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函瑞第一次在舞蹈室见到张桂源时,对方正在练一支爆发力极强的街舞。汗水顺着下颌线滑落,砸在地板上洇出小小的湿痕,每个动作都带着利落的劲儿,像蓄势待发的猎豹。
作为刚进公司的训练生,张函瑞的基础不算扎实,总在重复的动作里卡壳。休息时,他抱着膝盖坐在角落,看着镜子里自己笨拙的身影,指尖无意识地抠着地板。
“这里发力错了。”一只手突然按住他的腰,张桂源的声音带着点运动后的微哑,“核心收紧,再试一次。”他站在张函瑞身后,手掌虚虚贴着他的腰侧,引导着他找到发力点,呼吸轻轻扫过颈后,带着点滚烫的温度。
张函瑞的耳朵瞬间红了,跟着他的力道动了动,动作果然流畅了些。“谢、谢谢。”他低着头,不敢看镜子里两人交叠的身影。
从那天起,张桂源成了他的“专属老师”。会在午休时把他拉到舞蹈室加练,会拿着笔在他的动作笔记上圈出重点,会在他练到脱力时,递过来一瓶拧开瓶盖的水,语气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软:“别急,慢慢来。”
张函瑞很依赖这份照顾。会在张桂源练舞时,悄悄坐在旁边看,看他汗水浸湿的发梢,看他专注时紧抿的唇;会在他结束后,递上干净的毛巾,指尖不小心碰到对方的手,就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来;会把他说的每句话都记在心里,连他随口提过“这家便利店的饭团好吃”,第二天都会买来放在他的练习包里。
变化发生在一次考核前。张函瑞因为紧张,排练时频频出错,急得眼眶发红。张桂源停下动作,走过来捏了捏他的后颈,力道不重,却带着安抚的意味:“怕什么?有我在。”
考核当天,张函瑞站在舞台上,看到台下张桂源冲他比了个“加油”的手势,心里突然就定了。音乐响起,他跟着节奏舞动,余光里总能瞥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像棵挺拔的树,稳稳地立在那里。
结束后,张桂源在后台堵住他,手里拿着瓶温热的牛奶:“跳得不错。”他的眼神很亮,比舞台上的灯光还要耀眼,“以后,也继续跳下去吧。”
张函瑞接过牛奶,指尖碰到对方的指尖,暖意在两人之间悄悄蔓延。他看着张桂源转身离开的背影,突然觉得,训练生的日子好像没那么难熬了——因为有个人,会在舞蹈室的镜子前陪他一遍遍重复,会在他迷茫时递来力量,会让他在每一个旋转跳跃里,都能找到稳稳的支撑。
后来有人问张函瑞,为什么进步这么快。他笑着挠挠头,看向不远处正在指导其他练习生的张桂源,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两人身上,像给这份悄悄滋长的感情,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金边。
有些陪伴,不需要说破,就像舞蹈室里的镜面,映着彼此的身影,也藏着心照不宣的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