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微想起那个常来书店的老爷爷,心里暖暖的。陈屿拿出之前画的星图,递给房东阿姨:“阿姨,要是您不介意,我们装修的时候,在您家阳台也装个小灯,像星星一样,晚上亮起来,好看。”
房东阿姨接过星图,眼眶有点红:“好,好,谢谢你们。”
装修的日子过得很快。陈屿负责刷墙、装书架,他特意买了浅灰色的漆,说“像青海的天空”;林微负责选灯具和摆件,她挑了很多星星形状的小灯,挂在天花板上,还在收银台后面放了个展示柜,用来摆她的星星笔记本和陈屿带回来的青海石头。
有天晚上,他们忙到十点多,小店的雏形已经出来了。浅灰色的墙面,原木色的书架,天花板上的星灯亮着,像撒了一把碎星。陈屿坐在小阳台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看着林微在里面摆书。
“林微,”他喊她,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你看。”
林微走过去,顺着他指的方向抬头——天上的猎户座还能看见,参宿四的光落在小阳台上,和天花板上的星灯交叠在一起,像星星从天上落进了店里。“真好看。”她坐在陈屿旁边,肩膀靠在他的肩上。
“以后我们每天晚上关店后,都能在这里看星星,”陈屿握着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掌心的纹路,“我把青海的观测数据整理好,以后还能在店里给来的人讲星座故事,像以前在图书馆给你讲那样。”
“好啊,”林微点点头,看着他手里的矿泉水瓶,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你以前那个银色的保温杯呢?我还以为你会带回来。”
“在包里呢,”陈屿笑了笑,从旁边的帆布包里拿出那个掉了漆的保温杯,“我一直带着,在青海的时候,每天用它装热水,晚上观测的时候喝,就像你在身边一样。”他打开保温杯,里面居然还放着一样东西——是那个粉色的暖手宝,虽然没电了,却被擦得很干净,卡通兔子的图案依稀可见。
林微看着保温杯里的暖手宝,眼泪差点掉下来。“你怎么还带着这个?”
“怕你冬天又冻手,”陈屿把暖手宝拿出来,递给她,“现在店里有暖气,但是冬天还是冷,这个充电能用,以后你收银的时候,就抱着它。”
林微接过暖手宝,抱在怀里,温热的记忆从心底涌上来——图书馆的暖手宝,青海的石头,现在的小店,原来所有的等待,都不是空的。
小店开业那天,天气很好。林微穿了件浅粉色的裙子,陈屿穿了件白色的衬衫,两人站在店门口,给来的客人递糖果。书店老板来了,手里拿着一盆太阳花,笑着说:“给你们的,放在店里,像星星一样亮。”
那个常来买天文杂志的老爷爷也来了,他手里拿着一张自己画的星图,递给林微:“姑娘,这是我老伴最喜欢的小熊座,送给你们,祝你们的小店像星星一样,一直亮着。”
林微接过星图,眼眶有点红。陈屿站在她身边,握着她的手,轻声说:“谢谢爷爷。”
开业的第一天,小店来了很多人。有人来买天文书籍,有人来看看墙上的星图,还有人坐在小阳台的椅子上,听陈屿讲青海的星空故事。林微坐在收银台后面,手里握着那个装着戈壁沙子的玻璃罐,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觉得很幸福——她以前总觉得,星星是遥远的,现在才知道,星星可以落在身边,落在小店里,落在她和陈屿的手里。
晚上关店后,陈屿把天花板上的星灯调亮了些。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把钥匙,递给林微——钥匙上挂着那个星星形状的钥匙扣,银色的“屿”字被磨得发亮。“这是小店的钥匙,”他说,“以后,我们一起守着这家店,一起看星星,好不好?”
林微接过钥匙,握在手里,冰凉的金属触感里,带着陈屿的温度。她点点头,眼泪掉了下来,却笑着说:“好,我们一起。”
陈屿把她抱在怀里,小阳台的风吹进来,带着夜晚的凉意,却不冷。天上的星星亮着,猎户座的光落在他们身上,像在祝福。林微靠在陈屿的肩膀上,看着天花板上的星灯,突然想起很久以前在笔记本上写的话——“原来,有些星星,就算暂时消失,也总会回来,落在你身边,再也不离开。”
她拿出手机,翻开笔记本,在最新的一页上,画了一家小小的店,店里亮着星灯,门口站着两个人,旁边写着:“星子不再沉入海,因为它们落在了我们的店里,落在了我们的心里。”
窗外的风铃叮当地响了一声,像是星星的回应。林微知道,以后的日子里,会有很多个这样的夜晚——她和陈屿守着这家小店,看星星,讲故事,把所有的等待和牵挂,都变成身边的温暖。而那些曾经遥远的星星,终于不再是夜空里的光点,而是变成了他们生活里的一部分,亮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