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言情小说 > 民间的故事:传奇异闻
本书标签: 灵异言情  民间各种小故事合集  民间故事改编文 

第13期:槐下灯

民间的故事:传奇异闻

乱葬岗的老槐树枝桠歪扭,像只张开的鬼手。岗上荒草没膝,白骨外露,唯有那棵老槐树下,卧着口黑沉沉的无主棺,棺盖与棺身的缝隙里,总渗出股说不出的腥甜,混着腐叶味儿,在月色里发酵。

打更人王二的梆子敲过三更,鞋底子碾过碎骨,发出"咯吱"轻响。他攥着梆子的手沁出冷汗,喉结滚了滚,这是他头回敢在月圆夜闯乱葬岗。前几日李秀才赌输了钱,撺掇他来掘棺,说里头定有殉葬的金银,还拍着胸脯保证,那棺里的青光是祥瑞,不是凶煞。

呸,什么祥瑞,怕是催命符。王二啐了口唾沫,可摸了摸怀里空瘪的钱袋,女儿的咳嗽声又在耳边响。他咬咬牙,摸出李秀才塞给他的撬棍,对着棺盖的缝隙狠狠插下去。

吱呀,木头摩擦的声响在死寂的乱葬岗里炸开,惊得夜鸟扑棱棱飞逃。王二闭着眼使劲,忽然感觉手心一凉,像是有什么东西顺着撬棍爬上来。他猛地睁眼,正撞见棺缝里的青光突然变亮,幽幽地裹住他的手腕,竟带着股女人的温软。

"娘的,"王二吓得撒手,撬棍"当啷"落地。可那青光没伤他,反倒顺着棺缝漫出来,在月光下凝成团,像盏悬着的灯。他壮着胆子凑近,见棺盖已被撬开条缝,里头果然没有尸身,只摆着盏琉璃灯,灯座是缠枝莲纹,灯芯却不是棉线,是根乌黑的长发,正随着火苗轻轻晃动,映得棺壁上密密麻麻的字忽明忽暗。

光绪三年,我等二十七人,被埋于此......王二识得几个字,借着月光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若见灯明,烦请掘三尺,骨殖下有账册。

最后一个字念完,琉璃灯的火苗突然"腾"地窜高,长发灯芯卷着火星,在棺壁上投下个女人的影子,正对着他作揖。王二"妈呀"一声,连滚带爬地往岗下跑,梆子掉了都没敢捡,只觉得背后那青光一路追着,直到他撞开自家柴门,才听见身后传来声幽幽的叹息。

第二天一早,王二揣着那半张记着字的草纸,哆哆嗦嗦地去了县衙。门房见他一身土腥味,挥着鞭子要赶,却被他死死拽住裤腿:"大人,有冤案!乱葬岗的棺材里有账册,是光绪三年的赈灾款。

正闹着,县太爷的轿子从里头出来。县太爷姓周,是个油光满面的胖子,听门房说了缘由,掀着轿帘上下打量王二,眼仁转了转:哦,有这等事?带本官去看看。

王二以为遇上了青天大老爷,前头带路时脚步都轻快。可到了乱葬岗,见周太爷只带了两个官差,连仵作都没叫,心里又犯起嘀咕。那两个官差一个姓李,一个姓赵,都是周太爷的亲信,眼神凶得像狼,盯着王二的后背,像是在盘算怎么灭口。

就是这口棺。王二指着老槐树下的黑棺,话音刚落,就见李姓官差突然拔出刀,抵在他脖子上。

周大人,这小子知道得太多了......李官差阴恻恻地笑。

周太爷蹲在棺边,手指敲着棺盖,慢悠悠地说:王二,你可知光绪三年的知县是谁?他没等王二答话,突然提高声音,是我岳父!那账册要是真的,你说本官该怎么办。

王二这才明白,自己是把狼引到了羊窝。他脖子上的刀又紧了紧,喉结滚动:大人,民......民只是想救女儿。

救女儿?周太爷嗤笑,从怀里摸出锭银子扔在地上,拿着滚,就当什么都没看见。

王二看着那锭银子,又想起女儿咳得蜷缩在床上的模样,手心里的草纸都被汗浸透了。就在这时,那盏琉璃灯突然从棺里飘出来,火苗"忽"地变黑,灯芯的长发缠上李官差的手腕。李官差惨叫一声,刀落在地上,只见他手腕上迅速浮现出串青黑的指印,像是被鬼掐过。

"邪门",赵官差抽刀要劈,却被周太爷喝住。周太爷盯着那盏灯,眼里闪过贪婪:这灯是宝贝!先找到账册。

两个官差不敢违逆,忍着惧意挥锄头往棺下掘。刚刨到三尺深,"当"的一声撞上个硬物。赵官差扒开浮土,露出堆白骨,骨殖间压着本泛黄的账册,纸页上的墨迹虽淡,却能看清,张县令贪污赈灾银三千两,李主簿私吞棉衣百件"的字样,末尾还画着个朱砂印,是当年灾民的血指印。

烧了,周太爷劈手抢过账册,掏出火折子就点。可火苗刚碰上纸页,就被股无形的风卷走。琉璃灯的火苗突然炸开,化作二十七个虚影,有老有少,有男有女,都穿着破烂的棉袄,对着周太爷哭嚎:"还我救命钱!还我孩子命。

李官差吓得瘫在地上,指着其中个虚影尖叫:娘!是我娘,她当年就是这么饿死的!"他这才想起,小时候听爹说过,光绪三年大旱,奶奶带着爹逃荒,被官差抓去埋了,只因撞见他们私分粮食。

赵官差也软了腿,那些虚影里有个穿补丁长衫的,分明是他爷爷,当年的账房先生,只因不肯做假账,被活活打死扔进了乱葬岗。

周太爷还想硬撑,却见那二十七个虚影突然齐齐跪下,对着他磕了三个头。每磕一下,他身上的官服就多道血痕,像是被鞭子抽过。他这才想起岳父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的话:那二十七个人,是我这辈子的债。

我认!我认,周太爷抱着头瘫倒,"我把贪的银子都还回来!我重修义仓。

虚影们没动,只是哭嚎得更凶。王二突然想起棺壁上的字,颤声说:你们......是不是要昭告天下。

琉璃灯的火苗晃了晃,像是应了。王二捡起那本账册,对周太爷说:"请大人随我去府衙自首,不然......他看了眼那些越来越清晰的虚影,"它们怕是不会放你走。

周太爷看着手腕上突然浮现的血指印,终于点头。

官差们跟着去了府衙,李官差路上就疯了,嘴里反复念叨"娘我错了,赵官差把家里的田产都变卖了,换成粮食赈济灾民,周太爷如实供述了岳父的罪行,还交出了多年来贪墨的赃款,最终被判流放。

那盏琉璃灯后来被供在城隍庙,灯芯的长发依旧乌黑,只是每逢贪官路过,灯芯就会变黑,像被什么东西啃过。有回知府来上香,刚跨进庙门,琉璃灯突然炸开,火苗化作个穿官服的虚影,正是他三年前害死的同僚,吓得他当场认罪。

王二拿了周太爷给的银子,请郎中治好了女儿的病。他再没去过乱葬岗,只是每逢月圆夜,会往城隍庙送盏新油灯,对着琉璃灯作揖:"姑娘们,孩子们,如今义仓的粮食够吃了,冬天还有棉衣穿。

有天夜里,他梦见那盏琉璃灯飘进家,灯芯的长发落在女儿枕边,女儿的咳嗽竟全好了。醒来时,见女儿正对着窗台上的月光笑,手里捏着根乌黑的长发,说:爹,昨晚有好多阿姨给我讲故事,说她们现在住在云里,天天能看见太阳。

王二往窗外望去,老槐树的影子投在地上,像只温柔的手。远处城隍庙的方向,正透着缕青光,不像鬼火,倒像黎明前的启明星。

后来有人说,那二十七个虚影并没有消散,每逢赈灾粮车路过,总能看见车辙里跟着串淡淡的脚印,还有人说,乱葬岗的老槐树下,长出了丛丛野菊,花期比别处长,花瓣上总沾着层薄霜,像谁的眼泪凝成的。

而那盏琉璃灯,直到民国初年还在城隍庙亮着。有个新上任的县长不信邪,带着洋枪去砸灯,刚扣动扳机,枪就炸了膛。他盯着灯芯的长发,突然看见自己爷爷的名字出现在棺壁的字里,原来当年他爷爷是给贪官抬棺的轿夫,分了两吊钱,默许了这场惨案。

县长跪在灯前磕了三天三夜,把家里的地契都捐了出去。临走时,他看见灯芯的长发轻轻晃了晃,像是在点头。

如今乱葬岗早成了平地,盖起了学堂。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时,总说能看见槐树下有盏灯,灯影里有好多人在笑,笑声里带着麦香,像丰收的时节。而学堂的先生教孩子们写字时,总会先写"廉"字,说这个字的点,要像灯芯那样亮,才对得起埋在地下的人。

上一章 第12期:盐婆婆 民间的故事:传奇异闻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4期:石鱼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