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晨光刚漫过塞纳河畔的拍摄布景,苏玥就拖着行李箱站在了片场门口。《塞纳河的回响》杀青仪式简单却温馨,皮埃尔导演给她递来一张签名照,背面用中文写着“期待与你再会,沈念的故事不会结束”;保罗则抱着刚学会做的“简易麻婆豆腐”食谱,笑着说:“下次去中国,一定要请你和张吃我做的中国菜。”
飞机冲上云霄时,苏玥看着舷窗外渐渐缩小的巴黎,指尖轻轻摩挲着口袋里的平安扣——这是张凌赫探班时留下的,两个月来,她每天都带在身上,像带着他的陪伴。手机里存着他前一晚发来的消息:“明天我会穿你送我的那件灰色风衣,在出口举着‘欢迎沈念回家’的牌子,你一出来就能看到。”
十一个小时的飞行后,北京首都机场的熟悉气息扑面而来。苏玥推着行李箱走出出口,目光瞬间锁定在人群中的身影——张凌赫穿着那件她挑选的灰色风衣,手里举着个手写的纸牌,上面用彩色笔写着“欢迎苏玥·沈念回家”,旁边还画着小小的太阳和波浪,是他们的专属符号。
“我回来了。”苏玥快步走过去,张凌赫立刻放下纸牌,张开双臂把她拥进怀里。他的拥抱带着冬日的微凉,却格外用力,仿佛要把这两个月的思念都融进这个拥抱里:“路上累不累?我给你带了热奶茶,还是你喜欢的三分糖。”他从包里拿出还冒着热气的奶茶,杯套上印着“玥”字,是他特意定制的。
坐上车,张凌赫递给苏玥一个保温盒:“妈妈知道你今天回来,早上五点就起来给你做了糖醋排骨,还热着,你先垫垫肚子。”苏玥打开保温盒,熟悉的香味瞬间漫满车厢,她咬了一口排骨,酸甜的口感和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眼眶忍不住泛红:“还是妈妈做的最好吃,在巴黎都没吃到这么地道的糖醋排骨。”
车子驶往公寓的路上,张凌赫絮絮叨叨地跟她分享这两个月的小事:“你种的绿萝又长了新叶,我每周都给它浇水;咱们常去的那家火锅店出了新的番茄锅底,我特意去尝了,等你休息好就带你去;还有,我把你在巴黎拍的照片都洗出来了,贴在咱们书房的照片墙上,沈念在塞纳河畔的样子特别好看。”
回到公寓,推开门的瞬间,苏玥惊喜地捂住嘴——客厅里挂满了小小的灯笼,茶几上摆着她爱吃的桂花糕和坚果,书房的照片墙上,除了她的片场照,还有张凌赫每天拍的“日常记录”:公寓的晨光、楼下的雪景、甚至是他自己做的早餐,每张照片旁边都贴着便签,写着“今天想你了”“期待你回家”。
“这两个月,我每天都拍一张照片,等你回来一起看。”张凌赫牵着她的手走到照片墙前,指着一张他举着奶茶的照片,“这是你杀青那天,我特意去买了奶茶,跟你‘云碰杯’。”苏玥看着那些带着温度的照片和便签,心里满是踏实——原来,即使隔着山海,他们的生活也从未缺席彼此。
晚上,张凌赫给苏玥煮了她爱吃的番茄牛腩面。苏玥边吃边跟他讲巴黎的趣事:“皮埃尔导演现在每天都喝茉莉花茶,还说要学中文;保罗真的学会了做麻婆豆腐,他妻子还拍了视频发给我,说比餐厅的还好吃;还有,我把你带的丝绸书签分给了剧组的人,他们都特别喜欢,说要珍藏起来。”
张凌赫笑着听她讲,时不时给她夹一块牛腩:“我就知道你会把中国的文化带给大家,你不仅演活了沈念,还让更多人喜欢上了中国的味道和文化。”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打开是枚银色的项链,吊坠是缩小版的塞纳河与北京中轴线的结合:“这是我找设计师定制的,一面是你奋斗过的巴黎,一面是咱们的家,以后不管你去哪个国家拍戏,都能带着‘家的方向’。”
苏玥接过项链,张凌赫小心翼翼地帮她戴上。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项链在灯光下泛着温柔的光,忽然觉得,这次巴黎之行不仅让她收获了角色,更让她懂得了——最好的爱情不是朝夕相处,而是即使隔着千山万水,也能彼此牵挂、彼此支持;是你去追逐梦想,我会在原地等你,也会为你守护好身后的家。
夜深了,苏玥靠在张凌赫肩上,看着窗外的夜景。他轻轻拍着她的背,像在安抚疲惫的孩子:“接下来好好休息,什么都不用想,有我在。”苏玥闭上眼睛,嘴角带着笑意——回家的感觉,真好;有他在的家,更是满溢着温暖。而她知道,这只是他们故事的一段篇章,未来,还有更多的山海要一起跨越,更多的美好要一起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