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随了谁,你和徐明浩说第一句话都不超过一岁,结果莓宝到现在都还不会讲话。
“叫爸爸——爸——爸——”
徐明浩盘腿坐在爬爬毯上,双手扶着莓宝的小肩膀,无数次重复着这个词。一岁多的莓宝眨着圆溜溜的大眼睛,专心啃着磨牙饼干,对他的期盼无动于衷。
你端着水杯走进客厅,看到这一幕不禁失笑:“八老师,你女儿可能是个慢性子,但绝对不是个哑巴。”
他哀嚎一声靠在沙发上:“刷哥家的孩子十个月就会叫阿爸了!我们莓宝都十个多月了!”
“急什么?”你在他身边坐下,把水杯递给他,“每个孩子节奏不一样。”
话虽这么说,但你心里也是挺焦虑的。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着女儿教她说话:“莓宝,叫妈妈——妈——妈——”
莓宝只是咯咯笑着看着你,用软乎乎的小手拍你的脸。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周末早晨。你正在厨房准备早餐,徐明浩抱着还没完全睡醒的莓宝走进来。
“麻麻…”
莓宝靠在徐明浩身上,小手揉着还没完全睁开的眼睛。
“徐明浩!你听到了吗!她喊我妈妈了!”
“再说一次!莓宝,再说一次!”
“麻麻…”
接下来的日子,徐明浩更加执着地教女儿叫爸爸。
“莓宝,叫了妈妈,该叫爸爸了哦?”
“麻麻!”
“是爸——爸——”
“ne!”
你在沙发上笑得前仰后合:“她是不是在用韩语说‘嗯’?”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周后的一个傍晚,徐明浩下班回家,刚推开门的瞬间,坐在爬爬毯上玩积木的莓宝突然抬起头。
“帕帕!”
徐明浩愣在玄关,手里的车钥匙掉在地上都浑然不觉。
“她叫我了…她叫我爸爸了…”
“宝宝是爸爸,不是帕帕。”
“帕帕。”
然而谁都没想到,开口晚的莓宝,就像一个话匣子一样,一旦开口停都停不下。
“麻麻看!”、“帕帕ne?”、“不要这个”…从单词到短句,莓宝以惊人的速度变成了一个小话唠。
最让徐明浩哭笑不得的是,现在变成女儿追着他说话了。
“帕帕,这个是什么?”
“帕帕,为什么天黑了?”
“帕帕,蝴蝶会睡觉吗?”
“帕帕…”
“宝宝,是爸爸,不是帕帕。”
“就是帕帕,帕帕!”
被女儿缠得团团转的徐明浩瘫在沙发上:“老婆,我感觉我不是很期盼她开口说话了。”
你笑着提议:“既然她这么爱说,我们不如趁机多教她点语言?”
于是,你们开始了“混合语言教育”模式。
徐明浩负责韩语:“莓宝,这是사과(苹果)。”
你负责日语:“这是りんご(苹果)哦。”
然后再用中文重复一遍。
新脑子学东西就是快,但问题也是真的多。
某天吃早餐的时候,她指着牛奶说:“ミルク要喝(日语+中文)!”
徐明浩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好,爸爸给你倒牛奶。”
又过了几天,你们带她去公园玩,她看到滑梯兴奋地大喊:“滑梯!재미있어!(中文+韩语‘有趣’)”
你和她玩过家家,她会把娃娃递给你:“엄마,这个给你(韩语‘妈妈’+中文)。”
最经典的一次是在家族聚会上,奶奶给她剥了个橘子,她开心地和奶奶说:“谢谢奶奶,好吃,맛있어!(中文+韩语‘好吃’)”
但你渐渐发现,这种混搭开始不受控制了。
一开始还只是在家人面前说说,直到女儿上了幼儿园,真正严重的问题才显现出来。
刚开学莓宝和班上的小朋友都不熟悉,三国语言混搭的能力还不敢展现出来,随着时间推移,她和小朋友们也渐渐熟络起来,直到有一天老师给你打来电话:“徐乐仪妈妈啊,乐仪很聪明,就是有时候说话…我们不太听得懂。今天她和小朋友说一起去沙坑玩,后面好像还用了日语,把其他孩子和我们都听懵了。”
回家后,你们试着纠正她:“莓宝,我们说话的时候,用一种语言好不好?”
莓宝歪着头,用一双大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着你们,然后流利地回答:“但是엄마(韩语‘妈妈’)教了日语,帕帕教了韩语,在家我们说中文,但幼儿园老师说韩语啊。我全部다(韩语‘都’)好き(日语‘喜欢’)!”
徐明浩也是个宠女儿的主,把你拉到一边:“算了,反正长大自然就会分清了。”
没招了,自己种的因,结的果也得自己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