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暑假,对于十六岁的岁安而言,空气中除了暑热,还弥漫着一种隐秘而兴奋的期待。
那张被她设为手机私密屏保的“金色雨”照片,以及照片里那个笑容灿烂的少年林高远,成了她整个夏天心跳加速的源头。
杜塞尔多夫世锦赛,她熬夜看了他的每一场比赛,为他的每一次得分欢呼,也为他的失利久久难以释怀。他站在世界赛场上拼搏的身影,让她觉得遥远又骄傲。
全运会乒乓球比赛在天津举行的消息传来时,岁安的心猛地一跳——这是一个能亲眼看到他的机会!
机会渺茫,但她想要试一试。她开始默默计算自己的零花钱和过年攒下的压岁钱,小心翼翼地规划着去天津的预算。
她知道直接提出去看比赛,父母大概率会以耽误学习为由拒绝。于是,她酝酿了好几天,在一个晚饭后,装作不经意地提起。
“爸,妈,听说天津的全运会乒乓球比赛特别精彩,好多世界冠军都会去呢。”她眨着眼睛,语气里充满向往,“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打算去看,说能感受一下大赛气氛,激励自己学习。”
妈妈放下筷子,看了她一眼:“想去?天津可不近啊。而且快开学了,心玩野了收不回来怎么办?”
岁安立刻保证:“不会的!我就去看两天,最多三天!看完回来我保证立刻收心,开学摸底考一定好好考!而且…”她声音低下去,带着点撒娇的意味,“我就这么一个暑假的小心愿嘛,用我自己的压岁钱去。”
爸爸沉吟了一下,开口问:“和谁一起去?安全吗?”
“和宋眠一起!她爸妈也同意的!我们就去看比赛,看完就回来,绝对不乱跑!”岁安赶紧把好友搬出来,增加可信度。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谈判和再三保证,父母终于松口,条件是她回来后必须全力以赴投入学习。岁安几乎是跳着回到房间的,第一时间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分享给了宋眠。
“眠眠!我爸妈同意了!天津!我们可以去看全运会了!”电话里,岁安的声音激动得发颤。
宋眠在那头哭笑不得:“我的安安大小姐,你可真是,为了你的偶像,拼了啊!行吧行吧,陪你去追星!不过说好了,酒店车票攻略你搞定!”
“没问题!”岁安一口答应,整个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悦里。
那时的乒乓球赛事,热度虽因里约奥运和“胖球队”的整体出圈而高涨,但粉丝经济还未像后来那般无孔不入。
门票虽然紧俏,但还不至于一票难求到秒空的地步。岁安拉着宋眠,提前定好闹钟,守在电脑前,紧张兮兮地刷新页面,最终幸运地抢到了两张乒乓球单项比赛后半程的门票,位置不算最佳,但能在现场,已是万幸。
出发那天,两个十六岁的女孩背着双肩包,带着简单的行李和满腔的兴奋,坐上了前往天津的火车。一路上,岁安都处于一种微妙的亢奋状态,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心里反复排练着可能看到的比赛场景。
到达天津,入住提前订好的快捷酒店后,她们第一件事就是跑去比赛场馆外围的官方商品店。店里人头攒动,但大多是为自己支持的省份队伍或知名球星购买加油道具的球迷。
岁安眼睛发亮地在货架上搜寻,终于找到了印有“广东队”和“林高远”名字的应援手幅。
“阿姨,这个要两个!”她指着那款红蓝配色、印着林高远卡通形象和名字的手幅,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提高。
拿着新鲜出炉的应援手幅,仿佛握住了什么重要的凭证,岁安的心才彻底踏实下来。她分了一个给宋眠,自己紧紧攥着另一个,嘴角的笑意怎么都压不下去。
比赛日终于到来。走进偌大的体育馆,扑面而来的是空调的凉气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竞技体育的热烈氛围。空气中弥漫着橡胶地胶和汗水混合的独特气味,耳边是此起彼伏的乒乓球的撞击声、观众的喝彩声、加油棒的击打声。
岁安和宋眠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视野还算不错,能清晰地看到下方墨绿色的球台。岁安的心跳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手心里微微出汗。
当广东队的队员入场热身时,岁安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和电视上看到的似乎一样,又似乎完全不同。他穿着广东队的队服,看起来比屏幕里更清瘦一些,动作舒展,神情专注地和队友进行对练。
“是他!眠眠你看!是林高远!”岁安忍不住抓住旁边宋眠的胳膊,激动地小声叫道,眼睛却一刻也舍不得从场上移开。
“看到啦看到啦,你淡定一点!”宋眠笑着拍拍她的手。
比赛正式开始。林高远出场时,岁安立刻举起了手中的应援手幅,心脏跳得像擂鼓一样。周围的加油声浪很高,她夹杂在其中,声音或许微不足道,但她还是用力地喊着“林高远加油!”。
现场看比赛的感觉和看电视直播截然不同。她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球速的快慢旋转,能听到运动员脚下步伐摩擦地胶的尖锐声音,能清晰地看到他们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得分时的握拳低吼,失分时的瞬间蹙眉,思考时的凝神专注。
她看着林高远在场上奔跑、挥拍,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带着属于他的节奏和锋芒。当他打出一个极其精彩的反手拧拉或者正手爆冲时,岁安会和其他观众一起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激动得脸颊发烫。
有一局比赛异常胶着,比分交替上升。岁安紧张得几乎不敢呼吸,双手紧紧捏着应援手幅的边缘,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场内。当林高远最终拿下关键分时,她几乎是跳了起来,和宋眠拥抱在一起,放开嗓子欢呼,那一刻的喜悦和激动,纯粹而强烈。
整场比赛,她的目光几乎一直追随着那个穿着广东队服的身影。看他喝水,擦汗,和教练交流,在场边休息时安静地看着其他场地的比赛。真实的、鲜活的林高远,就在她眼前几十米的地方。这种感觉奇妙到难以言喻。
比赛结束后,运动员退场。岁安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通道口,心里涌上一股巨大的满足感和一丝淡淡的怅惘。就像做了一场美好却短暂易醒的梦。
“值回票价了吧?”回酒店的路上,宋眠笑着问她。
岁安用力点头,眼睛亮晶晶的:“嗯!太值了!和看电视完全不一样!”她低头,珍惜地摸了摸那张已经有些被手汗浸湿的应援手幅,“我感觉…离他好像近了一点点。”
虽然只是看台上万千观众之一,虽然他根本不会知道她的存在,但这次奔赴,这场亲眼见证,对于十六岁的岁安来说,已经是一次无比盛大且珍贵的圆梦。
天津夏日的热风,场馆内喧嚣的声浪,手幅上清晰的印花,以及那个在球台前专注拼搏的身影,共同构成了她这个夏天最明亮、最心动的记忆。
她知道回去后要面对升学的压力,但这一刻的光和热,足够支撑她走很久。她小心翼翼地将手幅折好,放回包里,如同珍藏起一个关于夏天的,最甜蜜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