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言情小说 > 民间的故事:传奇异闻
本书标签: 灵异言情  民间各种小故事合集  民间故事改编文 

第16期:雾隐村

民间的故事:传奇异闻

长白山脉深处,藏着个叫雾隐村的小屯子。屯子被千年老林裹着,一年里倒有半年浸在白雾里,村民靠采山货、种药材过活,日子像门前的溪水,静得能听见落叶的声响。

屯里的老人们常说,后山的“迷魂岭”不能去,岭上有座辽代将军墓,当年将军战死时发过誓,要找够一千人给祂守墓,不然就叫这山永世不得安宁。年轻人大多不信,只有猎户赵老栓的儿子赵大胆,总惦记着墓里的宝贝,说要挖出来给屯里盖所新学堂。

出事那年,赵大胆二十五岁。入秋后的一天,他带着猎狗“黑风”进了迷魂岭,说是要采松茸。可直到天黑,人没回来,狗却疯了似的跑回屯子,冲着后山狂吠,喉咙里发出呜咽的声,像是见了什么骇人的东西。

赵老栓带着屯里人寻了三天,才在岭上一处被藤蔓盖着的山洞前,找到了赵大胆。他蜷在洞口,裤腿全是泥,眼神直勾勾的,见了人就傻笑:里面有个穿红袄的姑娘,说能帮我盖学堂。

没人信他的胡话。可自那天起,屯里就开始出怪事。先是药农王二柱,清晨去晒药材,人就没了影,竹筐还摆在晒谷场,里面的五味子撒了一地;接着是教书先生,傍晚还在祠堂教孩子们认字,黑板上“人之初”三个字没写完,人就不见了,砚台里的墨还冒着热气。

恐慌像雾一样漫进每个屋檐。有天夜里,接生婆李婶起夜,见后山有串灯笼在晃,红通通的,不像人举着,倒像飘在半空。她吓得捂住嘴,听见灯笼那边传来号角声,呜呜咽咽的,像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是将军显灵了,老族长拄着拐杖,在祠堂里敲得地面咚咚响,“赵大胆惊动了古墓,这是要拿我们抵数啊。

屯里人逼着赵大胆带路去找山洞谢罪。他哆哆嗦嗦地领着三十多个壮汉进了迷魂岭,可走了三天三夜,别说山洞,连当初见过的藤蔓都没找着。途中倒遇上过个穿蓝布衫的老汉,背着个竹篓,说:那姑娘是将军的守墓魂,赵小子要娶她,破了阴亲,这祸躲不过了。

有人问老汉是谁,他只笑:我是看山的。等众人再回头,老汉早没了影,只有竹篓里掉出的半片狼毫,在地上化作了纸灰。

第七天夜里,是老人们说的“将军忌日”。屯里剩下的三百多人,全挤在祠堂里,点着松油灯,谁也不敢合眼。赵老栓把赵大胆绑在柱子上,逼着他磕头:“你这惹祸的东西!快求将军饶了我们。

赵大胆磕得额头淌血,哭着喊:姑娘,我错了,我不要学堂了,你放了大家吧。

话音刚落,祠堂的门“吱呀”一声开了。外面的雾涌进来,白得像棉絮,把油灯的光都吞了。雾里传来个女子的声音,冷得像冰:七百年了,就等个贪心人。

众人只觉得脚下的地在晃,像是有什么东西从地底钻上来。有人想往外跑,却被雾缠住,动弹不得。赵老栓死死抱住柱子,看见雾里伸出无数只手,不是人的手,是戴着铁甲的手,把哭喊的村民一个个往雾里拉。

爹,赵大胆撕心裂肺地喊,可他被绑着,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被雾卷走。

当天亮时,太阳照常爬上山头,雾散了。祠堂里空荡荡的,只有赵大胆还绑在柱子上,松油灯全灭了,地上散落着些竹片,是村民们昨夜攥在手里的护身符。

他疯了似的冲出祠堂,整个雾隐村静得可怕。王二柱的竹筐还在晒谷场,李婶家的鸡还拴在院角,连赵大胆家灶上的锅里,还温着半锅玉米粥。可就是没人,一个人都没有。

只有屯里的狗,都趴在自家门口,耷拉着耳朵,谁唤也不动。赵大胆端来肉汤,它们闻都不闻,没过三天,全饿死了。

后来,赵大胆被山外的猎户发现,送进了县城的疯人院。他总对着墙喊:红袄姑娘,我错了,有人问他屯里人去哪了,他就嘿嘿笑:“被将军请去守墓了,在地下,有灯。

再后来,雾隐村成了长白山里的“禁忌之地,。猎人们绕着走,说那地方的雾里,总飘着松油灯的味,还能听见孩子们读书的声,像是教书先生没写完的“人之初”。

有地质队来查过,说地下有溶洞,可能是塌方把村子吞了。可没人信,哪有塌方会把锅碗瓢盆都留下,还让狗集体绝食的。

只有疯人院里的赵大胆,在某个雾大的清晨,突然安静了。他望着窗外的雾,喃喃地说:姑娘,学堂盖起来了……说完,就咽了气。

人们在他枕头下,发现片红布,不是山里有的布,像是古代女子衣服上料子,上面绣着个字:“等”。

如今,雾隐村的位置,只剩一片长满野草的空地。偶尔有驴友闯进去,会看见空地上立着块石头,不是山里的石头,上面刻着行模糊的字,像辽代的契丹文。有懂行的人辨认出,那字的意思是:贪心起,雾自来。

而迷魂岭的雾,一年比一年浓,再也没人敢进去。有人说,那雾里,三百多个村民正陪着将军喝酒,赵大胆的爹还在念叨:我儿要是不贪心……可话没说完,就被雾吞了。

上一章 第15期:松魂 民间的故事:传奇异闻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7期:槐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