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弹幕说她才是真万人迷
本书标签: 现代  万人迷  女频   

第三章:密室里的博弈论

弹幕说她才是真万人迷

经过前两天的风暴,《心跳解码》的节目风格发生了肉眼可见的畸变。导演组痛并快乐着,一边绞尽脑汁应对沈依依这个“变量”,一边享受着她带来的泼天流量。

第三天,节目组安排的主题是“密室逃脱·心跳双人局”。官方通告是考验默契与智慧,但观众都心知肚明——黑暗、狭小空间、肢体接触、英雄救美,这才是工业糖精的标准生产车间。

嘉宾通过抽签决定分组。抽签箱经过“特殊处理”,林枫和白婉婷“毫无意外”地抽到了同一组。两人对视一笑,粉红泡泡尚未升起——

“抽样偏差。”沈依依清冷的声音透过麦克风响起,她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那个花里胡哨的抽签箱,“基于简单的概率模型,在非替换抽样下,特定个体配对成功的概率应低于12.8%。当前结果与期望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有理由怀疑抽样过程的随机性受到人为干预。”

【又来了!概率学攻击!】

【p值都出来了!节目组脸疼不疼?】

【社会姐:用科学打破黑幕!】

【导演:我太难了!】

导演在监控室一口老血堵在胸口,强颜欢笑:“切镜头!给林枫和婉婷特写!准备进密室!”

沈依依抽到的队友是另一位存在感不高的男嘉宾,叫赵柯,是个小有名气的推理小说作家,性格内向,平时话不多。

他们进入的密室主题是“古堡谜案”。灯光幽暗,气氛阴森。赵柯试图展现绅士风度:“别怕,跟紧我,我会尽量保护你。”

沈依依已经蹲在门口研究一个复杂的机械密码锁:“恐惧情绪会显著降低认知资源的可用性,不利于问题解决。建议优先进行任务分解。根据门上的提示词‘永恒’与墙上的家族徽章纹样,结合锁孔结构,初步判断密码与家族成员生卒年份有关。我们需要先找到族谱。”

赵柯:“……好的。”他默默把“其实我有点怕黑”咽了回去。

【赵柯:我的英雄救美剧本呢?】

【社会姐:不需要,谢谢。】

【这解谜速度是真实存在的吗?】

另一边,林枫和白婉婷的密室里则是另一番景象。主题是“恐怖医院”。白婉婷适时地发出惊呼,下意识往林枫身边靠。林枫努力维持镇定,护住她:“别怕,都是假的。”互动标准得像教科书。

然而,弹幕却不怎么买账:

【啧,有点刻意。】

【满脑子都是社会姐的p值……】

【你们说林枫现在算得出p值吗?】

监控室里,陆衍看着分屏画面,嘴角噙着笑。沈依依那边高效得像个军事行动小组,而林枫这边……他按下内部通话键:“给‘恐怖医院’那组加点‘料’,通风系统里释放点无害但能制造紧张感的冷雾。再把最关键的线索藏得再深点。”

导演:“……陆总,这……”

“照做。”

很快,林枫和白婉婷的密室温度骤降,白雾弥漫,配合着诡异的音效,恐怖氛围拉满。白婉婷的惊呼带上了真实的颤抖,紧紧抓住林枫的胳膊。林枫的额头也渗出了细汗,解谜进度缓慢。

而沈依依这边,她已经和赵柯配合,顺利找到了族谱,正在快速计算年份差值。“第3代家主在位时间最长,但‘永恒’更可能指向创始人。注意徽章上荆棘环绕的数字7,可能是混淆项。优先尝试创始人时期的关键日期……”

赵柯看着沈依依飞速演算的侧脸,忍不住问:“沈同学,你……平时都玩这些?”

“密室逃脱是观察群体决策和压力下认知表现的绝佳场域。”沈依依头也不抬,“比实验室环境更真实。”

赵柯:“……受教了。”他觉得自己像个误入奥数班的小学生。

就在沈依依即将解开最后一道密码时,密室顶部的广播突然响起,加入了新的规则:“注意!现有线索不足以完全打开最终通道。相邻密室之间可以通过墙上的传声筒交换一条关键信息。请谨慎选择交换对象,你们的抉择将影响最终逃生时间。”

规则一出,所有嘉宾都愣住了。

监控室里,导演也懵了,这不在原剧本里!他看向陆衍。

陆衍晃着红酒杯,轻笑:“增加点变数,看看理性选择是否还能奏效。”

相邻的密室,正是沈依依组和林枫组。

林枫和白婉婷对视一眼。白婉婷小声说:“我们是不是该和依依他们交换?他们好像进度很快。”

林枫却犹豫了。他想起了沈依依那些让他难堪的分析,以及网上那些质疑他“演技”的评论。一种微妙的抵触情绪涌上心头。“他们不一定愿意分享。而且,我们也有我们的线索……”他的好胜心和不安全感在此刻冒头。

沈依依听完规则,几乎没有停顿,立刻对赵柯说:“这是一个经典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合作双方利益最大化,但存在背叛风险。根据我对隔壁组行为模式的观察,个体A(林枫)在当前压力下选择背叛(隐瞒或提供虚假信息)的概率约为65%。个体B(白婉婷)倾向于合作,但决策权有限。”

赵柯目瞪口呆:“所、所以呢?”

“所以,我们不能被动等待。”沈依依走到传声筒前,拿起话筒,语气平静无波,“隔壁密室的朋友,我们是沈依依组。我们已掌握族谱关键日期线索。如果你们愿意共享你们找到的‘医院地图’碎片,我们可以提供年份计算方式,确保双方最快速度通关。如果30秒内未得到肯定答复,我们将视同你们选择竞争策略,并采取对应方案。”

清晰、直接、将选择题抛给了对方,并设置了时间限制。

【博弈论!是博弈论啊!】

《社会姐杀疯了!》

【林枫快答应啊!还在想什么!】

【林枫:CPU已烧。】

林枫那边确实陷入了混乱。沈依依的直球打得他措手不及。他确实找到了地图碎片,但不想轻易交出。白婉婷着急地拉着他的袖子:“给她吧林枫,合作对我们也有利啊!”

时间一秒秒过去。

就在最后几秒,林枫一咬牙,对着传声筒说:“我们怎么相信你们的信息是真的?”

沈依依立刻回应:“我们可以先将年份计算的关键参数告知。参数本身不直接构成答案,但足以验证我方诚意。请接收:创始人卒年与徽章上数字7的乘积,减去第3代家主继位年份。”她快速报出一串数字。

赵柯小声补充:“……其实差一个步骤才能算出最终密码。”

沈依依:“我知道。这是信任建立的成本。”

林枫那边快速验算了一下,发现这个参数确实指向他们之前卡住的一个环节,是真的!

他脸色变幻,最终还是在白婉婷的催促下,闷声道:“地图碎片在病床3号枕头下。图案是左翼三楼走廊。”

“成交。”沈依依放下传声筒,迅速将参数代入完整公式,密码锁应声而开。同时,她也根据地图信息,快速找到了通往下一个房间的钥匙。

【牛逼!!!】

《社会性博弈胜利!》

【林枫格局小了哈哈!】

【依依带飞全场!】

林枫组虽然也得到了关键参数,但因为犹豫浪费了时间,最终还是比沈依依组慢了一步逃脱密室。

当沈依依和赵柯从容地走出密室出口时,林枫和白婉婷才略显狼狈地出来。林枫的脸色不太好看。

密室环节结束,沈依依组毫无悬念地获得第一。节目组安排了简短的采访。

问到沈依依如何快速解谜时,她坦然道:“主要依赖于模式识别、逻辑链构建以及基本的概率计算能力。”问到如何看待博弈环节时,她回答:“‘囚徒困境’中,一次性博弈往往导向背叛。但在重复博弈或信息透明度高的环境下,合作更易达成。本次环境更接近后者。”

【听懂掌声!】

【给大佬跪了。】

而问到林枫对合作环节的看法时,他勉强笑了笑:“有点意外,没想到会这么……学术。下次会更相信队友吧。”话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

这段采访又被单独剪出来,引发了新一轮讨论。相信队友林枫# 成了一个略带嘲讽的话题。

傍晚,沈依依回到房间开启个人直播。今天直播间的人数更加恐怖。除了看热闹的观众,还混进了许多来历不明的账号——有来学习博弈论的,有来研究社会心理学的,甚至还有来膜拜学霸的。

【老师今天讲博弈论吗?】

《求囚徒困境详细分析!》

【社会姐考虑出书吗?《恋综中的博弈论应用》】

沈依依依旧那副样子,整理笔记,回答一些她能理解的“学术问题”。

突然,那个熟悉的特效ID【投资人L】再次降临,又是一连串昂贵的“永恒心跳”刷屏。

沈依依再次蹙眉:“谢谢‘投资人L’。但重复性无意义打赏行为符合斯金纳箱实验中的变量强化模式,容易引发成瘾性消费,不建议模仿。”

陆衍在屏幕那头气得笑出声,直接发了条付费弹幕(价格是礼物的十倍):“不是打赏,是付费咨询。沈老师,如果用博弈论模型分析我现在想约你共进晚餐的成功概率,你会怎么算?”

弹幕:【!!!】

【金主爸爸直球了!】

【这是要约会吗?】

【社会姐快算!】

沈依依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种问题。她认真思考了几秒,回答道:“该问题涉及多重变量,包括但不限于双方时间成本、预期收益(如社交价值、信息获取)、潜在风险(如舆论影响、安全性评估),以及最重要的——主观意愿偏好。目前缺乏足够数据建立有效模型,无法计算概率。建议直接提出邀请,根据反馈获取决策数据。”

【翻译:你约啊,你约了我就知道答不答应了!】

【金主:我恨你是块木头!】

【这回答太社会姐了!】

陆衍看着回复,摩挲着下巴,眼中兴趣更浓:“直接邀请吗?好啊。”

就在这时,一条英文弹幕悄然飘过,来自“Oxford-C.G”:“The application of game theory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hile intellectually stimulating, often overlooks the irreducible complexity of human emotion. A purely rational approach might yield suboptimal results in domains requiring affective connection.”(博弈论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虽然能激发智力思考,但往往忽略了人类情感不可还原的复杂性。在需要情感连接的领域,纯粹理性的方法可能产生次优结果。)

沈依依看到这条,再次陷入沉思:“You raise a valid critique. Emotion does introduce noise and unpredictability into rational models. Perhaps a hybrid approach that acknowledges both strategic interaction and emotional resonance is needed.”(你提出了一个有效的批评。情感确实会给理性模型带来噪音和不可预测性。或许需要一种同时承认策略互动和情感共鸣的混合方法。)

两人又开始隔空交流,讨论起理性与情感在人际互动中的边界。

【又来了又来了!英语角时间!】

【顾教授是不是吃醋了?】

【金主砸钱,教授砸知识,这局怎么破?】

陆衍看着那个阴魂不散的“Oxford-C.G”,眯起了眼睛,对助理说:“去查一下顾行舟教授的行程。看他最近有没有回国计划。”

而技术宅陈澈,看着直播间里两位“大佬”的交锋,默默低下头,更加努力地编写代码。他刚刚开发了一个新功能,可以自动将沈依依直播里的学术金句生成知识卡片,并附上参考文献链接。这是他唯一能参与进去的方式。

第三天的直播在一种奇特的“三角学术氛围”中结束。没有人知道,一场因为沈依依而起的、跨越资本、学术、技术三个维度的无声较量,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密室逃脱了,但更大的现实博弈,才刚刚开始。而沈依依,这个风暴的中心,却只是觉得今天收集到的行为数据格外丰富,心满意足地合上了笔记本。

理性之外的情感变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复杂度,涌入她精心构建的模型之中。

上一章 第二章:弹幕里的牛津腔 弹幕说她才是真万人迷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暴雨中的纳什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