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彻夜长谈治国道,相见恨晚成知交
润州驿馆的烛火彻夜未熄。
范仲淹与柳永对坐案前,一壶清茶早已凉透,地上铺满了写满字迹的稿纸。从农田水利到科举取士,从边防备战到海运通商,二人越谈越是投机。
“依你之见,当今税制之弊在何处?”范仲淹目光炯炯,将一份《景德会计录》推至柳永面前。
柳永指尖划过税目明细:“重敛而不均。江淮税赋占天下七成,然豪强隐田逃税,小民却不堪重负。下官在丹徒清丈田亩时发现,张家隐田竟达千亩之多。”
“如何破解?”
“当行方田均税法!”柳永斩钉截铁,“清丈全国田亩,按土质分五等征税。更要设‘市易司’平抑物价,使商贾不得垄断渔利。”
范仲淹抚掌而笑,取出一卷奏章草稿:“巧矣!老夫正欲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其中‘均公田’‘厚农桑’二条,与柳郎中所见略同!”
烛火噼啪作响,柳永望着奏章上熟悉的字句,心中震动。原来青史记载的庆历新政纲领,此刻正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不过...”范仲淹忽然话锋一转,“新政之难,不在立法,而在施行。朝中守旧大臣,地方豪强胥吏,皆是阻力。”
柳永想起丹徒县的种种,深有同感:“故而欲行新政,必先择贤能。下官以为,当重设‘提举常平司’,选派干吏巡查州县,专司新政推行。”
“妙!”范仲淹眼中放光,“此议当补入‘择官长’条!”
窗外渐露曙光,范仲淹忽然压低声音:“柳郎中可知,朝廷近日收到密报,东南有奸商私运禁物往辽国?”
柳永心头一跳:“莫非是...‘珊瑚’?”
范仲淹微微颔首:“此物实为精铁。辽人得之铸造兵器,为祸边关。”他从袖中取出一枚铁符,“这是枢密院特赐,持此可调阅各州档案。老夫欲荐你为两浙路巡察使,专查此案。”
柳永接过铁符,只觉重若千钧。正要谢恩,忽听驿馆外马蹄声急。
“圣旨到——”
二人相视一惊,匆忙整衣出迎。只见宣旨太监面色肃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礼部郎中柳永,擅离职守,抗旨不遵,本当严惩。姑念防疫有功,着贬为江阴军通判,即日赴任。钦此——”
这道贬谪令来得突然,范仲淹正要进言,太监却暗使眼色,悄声道:“范公勿忧,此乃官家保全之意。”
待太监离去,范仲淹长叹:“定是周世昌一党作祟。不过江阴军虽偏远,倒是水陆要冲...”他忽然眼睛一亮,“莫非官家是要你在那里...”
柳永已然会意:“查清‘珊瑚’的出海通道?”
“不错!”范仲淹执笔疾书,“老夫这就修书给苏州知州范师道,他是老夫族侄,必会助你。”
晨光熹微中,柳永收拾行装准备南下。临行前,范仲淹赠他一方砚台:
“此砚随老夫多年,今日赠予知己。望你莫忘昨夜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
柳永郑重接过,系统提示悄然浮现:
【获得传奇物品:范公砚】
【效果:书写政令时说服力提升,领悟治国理念速度加倍】
马车驶出润州城时,柳永回望渐渐远去的城郭。他知道,这次的贬谪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在江南的烟雨中,一个更大的棋局正在展开。而他手中的这方砚台,将写下怎样的篇章?