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记忆褶皱里的第三人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悬疑 

第5章:魏教授的出现

记忆褶皱里的第三人

雨点敲打着出租车车窗,模糊了窗外飞逝的街景。叶寒紧握手机,屏幕上显示着魏国栋教授的最后已知地址——位于城市边缘的老旧学区房。根据警方资料,这位曾经在神经科学领域颇有建树的教授,三年前因一场学术丑闻悄然隐退,从此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到了。”司机的声音将叶寒从思绪中拉回。

眼前是一栋墙皮斑驳的六层居民楼,与周围的高楼大厦格格不入。叶寒核对地址后走进楼道,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老旧建筑特有的气息。他爬上三楼,在302室门前停下。

正当他准备敲门时,门却轻轻打开了一条缝。一位白发苍苍却目光锐利的老人站在门后,仿佛早已预料到他的到来。

“叶记者,我一直在等你。”魏教授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与他老迈的外表形成鲜明对比。

叶寒跟随魏教授进入屋内,惊讶地发现这个简陋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设备精良的小型实验室。墙上挂满了脑部扫描图和神经通路图,书架上堆满了专业文献和研究笔记。

“你一定很好奇我为什么知道你会来。”魏教授递给叶寒一杯热茶,“陈明远最近的行为已经引起了我的注意,而你是他新的‘关注对象’。”

叶寒警觉地抬起头:“你怎么知道陈明远在关注我?”

魏教授苦笑一下,打开电脑调出一系列资料:“因为‘记忆褶皱’项目从未真正终止,陈明远一直在秘密继续我的研究,只是他的方向已经偏离了最初的科学探索。”

记忆移植的起源

魏教授向叶寒解释了“记忆褶皱”理论的由来。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对大脑记忆存储机制的研究,指代那些被大脑隐藏或折叠起来的深层记忆区域。魏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特定频率的电磁刺激,可以一定程度上“展开”这些记忆褶皱,使被遗忘的记忆重新被唤醒。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大胆假设:记忆不仅可以被提取,还可能通过生物化学介质在不同大脑间转移。这基于一项核心发现:记忆在分子层面可能以特定的化学密码形式存在。

“我们最初的研究是希望帮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恢复记忆,”魏教授眼神黯淡,“但陈明远很快意识到这项技术的另一面——它不仅可以提取记忆,还可能植入记忆。”

魏教授向叶寒展示了几份实验记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项基于海兔的RNA记忆移植实验:研究人员通过对海兔进行电击训练,使其形成对特定刺激的防御性收缩反射,然后从受训海兔的神经系统中提取RNA,注射到未受训的海兔体内。结果发现,接受RNA注射的海兔也表现出类似的防御反应,仿佛记忆被转移了。

“这就是记忆移植的生物学基础,”魏教授解释道,“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可能也承担着部分记忆存储的功能。”

陈明远的背叛

魏教授回忆道,陈明远最初是他的得意门生,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但随着实验的深入,陈明远开始背着魏教授进行一些伦理边界模糊的实验。

“最致命的是,他尝试将人类志愿者的记忆进行提取和移植。”魏教授的声音带着痛心,“当时我们已经有初步证据表明,人类记忆可能通过神经突触的特定连接模式存储,但距离实际移植还有很大距离。”

陈明远却迫不及待地推进实验,他利用一位车祸重伤患者的脑组织提取物,尝试将其记忆片段植入另一位脑损伤患者体内。结果导致接受移植的患者出现严重的身份认知混乱,声称自己有着“别人的记忆”。

这一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发巨大伦理争议,研究项目被紧急叫停,魏教授也因此被迫提前退休。

“但我怀疑陈明远从未停止实验,”魏教授表情严肃,“你描述的林晓晓的症状——感受到不属于自己的记忆碎片,这正是我们早期实验中志愿者报告的现象。”

叶寒感到脊背发凉:“你是说,林晓晓可能被植入了别人的记忆?”

“不止如此,”魏教授调出一份加密文件,“根据你描述的症状,你可能是陈明远的新实验对象。记忆移植的研究表明,外来记忆植入会导致宿主产生‘记忆渗透’现象,即无法区分自我记忆和外来记忆。”

叶寒想起自己脑海中那些陌生的记忆碎片,感到一阵恶心:“为什么选择我?”

魏教授沉默片刻,调出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两个年轻的科研人员站在实验室前——正是魏教授和陈明远。令人惊讶的是,他们旁边还站着一个年轻人,长相与叶寒惊人地相似。

“这是叶明,你的父亲吧?”魏教授轻声问。

叶寒震惊地点头。他从未见过父亲年轻时的照片,但那双眼睛与他记忆中的父亲毫无二致。

“你父亲曾是我们研究团队的赞助人之一,”魏教授解释道,“他也是最早支持记忆移植研究的志愿者之一。陈明远可能认为,你有遗传上的特殊性,更适合接受记忆移植实验。”

记忆褶皱的真相

随着谈话深入,魏教授揭示了“记忆褶皱”更深层的含义。人类大脑通常只会激活表层记忆,而大部分记忆则被存储在“褶皱”深处。正常情况下,这些褶皱记忆无法被访问,但在特定条件下——如极端情绪状态或外部电磁刺激下,这些记忆可能被短暂激活。

“陈明远可能开发出了一种技术,能够系统地‘展开’这些记忆褶皱,甚至将一个人的记忆褶皱植入另一个人大脑。”魏教授表情凝重。

更令人不安的是,魏教授怀疑陈明远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记忆移植,正在尝试创造“记忆共享网络”——将多个人的记忆连接在一起,形成某种集体意识。

“林晓晓提到的‘第三人’可能不是指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指这个记忆网络中存在的混合意识。”魏教授推测道。

谈话被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打断。叶寒接听,是李振队长焦急的声音:“叶寒,我们在城西水库发现一具女尸,初步判断是林晓晓。但奇怪的是,尸体手中紧握着一张你的老照片。”

叶寒感到天旋地转,他向魏教授匆匆告别,答应保持联系。临走前,魏教授塞给他一个U盘:“这是我保存的所有关于记忆褶皱研究的资料,或许对你有帮助。但要小心,陈明远可能已经意识到你在调查他。”

返回报社的路上,叶寒思绪万千。如果魏教授的说法正确,那么他脑海中那些陌生的记忆碎片可能不是幻觉,而是来自别人的真实记忆。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某些“真实”记忆是否也是被植入的。

回到办公室,叶寒插入U盘,里面除了研究资料外,还有一个标注为“特殊病例”的文件夹。打开后,他震惊地发现里面有自己的名字,以及多份从童年开始的观察记录。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一份标注为“记忆植入实验”的文件中,详细记录了一次他毫无印象的手术——十二岁时因“自行车事故”住院期间,据称进行了一次“常规脑部检查”。但文件注释却写着:“首次成功植入实验记忆片段,对象未产生明显排斥反应。”

叶寒感到一阵恶心和恐惧。如果这份记录是真实的,那么他人生中的一部分记忆可能是虚假的,是被精心植入的。他无法确定自己的哪些记忆是真实的,哪些是外来的。

就在这时,他收到一条匿名短信:“记忆即真实。何必追究来源?”

紧接着又一条短信跳出:“你确定你是你自己吗?”

叶寒闭上眼睛,试图从混乱中寻找线索。突然,一个记忆碎片闪过——不再是别人的记忆,而是他童年时的一个片段:父亲临死前紧紧握着他的手,嘴唇蠕动似乎想告诉他什么秘密。

但这次,他清晰“听”到了父亲未说出口的话:“小心记忆褶皱里的第三人...”

叶寒猛地睁开眼睛,意识到这个记忆片段可能才是真实的钥匙。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方向:陈明远不仅仍在进行记忆实验,还可能已经创造了一个记忆共享网络,而林晓晓和叶寒都是这个网络的一部分。

更可怕的是,如果记忆可以移植,那么身份也可以伪造。那个隐藏在幕后的“第三人”,可能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多个记忆混合形成的意识体,正在通过记忆网络操纵着一切。

叶寒下定决心,无论真相多么恐怖,他都必须揭开记忆褶皱中的秘密,即使这意味着要面对自己身份认同的彻底崩溃。

窗外,雨下得更大了,仿佛要洗净世间所有隐藏的谎言。而在城市某个角落,有人正注视着叶寒的一举一动,嘴角浮现出神秘的微笑。记忆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而赌注是每个人的灵魂和身份。

上一章 第4章:双重现实 记忆褶皱里的第三人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6章:另一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