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词圣柳永:千古词宗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本书标签: 古代  历史穿越  系统 

考题涉水利,正中下怀来

词圣柳永:千古词宗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在南阳城一家名为“悦来”的普通客栈住下,我心中并无多少波澜。投递给知州衙门的《水利刍议》如同石沉大海,几日过去,杳无音信。这在我意料之中,一方知州,公务繁忙,岂会轻易被一篇无名书生的策论打动。

然而,州试之期已至。我虽不抱希望于常科,但既然身处此地,这考场,终究是要进去走一遭的。并非为了那虚无缥缈的解额,而是为了亲身感受这时代的抡才大典,为了用这份试卷,给“柳永”这个身份,留下一个正式的、不带“奉旨填词”烙印的初印。

贡院门口,依旧是熙攘的人群。前几日的几个纨绔子弟见到我,依旧投来鄙夷的目光,见我手中拿着考篮,更是面露讥诮,仿佛在说“这乡巴佬也敢来献丑”。我目不斜视,随着人流,验明正身(用的是提前打点好的、籍贯为京西路某县的“柳永”身份凭证),领取号牌,步入那戒备森严、气氛肃杀的贡院大门。

号舍狭小逼仄,仅容一人转身。空气中弥漫着陈年墨汁、灰尘以及无数前人留下的紧张气息。我静坐片刻,平复心绪,将笔墨砚台一一摆好。

时辰到,锣响三声,考题发下。

当我展开试卷,看到策论题目时,不由得愣住了,随即,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惊讶与狂喜的情绪涌上心头!

题目赫然是:《**论因地制宜,兴修水利以固农本策**》

这……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与我数日前投递的那篇《水利刍议》核心思想不谋而合!是巧合?还是……那篇文章,终究是被人看到了,甚至影响了出题?

来不及细想,机会就在眼前!我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凝神静气。这一次,我不再需要任何系统的辅助,游学数月来的所见所闻、对圣贤经典的领悟、对民生实际的洞察,如同蓄势已久的潮水,奔涌而出。

我提笔蘸墨,略一沉吟,便在那雪白的试卷上,笔走龙蛇:

“臣对:窃闻农为邦本,食乃民天。而水利之兴废,实关农事之丰歉……”

开篇点题,引经据典,却毫不迂腐。紧接着,我便将游学途中亲眼所见的正反案例一一引入:

“臣尝游于京西,见有清泉村者,倚山傍泉,然坡地干涸,民甚苦之。后仿古制,略加损益,造简易水车,以人力踏之,引水上山,不旬日而溉田数十亩,民皆欢忭,颂声载道。此乃因地制宜,费省效宏之明证也。”

我将清泉村水车的结构、功效、造价,乃至村民的欢欣,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不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活生生的实践!

笔锋一转,我又提到长乐镇所见:“然亦见有司不顾地利,强征民力,开凿沟渠,劳民伤财,而水脉不通,终成废渠者。此非水利之过,乃筹划不周、施行不得其法之弊也。”

正反对比,论点更加坚实。

随后,我系统地提出了数条建议:

一曰 **勘察为先**,遣精通水利之吏,详勘各地山川形势、水脉走向,绘图立说,以为依据。

二曰 **民官合办**,大型工程官督民办,给予钱粮补助;小型设施如水车、翻车等,可官造样板,低价租售与民,或许民间自行仿造。

三曰 **简器推广**,如臣所见之简易水车,造价低廉,易仿造,宜将图样颁行各地,广为传习。

四曰 **考成激励**,将兴修水利之实效,纳入地方官吏考课,优者擢升,劣者惩处。

全文逻辑清晰,论据扎实,建议具体可行,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民生疾苦的真切关怀和解决问题的务实精神。我甚至在其中,不着痕迹地融入了些许“格物”思想,强调器械之用在于便民。

当我落下最后一笔,检查着墨迹淋漓、超过规定字数的试卷时,心中一片澄澈。无论这份考卷最终命运如何,它已经完整地表达了“柳永”的治世理念。

交卷,出场。

贡院外的阳光有些刺眼。那几个纨绔子弟正在高谈阔论,猜测今年解元归属,见到我出来得早,又是一阵嗤笑。

我恍若未闻,径直离开。

我知道,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这份不同寻常的试卷,会引发怎样的波澜?那位张知州,是否会将其与数日前的那篇《水利刍议》联系起来?

一切,静待结果。

上一章 州试考场外,鄙夷目光集 词圣柳永:千古词宗系统助我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下一章 答卷超同侪,考官疑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