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词圣柳永:千古词宗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本书标签: 古代  历史穿越  系统 

外放县令任,偏远地困穷

词圣柳永:千古词宗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南下之路,与当初游学时的境况已大不相同。身着青色官袍,手持吏部文书,虽只是末流的县尉,却也代表着朝廷命官的身份。驿站接待不敢怠慢,沿途关卡查验也顺畅了许多。然而,越是往东南方向行进,远离汴京的繁华,沿途所见的景象便愈发显得“原生态”,甚至带着几分困窘。

官道年久失修,坑洼不平,马车颠簸得厉害。时值盛夏,暴雨骤至,道路瞬间泥泞不堪,车马难行,不得不滞留在一处简陋的驿馆等待天晴。驿丞是个干瘦的老吏,愁眉苦脸地抱怨着修缮款项迟迟不到,驿卒人手不足,过往官差却络绎不绝,难以为继。

“柳县尉有所不知,”驿丞趁着奉茶的机会大倒苦水,“咱们这淮南路,说是鱼米之乡,可赋税重,徭役也多。青壮都被抽去服徭役修河堤、运漕粮了,留下些老弱妇孺种田,收成能好到哪儿去?地方上也是捉襟见肘,像这修路的款项,年年申请,年年拖欠……”

我默默听着,这与我在汴京时所闻的“东南形胜”、“钱塘繁华”相去甚远。看来,表面的富庶之下,是基层的疲惫与艰难。

数日后,渡过长江,进入润州地界。丹徒县位于润州府城西北,临江而设,理论上应是交通便利之地。但当我抵达县城时,眼前的景象却让我心头一沉。

所谓的县城,城墙低矮破败,多处已有坍塌,只用些泥土和树枝勉强填补。城门处虽有兵丁值守,却个个无精打采,盔甲陈旧。城内街道狭窄,污水横流,两旁店铺稀疏,行人面色多带菜色,衣衫褴褛者不在少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江水的腥气与贫穷衰败混合的味道。

这与我想象中的江南水乡、富庶之地,简直天壤之别。

按照规矩,我需先至县衙拜会上官,也就是丹徒县令。县衙坐落在县城中心,同样显得破旧不堪,门前的石狮子掉了颜色,斑驳陆离。通传之后,我被引入二堂。

丹徒县令姓钱,约莫五十岁年纪,身材微胖,面色虚浮,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七品官袍,正伏在堆满文书的案牍后,眉头紧锁。见到我进来,他勉强挤出一点笑容,起身相迎。

“下官柳永,拜见县尊大人。”我依礼参拜。

“柳县尉不必多礼,快请起,快请起。”钱县令语气倒是和气,但难掩疲惫,“早就听闻今科有位二甲传胪要屈尊来我们这小地方,今日总算见到了,果然一表人才。只是……唉,我们这丹徒县,地僻民贫,怕是委屈柳县尉了。”

他请我坐下,吩咐胥吏上茶,随后便是一连串的诉苦:“柳县尉初来,有所不知。咱们丹徒,看着临江,实则土地贫瘠,多是滩涂盐碱地,庄稼难长。赋税却是一文不能少,加上漕运过境,摊派的徭役极重,百姓苦不堪言。县库里更是能跑老鼠,连衙役们的工食银都时常拖欠。治安嘛……唉,穷山恶水,盗匪时有出没,江上还有水匪,难啊!”

他絮絮叨叨说了大半时辰,核心意思就是:这里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是个谁都不愿意来的烂摊子,你来了,也未必能有什么作为,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

我静静听着,心中了然。这位钱县令,看来是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维持会”会长,早已被现实磨平了棱角。他对我这个“京里来的”年轻进士,恐怕也是抱着敬而远之、莫要给他添乱的心态。

“县尊大人辛苦,”我等他诉完苦,才平静开口,“下官既蒙朝廷派遣,来此任职,自当恪尽职守,为县尊分忧,为百姓解难。地方困穷,正需我等尽力。不知下官负责的刑名、治安事务,目前情形如何?可有积压案件或亟待处置之事?”

钱县令见我并未被他的“下马威”吓住,反而直奔主题,愣了一下,随即指了指旁边书架上几摞厚厚的卷宗:“都在那里了。多是些民间田土纠纷、偷鸡摸狗的小案,也有些陈年旧案,牵扯不清。至于江上的水匪……神出鬼没,县里力量有限,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莫要闹得太大就好。”

我看着那堆积如山的卷宗,和钱县令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心中明白,这丹徒县尉的担子,绝不轻松。这里不仅物质上贫困,吏治恐怕也早已懈怠,形成了某种固化的“懒政”风气。

【叮!宿主已抵达任职地丹徒县,环境扫描确认:贫困指数高,治安状况复杂,官场惰性严重。】

【支线任务‘微末之职亦能燎原’正式开启!请宿主尽快熟悉环境,打开局面。】

系统的提示适时响起,印证了我的判断。

告别了唉声叹气的钱县令,我在一名老书吏的引领下,前往县尉司衙署——一座比县衙主体更加破旧的小院。院内只有两名年纪颇大的老衙役,正靠在墙根打盹,见到我来,慌忙起身,脸上带着惶恐和茫然。

看着这简陋到极点的衙署,和这两位看起来难堪大用的手下,我非但没有气馁,嘴角反而勾起了一抹挑战的弧度。

偏远?困穷?

正好!这才有意思。

若是一片坦途,又如何显出我柳永的手段?

这丹徒县,便是我实践“词以载道”、“经世致用”理念的第一块试验田!

上一章 脱胎换骨奖,官场手册现 词圣柳永:千古词宗系统助我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下一章 豪强来欺生,胥吏阳奉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