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包子啊,是几千年的食品了,无非是一个面团和一勺子馅料,手一合,再一转的事。可有人还把包子做出了花儿来,什么十八褶,宝瓶口也研究出来,猪羊牛肉是齐上阵,满汉全席都靠边站,对了我今天吃了个特香的牛肉包.....
谁问你了?这故事还讲不讲了?
瞧瞧,你着什么急啊?
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您不着急崔大嘴急。他是吃了三四五个,也没品出来六七八的名堂来。不说,一朝失足千古恨;说了,扯谎的本事哪是张口就来的。硬着头皮,顶着孔林泉的压力,说已经尝出来了,回去就写配方。
一回到家,崔大嘴是翻遍了书中黄金屋,也没找出来什么真金白银。心烦意乱时,忽然想到可以跟踪汤辛啊,看他去什么地方进的食材。
说干就干,但跟了几天,汤辛除了进购面粉和葱料,肉只进了猪肉,再也没见别的了。得不出结论,崔大嘴魂不守舍,再加上孔林泉的催促,心病渐渐变成了身病。
店里的伙计看着崔大嘴日渐消廋,食欲不振,而且一提到包子就跟人揪住了他的小辫子似的,伙计们也开始疏远他,甚至传言他食物吃的太杂中毒疯掉了。不久后,崔大嘴在福庆楼上喝茶,汤记汤包散发的闻道让他应激呕吐,踉踉跄跄想跑,一个没踩稳,摔下楼,当场就死了。
哎呀呀,那孔林泉岂不是难受坏了?
谁说不是呢,孔林泉高兴的难受坏了。
他早就看不惯崔大嘴了,虽然他稳坐福庆楼一把手的位置,可自古就有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崔大嘴表面老实听话,背地里做着倒卖配方,偷工减料的勾当,这些对孔林泉没什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可有些时候,人不能蹬鼻子上脸。崔大嘴挪用公款的事被孔林泉知晓,气得现砸了一套水纹茶具,放狠话说当是送给崔大嘴黄泉路上的用品。
孔林泉阴险着呢,最喜欢干的就是借刀杀人。这把利刀,就是汤辛。
汤辛也不是什么包子小商,他是走私贩子。早年间这玩意被洋人带来,成为了贡品,汤辛在中间钻了空子,到手了一些,而这些空子的支持者——福庆楼的大老板孔林泉。
那时候孔林泉没想开饭馆,而是烟馆,奈何政府严格,偷摸改成了饭馆,实则挂羊头卖狗肉。后面遇到了崔大嘴,发现民以食为天,便利用崔大嘴谋取更多的利益。到后面发现崔大嘴脱离了自己的掌控,便联系到了汤辛,包子如此好吃的原因是因为里面掺合了罂粟壳,崔大嘴只吃美食,什么时候吃到过那些玩意,自然尝不出来。再加上孔林泉和汤辛配合好,不露破绽让人怀疑,自然被耍的团团转,也因此丢掉了性命。
崔大嘴到死也想不明白,他一生阅食无数,吃食不计,谁能想到后面反在食物上栽跟头,防不胜防啊。
(如果崔大嘴到现代也会尝不出一些食物,我一勺三花淡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