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欢颜集团凭借自建的武汉陆运枢纽和广西北海航运通道,成功跳出了价格战的泥潭,将竞争维度提升至供应链效率和商品品质,宏海集团的赵霆虽惊却不乱。他迅速调整策略,做出了一个相当务实且见效快的决策:既然自建物流体系来不及,那就用资本开路,与国内成熟的第三方大型物流公司和航运巨头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凭借鼎晟资本的雄厚财力背书,宏海很快与数家顶级物流服务商签署了排他性或优先合作条款,以高价确保了物流运力和舱位,甚至短暂地取得了比欢颜自建物流更具优势的时效和成本。同时,他们也加大投入,试图通过合作渠道快速引入进口商品,模仿欢颜的“高品质”路线。
这一招确实奏效。宏海迅速弥补了其在物流和国际化供应链上的短板,虽然成本高昂,但至少在场面上稳住了阵脚,没有让欢颜进一步拉大差距。市场竞争再次陷入一种僵持的平衡状态。
欢颜凭借先发优势和一体化布局,守住了品质和口碑的基本盘,尤其是在中高端消费者心中建立了信任;而宏海则依靠资本的力量,强行抹平了部分差距,依靠补贴和流量,维持着市场规模。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欢颜集团此前暴跌的股价终于企稳,投资者看到了管理层的应变能力和战略定力,恐慌情绪得以缓解。然而,由于双方持续的竞争投入(欢颜需要维持供应链建设和高品质选品的成本,宏海则需要支付天价的物流合作费和补贴),欢颜的盈利能力受到了严重挤压,财报表现不佳,利润微薄。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次内部高管会议上,被陈末从盘锦带到南京、一路提拔起来的张硕,提出了一个在他看来颇为“务实”的建议。
“陈总,苏总,”张硕看着财报上难看的利润数字,语气沉重地说,“现在和宏海这么耗下去,咱们的利润都被拖没了。是不是……可以考虑适当优化一下人员结构?尤其是各地社区业务里,一些绩效垫底的、可替代性强的岗位。先节流,保证活下去,才能图发展。”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几位高管默默点头,似乎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办法。
“胡闹!”
陈末的声音突然响起,不高,却带着罕见的严厉和不容置疑的冰冷。他目光如炬,直视张硕,更是扫过所有在场的人。
“裁员?‘优化’?”陈末的语气带着明显的失望,“我们欢颜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最初海口那几个人,是怎么跟着我们扛过来的?我们刚刚上市,名声在外,多少双眼睛看着!今天为了这点利润压力,你就把手底下干活的人‘优化’掉?这让外面那些信任我们的用户、投资者怎么想?让公司里那些拼命的员工怎么想?”
他深吸一口气,压了压火气,但话语依旧分量十足:“张硕,我记得你当初是怎么来的。如果当时我只看着报表,你会有机会坐在今天这个位置上吗?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记得我们当初为什么出发。 节流的方法有很多,砍掉不必要的营销开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唯独从自己员工身上省口粮,是最蠢、最短视、也最伤元气的做法!这个念头,以后想都不要想!”
陈末的严厉批评让张硕面红耳赤,也让其他有类似想法的高管心中一凛。他们再次清晰地意识到,这位年轻老板的底线和坚持所在——规模和利润可以暂时让步,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对员工的责任,绝不能妥协。
苏曼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没有插话,但眼神中充满了对陈末的支持。她知道,这正是她深爱的这个男人最可贵的地方,他不是冰冷的资本机器,他有他的温度和坚持。
这场内部的风波很快平息,裁员提议被彻底否决。陈末要求管理层将精力重新聚焦于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来降本增效,而不是打人的主意。
虽然外部的竞争僵局仍未打破,盈利压力依然巨大,但欢颜集团内部经过这次小小的震荡,凝聚力反而更强了。员工之间流传开董事长力排众议拒绝裁员的消息,让很多人安心之余,更多了一份归属感和拼劲。
他们知道,自己跟随的,是一个有温度、有原则的领导者。这场硬仗,虽然难打,但值得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