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龙城新欢
本书标签: 历史  架空历史 

第六章:学习之挫折

龙城新欢

青朝残梦:范府少年志(六)

巴黎的深秋总裹着一层冷雾,当范宇踩着满地金黄的梧桐叶,走进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校门时,手中那份烫金的录取通知书还带着晨露的凉意。

这所诞生过无数思想家与革命家的学府,石墙上刻满了岁月的纹路,长廊里回荡着学子们讨论学术的声音,每一处都透着让人心生敬畏的厚重——这里,将是他追逐理想的新战场。

他被分到了政治与社会科学专业,同班的三十余名学生,大多是来自欧罗巴各国的精英子弟,有人出身贵族,有人是学界泰斗的门生。

开学第一课的自我介绍环节,当范宇用流利的法语讲述自己来自青朝、为寻求“平等制度”而来时,台下的反应不再是预科时的嘲笑,而是带着审视的沉默。

在这里,人们虽仍对遥远的东方抱有好奇,却多了几分对“理想主义者”的审慎。

真正让他崭露头角的,是开学后的第一次课堂辩论。

议题是“殖民统治对落后地区的影响”,正方主张“殖民带来文明进步”,反方则坚持“殖民本质是掠夺”。

轮到范宇发言时,他没有急于反驳,而是从怀中掏出一本泛黄的册子——那是他临行前,罗本浩整理的青朝沿海各省被列强侵占的史料,上面记满了流民的哭诉与土地被掠夺的细节。

“我不需要用欧罗巴的理论来论证,”他的声音平静却有力,目光扫过台下,“我只说我亲眼所见的事实:我的国家,沿海的港口被列强占据,百姓的土地被强行征用,他们用枪炮逼着我们签下不平等条约,却美其名曰‘带来文明’——这不是进步,是用鲜血铺就的掠夺。”

他翻开册子,念出那些带着血泪的名字:“广州湾的渔民,世代以捕鱼为生,却因列强建租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海域;上海的织工,手艺被机器生产的洋布摧毁,只能饿死在街头……”

课堂上的沉默越来越沉,原本主张“殖民有益”的学生垂下了头,教授也停下了记录,专注地看着他。

辩论结束后,教授在点评时说:“范的发言,让我们看到了理论之外的真相——真正的社会研究,永远要扎根于人民的苦难。”

从那天起,范宇的名字开始在校园里流传。他的笔记因逻辑清晰、观点深刻,成了同学们传阅的“范本”;他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身影,成了自习室里的一道固定风景;就连曾经对他抱有偏见的学生,也开始主动找他讨论学术问题。

其中,与他走得最近的,是来自比利时的青年列奥和法国姑娘索菲——列奥痴迷于东方哲学,常常与范宇探讨孔孟思想与“平等”理念的共通之处;索菲则对青朝的民间艺术感兴趣,总缠着范宇讲龙城的民俗故事。

可锋芒外露的代价,是悄然滋生的嫉妒。同班的法国贵族子弟夏尔·德·拉罗什,便是其中最显眼的一个。

夏尔出身于法国旧贵族家庭,父亲是议会的资深议员,他自小在赞美声中长大,习惯了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范宇的崛起,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被超越”的挫败——尤其是在教授多次公开表扬范宇“有思想深度”后,夏尔看向范宇的眼神里,渐渐多了几分阴鸷。

第一次针对范宇的刁难,发生在学期中的论文答辩上。

范宇提交的论文题目是《论东方古国的制度变革路径》,文中结合青朝的现状,提出“制度变革需兼顾本土文化与外来先进理念”的观点。

答辩时,夏尔突然举手提问,语气带着刻意的刁难:“范,你说要兼顾本土文化,可你的国家连基本的人权都没有,连女性都不能接受教育,这样的‘本土文化’,难道不是落后的代名词?”

台下立刻响起了窃窃私语,有人开始附和夏尔的观点。范宇却没有慌乱,他平静地回答:“夏尔,你说的是现状,不是本质。我的国家,古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今有无数百姓在为‘人人平等’而奋斗——就像法国大革命前,也有人认为君主专制是‘天经地义’,可最终,自由和平等的理念还是冲破了枷锁。判断一种文化是否落后,要看它是否有自我革新的勇气,而不是仅凭当下的表象。”

他的回答赢得了教授的点头认可,夏尔却脸色铁青地坐了下去——这一次,他不仅没能难倒范宇,反而让对方的论点更加深入人心。

不甘失败的夏尔,很快策划了更大的阴谋。

他利用父亲在议会的关系,找到了一份早已尘封的文件——那是几年前,青朝政府与法国签订的一份不平等条约副本,上面记载着青朝官员在谈判中的妥协与退让。

夏尔将文件复印了数十份,偷偷贴在了校园的公告栏上,还在旁边用红笔写下:“看看这个‘追求平等’的青朝人,他的国家连尊严都保不住,还谈什么改变世界?”

公告栏前很快围满了学生,议论声越来越大。有人开始质疑范宇的动机,甚至有人说他是“青朝政府派来的间谍”。

列奥和索菲看到公告后,立刻找到范宇,想帮他解释,可范宇却摇了摇头,说:“不用解释,我要亲自告诉所有人真相。”

当天下午,他在校园的广场上,当着数百名学生的面,展开了那份条约副本。

寒风中,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这份条约,确实是屈辱的,它记录着我的国家被列强欺压的历史。

可正是因为这份屈辱,我才来到这里学习——我要弄明白,为什么我的国家会落后,为什么百姓会受苦,我要找到能让我的国家摆脱屈辱、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方法!”

他指着公告栏上的红字,继续说:“我从不否认我的国家现在的落后,但我更不会因为落后而放弃它。就像你们的祖先,不会因为法国曾被外族入侵而放弃革命;就像所有追求自由的人,不会因为前路艰险而停止脚步。这份屈辱的条约,不是我逃避的理由,而是我必须前进的动力!”

人群中渐渐安静下来,有人开始为他鼓掌。

一个曾质疑他的学生走上前,握住他的手说:“范,对不起,我不该仅凭一份文件就否定你。你的勇气,值得我们尊重。”

夏尔躲在人群的角落,看着这一幕,脸色更加难看——他费尽心机策划的“羞辱”,最终却成了范宇展现理想与勇气的舞台。

可夏尔并未就此收手。他知道,学术上无法战胜范宇,便想从“生活”上摧毁他。

当时,学校正在评选“年度优秀留学生”,获奖者不仅能获得丰厚的奖学金,还能得到去法国议会实习的机会——这对想要深入了解欧罗巴政治制度的范宇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夏尔利用父亲的关系,暗中贿赂了负责评选的工作人员,想让范宇的名字从候选名单中消失。

评选结果公布那天,范宇的名字果然没有出现在名单上。

列奥和索菲气得要去举报,范宇却拦住了他们,说:“我们没有证据,就算举报,也未必能改变结果。与其浪费时间争执,不如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他转身回到图书馆,继续查阅关于“工业革命与社会变革”的资料——对他来说,奖学金和实习机会固然重要,但比起改变青朝的命运,这些都只是次要的。

可他没想到,正义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到来。

负责评选的工作人员中,有一位是勒梅尔老师的旧友。

当他得知夏尔的所作所为后,立刻将真相告诉了勒梅尔老师。勒梅尔老师怒不可遏,直接带着证据找到了学校的校长。

校长得知此事后,非常重视,不仅取消了此次评选结果,重新组织了公平的投票,还对夏尔进行了全校通报批评,并取消了他一年的奖学金资格。

当重新评选的结果公布时,范宇以绝对的优势当选“年度优秀留学生”——这一次,没有人再质疑,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来自青朝的少年,配得上这份荣誉。

颁奖典礼上,勒梅尔老师为范宇颁奖。他看着范宇,眼中满是欣慰:“范,你让我看到了理想的力量。记住,真正的强大,不是从不遭遇挫折,而是在挫折面前,永远不放弃自己的信念。”

范宇接过证书,对着台下深深鞠躬——他知道,这份荣誉,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启民社”的同伴,属于青朝那些在苦难中坚守的百姓。

典礼结束后,列奥和索菲跑过来,兴奋地抱住他:“范,你做到了!我们就知道,正义一定会站在你这边!”

范宇笑着点头,目光望向远方——他仿佛看到了龙城的雪,看到了罗本浩坚毅的侧脸,看到了阿萝明亮的眼睛。

他知道,自己在巴黎的每一步成长,都在为回去的那一天积蓄力量。

接下来的日子,范宇更加努力地学习。

他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还利用课余时间,去工厂参观蒸汽机的运作,去铁路工地了解交通对经济的影响,去军队的训练场观察新式武器的使用。

他把每一份学到的知识,都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这些笔记本,渐渐堆成了厚厚的一摞,成了他最珍贵的财富。

夏尔经此一事,在学校里名声扫地,再也不敢找范宇的麻烦。

偶尔在校园里遇到,他也只是低着头匆匆走过——他终于明白,有些东西,不是靠家世和阴谋就能得到的,比如理想的重量,比如人心的尊重。

时间在忙碌的学习中悄然流逝,转眼就到了寒假。范宇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回家过节,而是留在了巴黎。

他在勒梅尔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在报社兼职翻译的工作——他想多赚些钱,一方面是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另一方面,是想攒钱买一些关于工业技术的书籍,将来带回青朝。

除夕夜那天,巴黎下起了小雪。范宇独自坐在出租屋里,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拿出阿萝缝的莲花帕子,轻轻贴在胸口。

他想起了去年这个时候,在龙城的染坊里,阿萝给他端来的热红薯,想起了罗本浩和同伴们围坐在炭火旁,讨论“启民社”未来的场景。

他拿起笔,给“启民社”写了一封信。信里,他详细讲述了自己在巴黎的学习和生活,讲述了他学到的知识,讲述了他对青朝未来的思考。

他在信的最后写道:“我在这里很好,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请大家放心,我一定会带着希望回去,和大家一起,劈开这黑暗的世道,让青朝的百姓,过上真正平等、自由的生活。”

写完信,他把信仔细折好,放进信封里,准备第二天寄出去。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映得屋内的灯光格外温暖。

他看着桌上厚厚的笔记本,看着那本写满批注的《法国大革命史》,心里充满了力量——他知道,自己的海外求学之路,还有很长,但他不会退缩。

因为他的心中,装着一个国家的未来,装着无数百姓的希望,装着一份永不熄灭的理想。

巴黎的雪,落在窗棂上,轻轻簌簌,像是在为他加油,也像是在为遥远的青朝,许下一个光明的未来。

上一章 第五章:法国学习之旅 龙城新欢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章:巴黎风雪少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