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行者》拍摄进入关键阶段,苏玥和张凌赫的行程愈发密集,却不料被一伙“蹲守型”狗仔盯上。这伙狗仔不仅在片场外围跟踪拍摄,还多次尾随两人回公寓,甚至悄悄打探苏玥苏州老家的地址,试图拍摄家人的私人生活,严重影响了她和家人的正常作息。
第一次发现异常是在一次收工后,苏玥坐在张凌赫的车里,通过后视镜看到一辆黑色轿车始终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那辆车从片场出来就跟着我们了。”张凌赫眼神沉了沉,加快车速的同时观察路况,“应该是狗仔,最近咱们剧热度高,他们想拍点私下相处的素材博眼球。”
连续三天,这辆黑色轿车都准时出现在片场和公寓附近。更让苏玥警惕的是,母亲发来消息说,有陌生人在老家小区附近打听“苏玥父母的住处”,语气可疑。“不能让他们打扰到家人。”苏玥眉头紧锁,她深知狗仔的执着,硬刚只会引发更大的舆论风波,唯有智取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当天晚上,苏玥和张凌赫仔细分析了狗仔的行为模式:他们主要想拍摄两人“同居实锤”“私下亲密互动”以及家人的隐私画面,目的是制造话题引流。“他们要的是‘独家爆料’,如果让他们觉得‘无料可拍’,自然会主动放弃。”苏玥理清思路,制定了一套“反跟踪方案”。
第一步是“切断隐私暴露源”。苏玥立刻联系公寓物业,升级了小区的安保措施,要求严格核实外来人员身份,禁止陌生车辆长时间停留;同时给苏州老家的父母寄去智能门锁和监控设备,叮嘱他们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张凌赫则利用自己的人脉,打听出这伙狗仔来自一家小有名气的八卦自媒体,向来以“蹲守、偷拍”为生,之前曾因过度骚扰艺人被投诉过。
第二步是“制造无效拍摄成本”。接下来的一周,苏玥和张凌赫故意保持“公开透明”的相处模式。收工时,他们不再刻意避开镜头,反而主动和剧组工作人员一起走出片场,聊天说笑,全程保持着朋友般的得体距离;回到公寓时,张凌赫会先送苏玥到楼下,待她安全上楼后再驾车离开,绝不长时间停留。狗仔连续蹲守数日,拍到的全是“工作互动”“礼貌道别”的画面,没有任何能制造话题的“爆点”。
更让狗仔头疼的是,苏玥还特意设计了“路线迷局”。她和张凌赫约定,每天收工后随机选择不同的路线回家,有时故意绕路经过人流密集的商圈,有时则选择监控完善的主干道,让跟踪的黑色轿车多次因红灯、堵车被甩在身后。有一次,苏玥让司机在路口突然转弯,驶入一条单行道,狗仔情急之下违规变道,被交警当场拦下罚款,不仅没拍到素材,还惹了麻烦。
第三步是“精准施压,敲山震虎”。苏玥收集了狗仔跟踪、偷拍的证据——包括黑色轿车的车牌号、跟踪路线的监控截图、以及老家小区附近陌生人的可疑行为记录,委托律师向那家八卦自媒体发送了律师函,明确指出其“恶意跟踪、侵犯隐私”的行为已涉嫌违法,要求立即停止骚扰,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律师函发出后的第二天,苏玥特意让经纪人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提醒声明”,没有指名道姓,却隐晦地提到“近期发现有人恶意跟踪拍摄,已保留相关证据,艺人及家人的隐私应受法律保护,切勿触碰法律红线”。声明下方,粉丝纷纷留言支持:“坚决反对私生饭和恶意偷拍!”“请给艺人一点私人空间!”舆论压力让那家八卦自媒体陷入被动。
为了彻底让狗仔放弃,苏玥还上演了一场“釜底抽薪”。她得知这家自媒体正试图争取一个国际品牌的广告合作,而该品牌向来重视“合规经营”和“社会形象”。苏玥通过经纪人将狗仔恶意跟踪的部分证据,间接透露给了该品牌的公关团队。很快,这家自媒体就收到了品牌方的“合作暂缓通知”,理由是“近期存在争议行为,需核实情况后再推进”。
多重压力下,跟踪苏玥和张凌赫的黑色轿车彻底消失了。几天后,苏玥的律师收到了那家八卦自媒体的书面回复,承诺不再进行任何针对苏玥及其家人的跟踪、偷拍行为。母亲也发来消息说,老家小区附近的可疑人员不见了,生活恢复了平静。
收工后,张凌赫看着苏玥轻松的神情,笑着说:“还是你有办法,既没引发舆论风波,又彻底解决了问题。”苏玥靠在椅背上,喝了一口温水:“对付这种恶意跟踪的狗仔,硬刚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用智慧让他们觉得‘无利可图’‘风险过高’,他们才会主动放弃。”她顿了顿,眼神坚定,“我们作为公众人物,愿意接受合理的舆论监督,但家人的隐私和正常生活,绝不能成为他们博眼球的工具。”
这件事也让苏玥更加注重隐私保护。她和张凌赫约定,私下相处时尽量选择人少且隐私性强的场所,不轻易在社交平台分享私人行程;同时,定期给家人普及隐私保护知识,确保他们的生活不受打扰。
夜色渐深,公寓的灯光温暖而安静。苏玥知道,作为公众人物,类似的骚扰可能还会发生,但只要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就能守住隐私的边界。而这份对家人的守护,对生活安宁的坚守,也让她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清醒与坚定——无论舞台多么广阔,家人的安宁与幸福,永远是她最珍视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