过了同龄人。胡桃老师认为她已经具备了参加比赛的能力,为她报名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少儿芭蕾舞比赛。
比赛那天,于真和程敏,还有于晏、许希以及特意赶来的于真父母、程敏父母,全家出动为于梦加油。
舞台上,穿着白色纱裙的于梦,像一只真正的小天鹅,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她的动作规范而优美,跳跃轻盈,旋转稳定,脸上带着自信而纯净的笑容,将整个舞蹈演绎得充满灵气。
当评委宣布于梦获得幼儿组第一名时,后台的程敏和于真激动地抱在了一起。看着台上捧着奖杯、笑容灿烂的女儿,程敏的眼眶湿润了。她无比庆幸当初默默老师的建议和自己尊重女儿选择的决定。
于梦举着亮晶晶的奖杯跑下台,扑进程敏怀里:“妈妈!我做到了!芭蕾舞太好玩了!”
于真接过女儿,高高举起,满脸骄傲。许希也在一旁为好朋友用力鼓掌。
从此,于梦在芭蕾舞的道路上越发闪耀,而那次比赛的第一名,仅仅是她璀璨舞蹈生涯的一个开始。家里那个曾经精力过剩的“小魔王”,终于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找到了释放光芒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