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辞,一年又接近尾声。今年的冬天,外婆收到一封来信——与其说是信,还不如说是一张废纸。可是上面的字迹工整端正,是寄信人一笔一划写上去的:
「母亲,许久未见,近来安好?我诞下一子,名实弥,特此告知。勿寻,勿念。」
是志津的,或许是知晓丈夫的品性,怕儿子落得凝春一样的下场;又或是过于思念,所以特意送来一封信。尽管仓促,尽管短暂,还是想让母亲放心——没事的,她还活着,并有了孩子,尽管可能不算幸福。
“外婆……?”小凝春已经两岁了,她伏在外婆膝上,抬着小脸,懵懂又无措地看着眼眶红红的外婆。
“你姨母生了个小弟弟,叫实弥。”外婆掩去眼中的湿意,用宽厚温暖的掌心轻轻抚摸外孙女的小脑袋。
“弟弟……实弥……?”小凝春有些不明白,只奶声奶气地重复了一句。
“嗯,以后我们凝春就不是一个人了。”
虽然,可能他们根本无法见面。外婆明白,现在有她陪着凝春,可人的寿命总是有限的,何况,无人知晓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抵达。
思索再三,她叫住了还没有走远的邮差。写下回信,多给了些钱,让他按原路送回去。
「志津,能不能告诉母亲你如今的详细居所?我不去寻,只求个心安,也怕将来孩子无依靠。」
不论是凝春还是实弥,都是她的孩子的孩子,将来不论他们谁失去了依靠,她都希望孩子们能有个归宿。
这封信或许会石沉大海。
它可能到不了志津手里,也可能没有回信。外婆心想。
外婆看着在她膝上自娱自乐的凝春,又想起身在远方的女儿。
可是——万一呢?
她不愿意放弃那一点点希望。
————————
志津走后,村里的人对凝春的争议更大了。
外婆既感到心酸,又感到庆幸。心酸凝春仅因发色而遭人排挤,庆幸凝春还只是个孩子,不明白他人的恶意。
可是外婆不知道,小凝春好像天生就有强大的感知力。她不懂那些人为什么会有那种感觉,可是她感觉到了不舒服。
三岁时,外婆带着凝春搬进了山林里,小凝春好像很开心,她很喜欢山林的样子。
郁郁葱葱的山林中,晨雾尚未散尽,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点。
穿着素色和服的老妇人牵着个小小的身影走在山路上。那孩子扎着蓬松的高马尾,白色卷发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泽,发尾的淡蓝色像沾了晨露,正是三岁的不死川凝春。她走路已经很稳妥,手里攥着片刚摘的枫叶,仰着头跟外婆说话,声音奶声奶气:“外婆,这个叶子,很漂亮!送给姨母的话,她会喜欢吗?”
外婆精神矍铄,笑着点头:“会的,你姨母最喜欢你了。”她转而指着路边的艾草:“这是艾草,能驱寒,记住了吗?”
“记住啦!”凝春笑着摸了摸艾草叶子,“和生姜一起煮水,泡脚暖暖的!”
小凝春其实有些不明白,姨母最喜欢自己了吗?可是为什么姨母从不来看自己?
她牵着外婆的手,一路蹦蹦跳跳。
但是,外婆从来不骗人,她相信外婆,姨母一定很喜欢自己!
————————
外婆又在灯下看那张破旧的信纸了。
小凝春扒着门框,偷偷观察着外婆。
见外婆把信收进匣子里,丝毫不见愁容——凝春举着刚摘的山茶花跑进来,献宝似的递过去:“外婆,这个能当药引吗?”
“能啊,”老妇人接过花别在凝春的马尾上,笑意温和,“我们凝春戴花最好看。”
凝春钻进外婆怀里,眼睛一直望向那个匣子。
“外婆,那里面是什么啊?”
“是姨母的信,很早之前的了。”
“姨母?”小凝春眼睛亮了亮,“写的什么?”
外婆笑了笑:“告诉外婆你有弟弟了。”
凝春有些向往。
“弟弟……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去看看他们呢?”
外婆不说话了,小凝春感觉到外婆的情绪波动,安静地窝在外婆怀里,笑了笑。
“我有外婆陪着就够啦,和外婆在一起,每天都很开心。”
————————
求评论。。。(›´ω`‹ ) థ౪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